|
心臟是人體的“發(fā)動機”,身體所有功能都需要心臟泵血來維持。但這樣一個看似強大的器官,其實很脆弱。
據統(tǒng)計,中國心律失?;颊呒s有兩千萬人,每年約54萬人心臟性猝死。 國人67.9%的急性心肌梗死等主要冠脈事件和39.1%的缺血性卒中,都與吸煙、過量飲酒、運動量不足、飲食結構不合理、肥胖等不健康生活方式有關。 你也許不知道,在出現(xiàn)心悸、心前區(qū)疼痛之前,心臟病可能會讓你的“顏值”發(fā)生改變。 臉面浮腫
正常人睡前喝水較多或晚上吃得過咸,會引起臉部水腫,注意飲食后,多會改善。 其他部位出現(xiàn)浮腫則要重視,例如臉形出現(xiàn)腫脹,臉部肌肉組織松弛,用手指壓會出現(xiàn)壓痕,壓痕部位的皮膚會彈不起來。這些變化可能預示心臟出現(xiàn)問題,應該及時去醫(yī)院就診。 專家表示,腎臟病也可能導致面部浮腫問題。因此,出現(xiàn)上述癥狀要對心臟和腎臟都有所重視。 嘴唇發(fā)紫 嘴唇發(fā)青發(fā)紫或唇邊呈現(xiàn)青紫色,可能存在血液循環(huán)不良導致的心臟病問題。
先天性心臟病、貧血、呼吸系統(tǒng)疾病等,都可能導致嘴唇發(fā)紫,建議出現(xiàn)該癥狀后及時就醫(yī)。 需要注意的是,滿臉通紅則可能是二尖瓣狹窄所致。由于全身血壓上升及血氧量下降的緣故,患者面部會出現(xiàn)粉紫色斑塊。 瞼黃色瘤 對于中老年人來說,眼部周圍出現(xiàn)黃色小腫塊(一般為米?;螯S豆大?。瑧皶r做血脂檢查。
這種黃色小腫塊,也稱黃色瘤,常見于四五十歲人群,出現(xiàn)黃色瘤的患者10年內發(fā)生心臟病或死亡的風險明顯更高。 如果眼皮出現(xiàn)黃色素斑,可能是人體內脂質代謝存在障礙的表現(xiàn),而高脂血癥等,也是誘發(fā)心臟病的重要因素。 脖子變粗 堅持高纖維飲食的女性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幾率大大降低;每天增加5克纖維攝取量,就能使患冠狀動脈心臟病幾率下降近四成。
一般情況下,如果男性頸圍超過39 厘米,女性頸圍超過35厘米,就說明脖子較粗。 脖子兩側分布著頸動脈,可以在喉嚨突出部分兩側大約5厘米的地方,觸摸到它的跳動,同時還能感受到血流的速度及血管的軟硬程度。 定期測量頸圍的具體方法是:將皮尺水平置于頸后第七頸椎上緣(低頭時摸到的頸后最突起處),至前面的喉結下方,完成測量。如果頸圍超標,空閑時可做一些頸部緊致操,比如前后左右點頭、360度旋轉活動脖子等,以減少脖子贅肉堆積。 手腳發(fā)青 若手和腳的皮溫都發(fā)涼、蒼白、青紫,按下皮膚2~3秒后還沒有恢復紅潤,表明血管可能出了問題。 建議去血管科做一個基本的檢查,例如血管彩色超聲和多普勒血流圖,可以盡快確定血管是否有問題。 手腳冰涼發(fā)青還要考慮糖尿病的可能,建議患者應做多方面的考慮。 雖然這些身體特征是醫(yī)生視診的重要內容,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單憑面容就判斷一個人有沒有心臟病。 出現(xiàn)上述問題,并懷疑有心臟病,應該前往醫(yī)院進行全面地診斷,進而決定下一步的治療。 已經出現(xiàn)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以及高脂血癥的患者,要配合醫(yī)生積極展開治療,規(guī)范用藥。在規(guī)律生活的過程中,將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降至最低。 能堅持這6個好習慣,可使心臟病風險降低約75%。
