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桔整理了31種典型的冰川地貌,供大家參考和學(xué)習(xí)。 01 冰蓋 冰蓋,又稱大陸冰川,是覆蓋著廣大地區(qū)的極厚的冰層的陸地面積。一般指大陸冰川,南極和格陵蘭為兩個大冰蓋。 02 冰原 覆蓋面積少于5萬平方公里的大陸冰川。 03 高山冰川和冰斗 發(fā)育于高山地區(qū)、形態(tài)深受地形限制的冰川,多分布于中、低緯地區(qū)。 04 潮汐冰川 沿河口直接入海的冰川。 05 山谷冰川 在高山峽谷里形成的冰川。 06 巖石冰川 07 冰川裂縫 08 冰川瀑布 巨大的冰川像河流一樣從山麓一瀉而下。 09 冰斗湖 山地冰川侵蝕成的冰斗中積水流水而成的湖泊。 10 冰塔和冰山 11 冰川洪水(J?kulhlaups)
12 U型谷
冰川侵蝕形成的冰川谷,又稱冰蝕谷、槽谷。是由冰川過量下蝕和展寬形成的典型冰川谷,兩側(cè)一般有平坦的谷肩,橫剖面近似U型。 13 懸谷
高懸于主冰川谷底之上的支冰川谷。一般是在山谷冰川匯合時,因主冰川侵蝕力強,谷底深,而較小的支冰川的谷底較淺,故常形成懸谷。 14 峽灣
一種特殊形式的槽谷,為海侵后被淹沒的冰川槽谷,是冰川槽谷的一種特殊形式。 15 冰斗
由冰蝕作用造成的三面環(huán)山,后壁陡峻的半圓形洼地。 16 角峰
由幾個冰斗所圍成的山峰,因冰斗后壁不斷后退,使所圍山峰成為高聳尖銳的山峰。山坡呈凹形陡坡,頂峰突出成尖角。 17 冰原角峰
18 Arêtes
19 側(cè)磧
在冰川兩側(cè)堆積的冰磧物。 20 中磧
兩條冰川匯合后,其相鄰的側(cè)磧即合而為一,位于會合后冰川的中間稱為中磧。 21 終磧
隨冰川前進(jìn),而在冰川末端圍繞的冰磧物,稱為終磧,也成尾磧。 22 后退磧
由于冰川在后退的過程中,會發(fā)生局部的短暫停留,而每一次的停留就會造成一個后退磧。 23 冰磧
由于冰川的侵運作用所產(chǎn)生的大量松散巖屑和從山坡崩落得碎屑,會進(jìn)入冰川系統(tǒng),隨冰川一起運動,這些被搬運的巖屑稱為冰磧物。 24 冰川粉
冰川中攜帶的碎屑物質(zhì)在運動中相互研磨而形成的細(xì)粉砂。 25 漂礫
被冰川帶到別處的大小不一的石塊,統(tǒng)稱漂礫,漂礫常常用做是識別冰川活動的標(biāo)志。 26 冰川擦痕
冰川搬運物在運動中相互摩擦或與冰川槽谷基巖摩擦?xí)r形成的,多保存在冰磧石表面和冰川槽谷兩側(cè)與底部的冰川摩擦痕跡。 27 串珠湖
在同一個冰川谷中,冰斗上下串連或冰磧疊置地區(qū),不同高度上排列著兩個以上的冰成湖群。 28 Kettles
29 鼓丘
由冰積物所組成的一種丘陵,約成橢圓形,長軸與水流方向一致,迎冰面是陡坡,背冰面是一緩坡,其縱剖面為不對稱的上凸形。 30 外沖平原
也稱為冰水平原,是由冰水?dāng)y帶物質(zhì)堆積而成的平原。冰融水把冰磧物中的碎屑物質(zhì)帶到終磧堤外圍或者低洼的地方堆積而成的平原。 31 蛇形丘
蛇形丘是一種狹長曲折的地形,呈蛇形灣曲,兩壁陡直,丘頂狹窄,其延伸的方向大致與冰川的流向一致,主要分布在大陸冰川區(qū)。 |
|
|
來自: laipigou001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