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石鴛鴦 立軸 水墨紙本 中國文人畫到八大山人,在筆墨的運用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誠如荊浩《筆法記》所云:“心隨筆運,取象不惑”、“隱跡立形,備儀不俗”。如此精華的筆墨,一點一畫,旨在發(fā)攄心意,是其意匠慘淡經(jīng)營所得,絕非言之無物或心欲言而口不逮的畫家所可夢見。有史家云,八大山人唏噓欲泣,佯狂過市,其所為作,皆類醉后潑墨。凡此種種評論,大體由于對筆墨之道無切身體會。八大山人的畫筆簡意密,構圖精審,足證其神思極清醒,態(tài)度極嚴肅,毫無沈泐處,故能達到剖裂玄微,匠心獨運,觀于象外,得之寰中的高遠境界。 對于狂肆其外,枯索其中的寫意畫家,八大山人的用筆更足資龜鑒。中國潑墨寫意畫的要則原來是綿里藏針,絕不能以生硬霸悍為目標。八大山人的筆墨層次與變化形成了一種含蓄的節(jié)奏感—筆墨韻味。八大山人能臻此境,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在他的筆墨中早有了書法的風骨。 仿倪山水 立軸紙本 八大山人的運墨筆法,或如高山墜石,或如零破袈裟,或瀋若濃煙,或淡若云山,或率意點厾,或縱橫涂抹,或輪輻排筆,由內(nèi)及外,或先筋后墨,由外及里。其間,葉的俯仰反側,諸葉之間的親疏揖讓,自可生諸筆端,一氣呵成! 大師極擅于以少勝多,復雜的題材到了八大山人手里難而不難。我見過一幅他畫的《八仙過?!贰坠P就一個人物,很是凝煉有神啊! 朱聾……立節(jié)守志,為避免政治迫害,遁跡釋道,潛心致力于藝術事業(yè)。所謂化憤慨而為藝是也。 八大山人之畫,人多以“簡單”觀之,實則客觀情況盡抹煞矣!八大山人之畫,基于生活、環(huán)境、情緒三者之不同常人,而畫之創(chuàng)作亦不同常人常情。彼常以畫泄憤遣情,以復國之武器凝變?yōu)樽之?,其中畫形、畫理、畫調(diào)、情緒種種,知者多茫然,只以為和尚畫格耳!當時通其情與知其情者,唯石濤耳!余則了了。八大山人豪爽天縱之氣,聰明超邁之懷抱,生遇如此逆境,其內(nèi)心一切可想而知!至其畫之塊壘醞釀,須特殊之簡化提煉,幻妙而出,他人哪能知?后人與之同境同情者可擬其畫,可知其畫,否則井蛙測天,妄語吠影。八大山人之畫,評者真癡人說夢矣!五月二日感記之以自勉耳。(1964年手稿) 松鹿圖 立軸 水墨紙本 八大山人書法,寫《蘭亭》而參以篆意,生動飛舞,直逼《蘭亭》原本。且有過之無不及。 他慣寫平常事物,造型謹嚴,格調(diào)甚高……令觀者百看不厭,不忍釋手……董其昌書法、畫法、品格皆不及八大山人。(晚年讀八大山人畫后之題記) 八大山人的章法,大處縱橫交錯,大開大合,小處欲揚先抑,含而不露,張弛起伏,適可而止,絕不劍拔弩張。這樣,自然在沖突中產(chǎn)生了和諧之感。 八大山人的章法,字、畫的黑白與印章搭配得當,一絲不茍,仿佛京戲的場面:一人出場,滿臺有戲;兩人出場,顧盼生姿:眾人武打,疏而不散。 1697年作 歲寒三友圖 立軸 紙本設色 八大山人的取物造形,乃“意象”的典范。僅以點睛而論,為神之顧盼,或點在眼上部,或點在眼下部,或在前部,或在中上部,或合為一線者,并非如有人說的“白眼望青天”,造做出來的。他有一幅折枝小鳥,是點睛于眼下沿位的——望地。有趣的是題詞:“怪鳥人獨看”,好像有先見之明似的。 造形精簡得不能再簡時,“剩下”的這些形象則應當是最具有概括性的精微形象。否則,概括豈不成了概念化——野而空的乏味形象了。 八大山人于無畫處求畫,無墨處以空補。年輕時體會不到這一點。 八大山人的畫簡直是銀灰色調(diào)子! 八大山人的墨,我過去都是一塊一塊分析的。在杭州時,和潘天壽先生一起,在紙上先點幾筆,干后在燈或窗前逆光而照,看誰的墨用得如煙云狀為佳。 朱耷,以墨分五彩代替色彩,益感其畫法高?!錁媹D如鐵鑄,不可加減動搖。 山水 立軸 水墨紙本 荷石棲禽 四屏 紙本 鷲梅花圖 立軸 水墨紙本 孤禽圖 墨荷 立軸 水墨紙本
群雁鳴集圖 水墨紙本
百合拳石 立軸 水墨紙本
拳石雙鳥圖 立軸 水墨絹本
月鹿圖 立軸 水墨紙本
梅花 立軸 水墨紙本
墨荷圖 立軸 水墨紙本
游魚圖 立軸 水墨紙本
書北窓三友詩 立軸 設色紙本
虬枝蒼鷹圖 立軸 水墨紙本
草書七絕詩 立軸 水墨紙本
鷺石圖 立軸 紙本
畫眉、行書七絕斗方 立軸 水墨紙本
松下雙鷹 立軸 水墨紙本
荷花翠鳥圖 立軸 水墨紙本
獨立睥睨圖 立軸 水墨紙本
花鳥四屏 水墨綾本
疏林淺灘 立軸 設色紙本
芝蘭清供圖 立軸 水墨紙本
游魚 立軸 水墨紙本
柏鹿圖 立軸 紙本
柳樹八哥 立軸 紙本
瓶菊圖 立軸 水墨紙本
古木雙禽 立軸 水墨紙本
書畫合璧冊
花鳥冊 冊頁 水墨紙本
仿倪云林山水 立軸 水墨紙本
仿董巨山水
文禽蘭竹 立軸 水墨絹本
福祿圖 立軸 水墨紙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