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晚夜空將迎來本年度的首場重大天象——月全食。從天文的角度看,本次月全食我國全境均可見到全食階段的紅月亮。
月食的原理很簡單:當太陽、地球、月球運行到一條直線上時,地球位于太陽和月球的中間,若此時月球剛好進入地球的本影即發(fā)生了月食。月球完全進入地球本影時發(fā)生月全食,月球部分進入地球本影時發(fā)生月偏食。
紅月亮:月全食時,雖然月亮完全進入地球的本影內,但其并不會消失不見。有部分波長較長的紅色太陽光會通過地球大氣層折射到月球上,使其呈現(xiàn)出古銅色,因此被人們稱為“紅月亮”。
本次月全食引起了全國天文愛好者的廣泛關注,主要是因為其有以下幾個特點:
1.時間佳
本次月全食的全食階段發(fā)生在北京時間1月31日20時52分至22時08分,持續(xù)時間1小時16分。我國幾乎所有地區(qū)都可以看到完整的紅月亮階段,而且不需要通宵熬夜。這在月食界乃至整個天象界都堪稱“上乘之作”!
詳細月全食時間過程如下:
初虧(19:48),月球開始進入地球本影,標志月食開始;
食既(20:52),月球剛好全部進入地球本影,標志全食階段開始;
食甚(21:30),月球的中心與地球本影的中心最近;
生光(22:08),月球開始走出地球本影,標志全食階段結束;
復圓(23:11),月球剛好完全走出地球本影,標志月食過程結束。
2.個頭大
月球在1月30日18時剛剛經過近地點,1月31日晚月全食發(fā)生時,月地中心距離約36.2萬千米,相比月地平均中心距離38.4萬千米,近了約2萬千米。因此月全食當晚的月亮比滿月的平均水平大了約10%的面積。
3.藍月亮
本次月全食當晚的月亮也是一次藍月亮。首先天文上面講的藍月亮并不是說月亮看上去呈藍色,藍月亮(blue moon)的概念是20世紀早期是在美國緬因州的農民歷中提出的。通常在每個季度會有3個滿月,如果在某個季度出現(xiàn)了第四個滿月則被稱為藍月亮。1946年在《天空和望遠鏡》雜志的一次錯誤報道中,藍月亮被誤解為一個公歷月中的第二次滿月,也就是今天廣泛接受的藍月亮說法。
兩次滿月之間的平均間隔是29.53天,而一個公歷月份一般為30天或31天,所以發(fā)生一次藍月亮也不是特別稀奇,平均每兩三年會出現(xiàn)一次藍月亮。但是藍月亮又恰好趕上月全食就比較難得了,下一次紅色的藍月亮需要等到2028年12月31日。
月全食即將來到,市民們應該如何觀看呢?
1.月全食是觀測條件要求很低,現(xiàn)象很明顯的一種天象。市民們最方便的觀賞方式就是記住上述月全食發(fā)生的時間節(jié)點,通過肉眼來觀看當晚的月亮,體驗月亮逐漸變暗變紅再到慢慢復圓的整個過程。
2.本次月全食期間,深圳市天文臺將聯(lián)合上海天文臺、新疆天文臺、青島觀象臺、騰訊公司等多家單位進行全程網絡直播,打算在月全食期間觀看月面細節(jié)的市民們。
3.如果您是萬科璞悅山社區(qū)或者龍崗區(qū)龍嶺學校的幸運兒,那小編要恭喜你了。本次月全食,深圳市天文臺還與深圳市天文學會、萬科物業(yè)、龍嶺學校等單位聯(lián)合推出月全食科普觀測進社區(qū)、進校園活動,在上述兩個地點進行實地的月全食科普觀測活動,現(xiàn)場提供天文望遠鏡和科普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