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七市(州)聯(lián)考高三年級語文試卷分析報告 恩施州教科院 向賢瓊 一、試卷整體評價 本試卷從形式設計到內(nèi)容選擇,符合語文高考全國卷的一貫傳統(tǒng)??疾辄c根據(jù)最新考試大綱要求,注重了試題的繼承性與穩(wěn)定性,便于學生的復習。題目類型、命題角度嚴格按照考綱要求,富有科學性。試題堅持考查學生知識與能力并舉,并以考查思維能力為主,總體上是一份優(yōu)質試卷。 1、緊扣大綱,試題難度適中 2018年考綱延續(xù)了2017年的要求,只在部分詞語及概念表述上做了更科學的調整:關于能力層次要求將“歸納整合”作為整體概念提出來,有強化的意味;關于考試范圍與要求方面把“概念”變成“詞語”,更符合文學類文本的特點;關于寫作方面將“用詞貼切”變成了“用語貼切”,對學生語言表達綜合能力的要求更高一點,表述也更科學一點。 本次命題單位在研究2018年考試說明的基礎上,緊扣高考大綱,整體上延續(xù)了2017年的試卷命制格局,同時又注重了難易適度,以恩施地區(qū)為例,語文平均分為95.2,難度系數(shù)為0.63,符合高考要求。
2、選材經(jīng)典,注重人文關懷 此次命題,材料選擇契合了新高考關于對經(jīng)典文化傳承的要求,如文言文選自《明史》、作文材料的“漢語盤點”、言文字運用中的古人情懷和風流、古詩閱讀中的唐宋詩詞等等,在潛移默化中滲透經(jīng)典文化的傳承,注重人文關懷,凸顯了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 3、時效性強,洋溢生活氣息 在命制前期,命題人員收集整理了大量鮮活的素材,智慧醫(yī)療、冰花男孩、《妖貓傳》等社會熱詞集中進入學生視野,契合時代特點,時效性強,處處洋溢生活氣息。 白璧微暇之處,一是論述類文本閱讀三個選擇題選項過于簡單,能完全從文本中摘取答案;二是審題還不夠嚴謹,第14小題題干“這首詞”表述有誤。 二、答題情況分析
第5題:失分點:a.很多的學生不能把握文體特征,把散文當做小說來理解,并且把它當做小說的作用來解答b.學生不能緊扣文本回答,隨意的杜撰答案。 第9題 :該題重點考察學生篩選、辨別信息的能力,以及對不連續(xù)文本的總體理解和概括表述能力。學生對于題目要求理解基本到位,但語言表達方面仍有欠缺,主要問題有:1.不分點作答,答案缺少條理性。2.答題時只描述現(xiàn)象,不概括本質。3.各答題要點交叉重復。4.語言啰嗦繁復,影響得分。 13-1:本題主要對“賚”“絀”“錄”三個實詞的考查,全句賦分5分,平均得分3分左右,難度適中。2、從0分到5分均有分布,試題區(qū)分度較明顯。存在的問題:1.通假字看不出,“絀”通“黜”;2.省略主語看不出,翻譯時未作補充;3.隨意改動原來句式,不少考生用被動句翻譯;4.書寫錯誤,如“記錄”誤寫成“計錄”“紀錄”。 13-2:本句翻譯情況較差,大部分同學把“鞫”誤譯為“拘”“捉拿”“緝捕”“逮捕”等;大部分同學沒有直接翻譯“宥”;很多同學翻譯時,沒有注意整個句子的句意邏輯。“鞫”“宥”在文言文中,是比較常見詞語,學生翻譯得并不好。所以,在后期的備考中,要強化文言文翻譯訓練,尤其要加強實詞的記憶積累。 第15題:詩歌鑒賞題選材符合高考 “唐宋詩詞中著名詩人的非流行作品”的趨勢,文本較好理解,生活氣息濃厚,引導考生注重人情世故,第14題選項巧妙勾連課本詩文。第15題考查“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的“抒情方式”,設題設問規(guī)范。 第20題:1、本題共6分,每句2分;2、第一句的句式可以用"也不應?"或"不止?",句式上,絕大多數(shù)學生填寫正確,但內(nèi)容上要切合范仲淹的作品,只有極少數(shù)同學能結合《岳陽樓記》完成句子;3、第二句的句式可以用"又有?"