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么現(xiàn)在得癌癥的人越來越多?生活習慣的影響不可忽視。譬如,錯誤的炒菜方式。每天都要炒菜,炒菜方式不健康,那簡直是慢性自殺。 看看下面這些炒菜誤區(qū),你中了幾條? 誤區(qū)一:剩油反復使用 炸完吃的后還有小半鍋油,扔了太可惜,盛起來繼續(xù)用。這樣做可不省錢,畢竟治病才是最花錢的事。 因為經(jīng)過高溫加熱的油會產(chǎn)生反式脂肪酸和有毒的油脂氧化產(chǎn)物,繼續(xù)使用這種油高溫烹調(diào)時,油里面會殘留苯并芘、醛類、雜環(huán)化合物等致癌物。而且,用過的油已經(jīng)氧化,存放不當容易變質。 建議:食物油最好只用一次。在控制好油溫情況下,最多使用2-3次。實在舍不得,可用來做燉菜、花卷等面點。
誤區(qū)二:油冒煙時才下鍋 炒菜前熱一下鍋沒問題,但等油冒煙了才下鍋,問題就大了。 油的沸點比水高,等到油鍋冒煙時,油的溫度往往已經(jīng)在200℃以上了。這時才炒菜的話,可能會產(chǎn)生一些致癌物質,也會使食物本身的營養(yǎng)流失。 建議:熱鍋冷油。在油冒煙前就把菜下鍋,可以急火快炒,縮短加熱時間。 誤區(qū)三:炒菜油溫高 炒菜時油溫越高,炒出來的食物顏色越深,產(chǎn)生的丙烯酰胺也越多。 而且,把食物炒焦炒焦糊了,或炒完菜不刷鍋,附著在鍋面上的食物殘渣再次加熱后,也會產(chǎn)生有害物質。 建議:可借助竹筷或其他廚具測試油溫。將筷子插入油中,如果四周出現(xiàn)許多小氣泡,就可以將食材下鍋了。 誤區(qū)四:放太多鹽 常年食用鹽分過多的食物,會降低胃中保護性黏液的黏度,使它對胃壁的保護作用下降。食物中的各種有害物質就更容易作用于胃壁,從而增加胃癌風險。 此外,鈉的攝入量與尿鈣排出量有很大關系。鈉鹽攝入過多,不僅是高血壓的危險因素,還會促進人體鈣流失,提高腎結石風險。 建議:健康成年人每日食鹽攝入不宜超過6克(鐵質啤酒蓋平平一蓋)。 誤區(qū)五:炒菜先過油 很多人在做地三鮮、干煸豆角等菜肴時,喜歡先將食材在油里過一下,撈出來再炒,這樣做出來的菜看色澤鮮艷,但是不健康啊。 這樣炒菜會導致攝入的油脂超標,也破壞了蔬菜中的營養(yǎng)素。 建議:多用白灼、清炒、涼拌、清蒸等烹飪方式。 誤區(qū)六:炒菜、燉湯時間久 炒菜時,如果火力太小、炒得太久,食材中的維生素C、花青素、葉綠素等營養(yǎng)素就會隨汁液流失。 燉湯時,越久越香濃?但燉豬肘子、燉豬排骨這種湯還是少喝吧!這些肉富含飽和脂肪酸,并且燉煮時間久,喝的全是油和脂肪! 建議:燉湯最好選用雞胸、雞腿肉,在湯里加點應季蔬菜,采用砂鍋,一次燉一小鍋。 誤區(qū)七:炒菜后不刷鍋接著炒 炒完一道菜不刷鍋就接著炒第二道?即使鍋看著干凈,面上也會附著油脂和食物殘渣,當再次高溫加熱時,可能產(chǎn)生苯并芘等致癌物。這就跟反復用油的道理差不多。 而且不刷鍋,鍋里殘余的菜很容易燒焦,這也存在著一定的致癌隱患。 建議:菜后刷鍋!實在懶,可以水煮青菜,這樣就不用仔細刷鍋了。 誤區(qū)八:總吃煎炸食物 像土豆、饅頭這樣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質的淀粉類食品和一些蔬菜,煎炸、燒烤等高溫烹調(diào)時,油的溫度通常超過120℃,容易產(chǎn)生丙烯酰胺等致癌物。 這可不是說炸雞燒烤一點都不能吃了,但長期大量地吃,總是不好的。 建議:不要重復使用油!盡量選用植物油。 誤區(qū)九:菜一炒完就關油煙機 油煙機排除廢氣也是需要時間的,炒菜結束后就關油煙機,廚房里仍然會殘留未排干凈的廢氣。長期接觸廚房高溫油煙的人,患肺癌的風險會增加約2~3倍。據(jù)說這是比吸煙更危險的致肺癌因素。 建議:炒完菜后,不妨讓油煙機多運轉3-5分鐘,確保有害氣體完全排出。另外,在炒菜時盡量關上廚房門,避免有害氣體流入客廳,同時開窗通風,也能一定程度上減少有害物質的殘留。 在廚房安裝抽油煙機或排氣扇,安裝高度以灶臺上方85~95厘米為宜;油煙機和排氣扇要定期清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