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皓是蜀漢最大的奸臣,為什么諸葛亮臨死之前不除掉他以絕后患?
玩轉(zhuǎn)貴圈
公元263年,曹魏大將軍司馬昭,下令發(fā)動了滅蜀之戰(zhàn),雖然他最初的目的,不過是想要積累戰(zhàn)功,根本沒打算真的將蜀漢滅亡,可是在鄧艾的努力之下,蜀漢后主劉禪,還是成為了亡國之君。此事,雖與蜀漢缺乏人才有關,但是他聽信宦官黃皓之言,撤掉陰平守將,不派兵馬守衛(wèi)成都等,卻也與蜀漢的滅亡脫不了干系。眾所周知,當年劉備為劉禪選定的托孤大臣諸葛亮,生性非常謹慎,他生前為劉禪除掉了很多不穩(wěn)定因素,那么他為什么沒有除去黃皓呢?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諸葛亮為劉禪鏟除過哪些不穩(wěn)定因素。他因為劉禪考慮,除掉的第一人是劉封,當初劉封失了上庸,回到益州的時候,諸葛亮向劉備進言道,恐怕您百年之后,無人能夠駕馭的了他啊,于是劉備下令賜劉封自盡。《三國志·劉封傳》記載:“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后終難制御,勸先主因此除之。于是賜封死,使自裁?!敝?,到了諸葛亮臨終之時,他因考慮到魏延性矜高,而且是伐魏的積極份子,害怕蜀漢窮兵黷武,甚至迅速滅亡,于是直言如果魏延不聽從命令,可放任魏延自去,從而引起了魏延與楊儀之間的紛爭,間接害死了魏延。
除此之外,一向受他倚重,在北伐之時,一直負責為他統(tǒng)籌糧草,規(guī)劃士兵編隊等事務的,丞相長史楊儀,也受到了他的壓制——楊儀自認為功勞很大,以為能夠成為諸葛亮的接班人,可是因為他性格狹隘,選擇了蔣琬作接班人,只讓楊儀擔任了一個閑職。滿腹牢騷的楊儀,最終因怨恨而出言不遜,先被流放,后畏罪自殺。分析到此處,我們不得不承認,諸葛亮為了蜀漢的安定,費盡了心思,不管是勸劉備處死劉封也好,對魏延和楊儀的“妥善安排”也說,都是在為蜀漢排除不穩(wěn)定因素。那么在劉禪身邊弄權的黃皓,他為什么沒有盡早鏟除呢?對此,小編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諸葛亮安排的是朝堂,黃皓不是朝廷命官
不管是劉封也好,魏延、楊儀也好,都是蜀漢陣營的要員,在諸葛亮眼中,他們有能力對蜀漢造成極大的影響,為了蜀漢的穩(wěn)定,諸葛亮必須處理他們的問題??墒屈S皓僅是后宮中的一個小人物,一個小小的宦官。就算諸葛亮再謹慎,再事無巨細,他在一邊處理政務,一邊組織北伐的情況下,又怎么能夠有精力,關注到這樣一個小人物呢?
二、諸葛亮生前,劉禪沒有寵信宦官,成為昏君的趨氏
當然了,就算黃皓不是朝廷命官,不參與政事,如果他引導著劉禪,朝著昏庸的方向前進,諸葛亮也不可能放過他??墒侵T葛亮在世期間,劉禪謹遵他“親賢臣,遠小人”的教誨,并沒有過分寵信黃皓,做出什么不當?shù)氖虑?。這種情況下,諸葛亮又怎么會對黃皓下手呢?
三、此事該蔣琬等人負責
諸葛亮在開始北伐的時候,便提拔了一批接班人,如蔣琬、董允、費祎等,這些人中,有人隨他親臨前線,如費祎、馬謖,有人則負責留守后方,如蔣琬。從魏延被誅時,蔣琬能夠率禁衛(wèi)軍出征,打算接應楊儀,我們不難看出,蔣琬在成都,負責的就是守衛(wèi)皇宮,輔佐劉禪等事。就算當時的黃皓已經(jīng)需要被處置了,那么也應該是由蔣琬等人負責,無需諸葛亮親自出馬。
四、黃皓還沒有成長起來
黃皓雖然是劉禪的近侍,非常得劉禪寵信,但是他并非自劉禪登基便得勢了,畢竟就算他費盡心思往上爬,也需要一定的時間,不是嗎?《三國志·董允傳》記載:“后主漸長大,愛宦人黃皓。皓便辟佞慧,欲自容入。允常上則正色匡主,下則數(shù)責于皓。皓畏允,不敢為非。終允之世,皓位不過黃門丞?!币馑际钦f,在董允輔政期間,黃皓的地位都不是特別高,想要參與政事,更是沒有可能,直到公元246后,董允去世之后,他才開始禍亂朝綱,試想,再往前推十幾年,諸葛亮在世的時候,他得有多不起眼呢?
通篇分析之后,我們不難得知,諸葛亮生前,雖然為了蜀漢的穩(wěn)定,處理了很多不穩(wěn)定因素,卻漏掉了一個黃皓,這既與他和蔣琬、董允等人的分工有關,正如他在《出師表》中所言:“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也時間有關,畢竟彼時的劉禪,還沒有明顯的表現(xiàn)出“親小人”之勢,黃皓也沒有長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