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清除鼻內(nèi)和口腔內(nèi)嘔吐物或食物殘渣。 —亨利海利希手法之一,站位急救法:救護者站在患者身后,用雙臂圍繞患者腰部,并以一手握拳,用拳頭的拇指側(cè)頂在患者的上腰部(肚臍稍上方);另一手握住握拳的手,向上向后猛烈擠壓患者的上腹部,擠壓動作要快速,壓后隨即放松。 —亨利海李希手法之二,臥位法 —亨利海李希手法之三,自救法:患者可用自己的手或椅背、桌邊頂在上腹部,快速而猛烈地擠壓,壓后隨即放松。 —亨利海李希手法之四,兒童急救手法。 (1)救護者取坐位,讓小兒背貼于救護者并坐在救護者的腿上,然后救護者用兩手食指和中指用力向后上方擠壓患兒的上腹部,壓后隨即防松。 (2)拍背法:讓小兒趴在救護者膝蓋上,頭朝下,托其胸,拍其背部4下,使小兒咯出異物。 (3)催吐法:用手指伸進口腔,刺激舌根催吐,適用于較靠近喉部的氣管異物。 ——氣管異物的急救原理 上述各法均可重復(fù)數(shù)次,直到異物排出氣管。當外力作用與上腹部時,把橫膈突然向上推,胸腔容積驟然變小,使肺內(nèi)氣體經(jīng)氣管沖向喉部,這時,猛烈的氣流可將堵塞氣管的異物驅(qū)趕出來。 |
|
|
來自: 院前急救聯(lián)盟 > 《急救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