或者"也有?",同樣地,絕大多數(shù)完成得很好,但內(nèi)容上要合乎"魏晉風流"和"破解羈絆"的語境,比如陶淵明、曹操等,絕大多數(shù)同學填的李白、杜甫、蘇軾等,完全沒考慮"魏晉風流"的內(nèi)容;4、第四句句式上要用"反而"來轉折,內(nèi)容上要與"現(xiàn)實"相對,比如"理想""本心"等,而且要仿照"泥淖",運用比喻的修辭方法。在句式上有大多數(shù)同學用了"而且",沒有注意后面句子是向相反的一面解說的,內(nèi)容上就錯的太遠了,既沒有與"現(xiàn)實"相對,又沒有用比喻的修辭方法??傊?,本題得滿分的較少。 第21題:考察學生對題目意思的理解、學生的仿寫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及細心程度。亮點:大部分學生都可以得高分甚至是滿分;失分點:學生找到了句式,但是在修改的過程中內(nèi)容表述的不是很完整。 第22題:作文采用雙評,55分以上只有一人,52分以上全州只有32人,學生得分集中在44-45之間。平均分44.12. 亮點:一是審題準確,離題偏題少。選一個字詞最好寫,同時不存在離題現(xiàn)象,選兩個字詞就要注意其關聯(lián),有一定難度,大部分學生比較明智。二是擬題能抓住關鍵詞。 三、典型問題分析 1、散文閱讀失分嚴重??偡?/font>14分,平均分只有5.3,尤其是第四題平均得分0.89。主要問題:一是不能深入理解文本,篩選有效信息的能力較差,二是缺少正確的答題方法,沒有清晰的答題思路;三是不能把握文章的內(nèi)容要點,鑒賞評價能力較低;四是概括能力差,不能準確表達。 2、詩歌文本理解不透。尤其是第15題,平均分只有1.81。詩歌鑒賞重在對文本的理解,讀懂詩歌是關鍵,但學生對頷聯(lián)、頸聯(lián)的所記之事沒有準確把握,導致不能答到核心術語,出現(xiàn)將表達方式、表現(xiàn)手法、抒情方式等混為一談,甚至出現(xiàn)嚴重的常識性問題,平常訓練不應重技巧,重文本才是王道。 3、作文質量不高:一是思想的膚淺化。不少學生寫作停留在熱點現(xiàn)象本身,就事論事,欠缺對現(xiàn)象、熱點進行提煉,從而運用辯證思維,就事論理,關注本質問題,比如只談共享單車、共享經(jīng)濟的成功之處,而忽略其存在的問題,只談共享,而忽略共享方式與生活、共享與和諧、共享與發(fā)展、共享與幸福的關系,表現(xiàn)為思想的膚淺,浮在表面,難以沉下去看問題。二是內(nèi)容的空洞化。學生寫作素材欠缺,對熱點了解不夠具體深入,難以舉出具體有說服力的事例進行同類延伸,論述空洞乏力。三是語言的幼稚化。寫作語言要求語言簡練、深刻、優(yōu)美,再加上適當?shù)膶I(yè)化、成熟化,不少學生寫作語言隨意化、低俗化表現(xiàn)明顯。四是結構的雜亂化。部分學生寫作沒有嚴謹?shù)慕Y構意識,甚至想到哪里寫到哪里,缺乏對結構的寫前構思,故而結構混亂或者沒有結構。五是抄襲閱讀材料。部分考生在寫“人工智能”這一話題時抄襲論述類文本和非連續(xù)性文本現(xiàn)象比較嚴重。 四、后期備考建議 1、研究考綱微量變化 2018語文考試大綱雖然穩(wěn)定,但信號強烈,所有大題具體分值有“約”,題量全部采用概數(shù)“左右”,非連續(xù)性例題增加題型變化,強化時事分量,突出歸納整合。 2、研究學情突出重點 文學作品簡答題、詩詞鑒賞、名句名篇、作文,這幾塊應該成為復習的重點,散文閱讀和小說閱讀二者并舉,不可偏廢,更要有文體意識。 3、保持訓練速度強度 2018年高考閱讀量可能會大大增加,文章變長,信息駁雜,需要培養(yǎng)學生快速、準確地篩選、提取、加工信息的能力,因而組合試題時應首先保證試題質量,搞好限時訓練,花樣新題、老題交叉訓練,加大訓練強度。 4、作文強化構架意識 臨近高考,作文除最基本的審題立意訓練外,應該強化行文思路,尤其是論述類作文,一定要有整體的構架,建議多遞進、正反論證,少并列式的三段論,做到詳略得當,邏輯性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