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朝開元年間的一天,詩仙李白路過孟浩然的家鄉(xiāng)襄陽,專程去拜訪了這位前輩,還寫了一首《贈孟浩然》: 贈孟浩然唐·李白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 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雖然文人之間經(jīng)常假模假式地互相吹捧一番,但李白的天才和傲氣地球人都知道,能讓他用到“高山仰止”這種頂級恭維語,說明欽佩還是相當真誠的,孟浩然的江湖地位由此可見一斑。孟浩然看李白對自己這么仰慕,覺得總要回報點什么才符合前輩的身份,就為他介紹了一樁親事,女方是前宰相許圉師的孫女許紫煙。 許紫煙和李白可謂郎才女貌,門當戶對,婚后兩人非常恩愛。不久,許紫煙為李白生下了兒子伯禽和女兒平陽,夫妻感情更加密切。由于李白經(jīng)常在外面游歷名山大川,有時候思念遠方的妻子,豪放的李白居然也能寫出一首悲秋相思之曲《秋風詞》: 秋風詞唐·李白 秋風清,秋月明, 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 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 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 可惜好景不長,幾年后許夫人駕鶴仙去,李白又與一位劉姓女子結合。這位劉氏可不如許紫煙知書達理,而是一天到晚念叨著現(xiàn)實的柴米油鹽。 過了一段時間,劉氏見李白終日飲酒作詩,眼看家中坐吃山空,就開始敲打他要想辦法“詩而優(yōu)則仕”。李白無奈之下,只好離家去長安鉆營前途。走之前和劉氏鬧了點不愉快,寫了一首《南陵別兒童入京》,明顯是在賭氣: 南陵別兒童入京唐·李白 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輝。 游說萬乘苦不早,著鞭跨馬涉遠道。 會稽愚婦輕買臣,余亦辭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今天我們看“仰天大笑出門去”,以為詩仙當時很開心,誰知他剛和自己的女人吵完架,線索便是那句“會稽愚婦輕買臣”。漢朝會稽人朱買臣,早年家貧,以賣柴為生,但是非常勤奮,一邊擔柴走路還一邊念書,三字經(jīng)里那句“如負薪”說的就是他,和李密放牛時讀《漢書》齊名。妻子崔氏嫌他賣柴沒有前途,改嫁給了一個木匠。 后來漢武帝封朱買臣為會稽太守,崔氏又想復婚。朱太守讓人端來一盆清水潑在馬前,告訴前妻,若能將潑在地上的水收回盆中,就可以回家。崔氏認識到這叫“覆水難收”,回去后羞愧地自盡了。如果朱買臣能知道“人艱不拆”這個網(wǎng)絡用語,也許會拒絕得委婉一些。這樣的做法戲劇感是很強,但不夠紳士,因此很可能是杜撰的。另一個版本是朱買臣衣錦還鄉(xiāng)后善待前妻及其丈夫,前妻羞愧自盡。 通過對比,李白很懷念和許紫煙那段琴瑟和諧的婚姻,所以他的最后一任妻子是另一位前宰相宗楚客的孫女宗煜,不知這是否屬于某種心理學上的補償現(xiàn)象。 當李白、杜甫和高適三位好友到商丘梁園農(nóng)家樂的時候,詩仙酒后興致大發(fā),在寺廟的墻壁上一氣呵成長詩《梁園吟》。寺僧很惱火地要鏟掉他的涂鴉,正好被路過的宗煜小姐看到,十分愛惜這首詩,令人送了一千金給寺廟,將整面墻壁買下,不許搞清潔。 此事立刻在小城中傳得沸沸揚揚,李白聽說后很感動,知道宗煜是許紫煙那種能欣賞自己的女文青,而不是劉氏那種過于現(xiàn)實的拜金女,當即拜托高適去向這位知音宗小姐提親。宗小姐本就欽慕李白的文采,自然應允,兩人喜結連理。這個就是著名的“千金買壁”的故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