和完全沒有好習慣的人相比,養(yǎng)成健康習慣的女性心臟病發(fā)作幾率會降低92%,患上2型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的風險也會降低66%。 1、每周運動150分鐘 每天運動10分鐘就能有效改善心臟健康。一般建議每周至少堅持運動5天,每天至少30分鐘,即每周運動時間達到150分鐘。
鍛煉應以有氧運動為主,比如慢跑、步行、騎車等,不科學的無氧運動可能起到反作用。 保證有氧運動且適量,可從4個方面判斷:
“三高”人士或其他有潛在心臟病風險的人,要注意運動強度,最好在開始規(guī)律鍛煉前咨詢專業(yè)人士,根據自身情況,評估運動強度和安全性,以防運動不當發(fā)生意外。 2、每周看電視不超7小時 久坐不動可能會使血液循環(huán)減慢,心臟工作量減少,久而久之,造成心臟機能衰退,引起心肌萎縮、動脈硬化、高血壓、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通常,導致人們多坐少動的主要原因就是長時間使用電視、電腦等電子設備。研究發(fā)現(xiàn),看電視1小時,可使心臟病死亡風險上升7%;每天看電視超過4小時的人,心臟病風險高達28%。 加上濃茶、咖啡或酒精等刺激性飲料的推波助瀾,更會加重心臟負擔。 老人應把每天看電視時間控制在一兩個小時之內,注意休息,同時不要喝太濃的刺激性飲料。 3、吸煙,什么時候戒都不晚 ![]() 吸煙對心臟的損害是長期且頑固的,煙草中含尼古丁,可刺激心臟傳導系統(tǒng),使心跳加快,增加心臟負荷。 尼古丁還可刺激腎上腺增加心肌應激性,引起血管收縮,更易形成血栓,導致心肌缺氧,誘發(fā)心臟病。 吸煙的人發(fā)生心肌梗死的風險是常人的3倍,女性吸煙者患心臟病幾率額外增加25%。每天僅僅吸一根煙,患心臟病風險便會增加3倍。
在所有冠心病患者中,吸煙者較不吸煙者高3.5倍。 除自己吸煙影響健康,遭受二手煙的人也會深受其害。如每周3次,每次在別人吐出的煙霧中呆30分鐘,患心臟病的幾率就會明顯增加。 4、每天最多喝一杯酒 ![]() 飲酒后10分鐘,血液中酒精濃度就會增加。過量飲酒會導致心臟肌肉力量虛弱,血液不規(guī)律流動。 酗酒者會受到心肌病的困擾,出現(xiàn)心臟肌肉松弛和下垂,表現(xiàn)為呼吸急促、心律失常、持續(xù)咳嗽等癥狀。另外,過量飲酒還會使心臟病發(fā)作的風險增大。
我國通行的飲酒標準為,女性每人每天不超20克酒精,男性不超30克酒精,由于不同的酒含酒精量不同,因此在控制飲酒量時最好進行換算。 5、每人每天8份蔬果 ![]() 健康的飲食習慣包括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高纖維食物;少吃紅肉、糖類以及精白米面等高油、高脂、高糖食品。 堅持高纖維飲食的女性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幾率大大降低;每天增加5克纖維攝取量,就能使患冠狀動脈心臟病幾率下降近四成。
專家建議,每人每天最好攝取八九份蔬果,一份蔬菜大約是半碗熟菜,一份水果大約是一個拳頭大小。 6、體重指數(shù)控制在18~25 ![]() 超重會加重心臟負擔,還可能導致心肌肥大,甚至引發(fā)心肌病等后果,且肥胖情況越早出現(xiàn),對心臟的傷害越大。
與60歲才發(fā)胖的人相比,從20多歲就開始超重的人,年老后心臟體積約增大7%,心臟血管壁的厚度也會增加,而這兩個因素都是心血管疾病的預測指標。 如體重超標情況一直得不到改善,心臟受損情況會更嚴重。成年人體重指數(shù)(BMI=體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應保持在18.5~24.9之間;25~29.9為超重;大于或等于30屬于肥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