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陜西澄城縣西街。重檐三滴水歇山頂,面闊五間,有平座欄桿,兩側(cè)各有十字歇山頂重檐方形樓一座,三座樓頂均施碧琉璃瓦,異常壯觀。根據(jù)梁枋斗洪及細部構件看,應為明代建筑。樓南有清碧水池一個,每當夕陽西下,樓影倒映池中,更覺明麗可愛。樓側(cè)有金明昌三年(1192年)鑄造的鐵鐘一隊,高2.25米,徑1.2米,壁厚0.12米,重約3噸。鐘身鑄有“智炬如來心破地獄真言”及梵書“準提神咒”。二者均為梵漢合體,為研究梵書文字珍貴的實物資料。 【精進寺塔】 在陜西澄城縣城內(nèi)東街。方形九級,塔阿中空,高38米。 塔頂稍傾斜。每層有隱出柱子和額妨,券門隔間上下相閃開。第五層斗栱出兩跳,單昂偷心造。既有唐代風格,又具宋代特點,似為五代時建筑。 【玄武青石殿】 在陜西合陽縣王村鄉(xiāng)西北之大浴河東岸。全用青石雕造,高6米許,面闊進深均8米,重檐歇山頂,殿下青石合級高0.36米。外部仿木結構雕砌,券門高2米,門額上浮雕飛龍戲珠,形態(tài)生動。門兩側(cè)浮雕游龍、麒麟等圖案。外檐四壁刻老子和八仙故事。殿內(nèi)結構為青石條迭砌至3米處券拱,至屋頂結成八卦藻井,正中錦以垂蓮住。整個建筑,結構堅固,雄偉壯觀,為陜西省僅見的一座青石建筑物。據(jù)殿外碑文記載,殿建于明萬歷四年(1576年)至三十二年。殿內(nèi)祀道教諸仙,故有中武當之稱。 【夏陽瀵】 在陜西合陽縣夏陽川,距黃河約30余米。有大小五個瀵,相距不遠,一為王村瀵,二為渤池瀵,三為兩鯉瀵,四為熨斗瀵,五為小瀵。其中以王村瀵最大,水面約二十畝,小瀵最小,周僅二、三十步。瀵周筑有圍堤,防水泛濫,并能儲藏水量,五瀵共能瀵田二十多頃。源由地下涌出。泉眼大如車輪。夏陽瀵,水色碧綠,經(jīng)冬不凍,堤上綠柳環(huán)繞,每當春夏之際,風景尤為秀麗。 【岱祠樓】 在陜西大荔縣大家子村東頭臺地上。東岳泰山也叫岱宗或岱岳,此樓用作祀泰山,故稱岱祠樓,又叫東岳戲樓。建在2米高的青磚臺基上,高約20米,重檐三滴水歇山頂,覆蓋琉璃筒瓦,兩側(cè)山墻,亦飾以琉璃構件。層樓可沿梯攀登,下陜西?。?039)層正面開檐作戲合,臺面廣闊收音。過去民間酬神賽會,就在這里演戲。相傳樓創(chuàng)建于宋代,歷代均有重修,現(xiàn)存建筑有比較典型的明代風格。 【龍門】 又稱禹門。在陜西韓城市城北約30公里,跨黃河東西兩岸,形勢如門闕,故名龍門。相傳夏禹導河至此,鑿以通流,即《禹貢》所謂“導河積石,至于龍門?!庇乳T山東西對峙,黃河奔流其間,波濤洶涌。出龍門一瀉千里。前人詠詩有“禹門三級浪,平地一聲雷”。今“禹門春浪”為韓城八景之一。 【司馬遷祠】 在陜西韓城市芝川鎮(zhèn)南原上,北距尤門40公里。東依梁山東麓,西臨芝水,形勢壯麗。始建于晉永嘉三年(公元309年)。為四層高臺,石級相連,前三臺為建筑司馬遷祠物(前殿為宋建),后一臺為宋元時磚砌的司馬遷衣冠軍。祠內(nèi)歷代游人、學士憑吊題詠的碑石很多。 【韓城文廟】 在陜西韓城市城內(nèi)東學巷內(nèi)。元代建,明洪武四年(1371年)重修。廟內(nèi)大殿和廡殿存有歷年亙修的碑記多通。從現(xiàn)存的建筑結構看,具有明代建筑的典型風格,為陜西省較有代表性的古建筑群之一。 |
|
|
來自: 昵稱VChmUhmv > 《中國名勝古跡詞典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