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名片>>> 王益賓 藝名:乙冰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 中國雕塑家協(xié)會竹雕委員會會員 中國民族民間工藝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 福建省竹行業(yè)竹工藝分會理事 福建省仙游縣“尚承竹木”的創(chuàng)辦人 仙作研習社成員 王益賓靈性、悟性他皆有之。 王益賓出生于雕刻世家,父親王清梅是雕刻藝術大師,家族幾個兄弟姐妹都是從事雕刻,王益賓從小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長大,自然是對雕刻頗有興趣。自從技校畢業(yè)后,他接過父親手里的刻刀,隨父親學習竹木雕刻創(chuàng)作,后又隨李金仙教授進修學習。王益賓常與研習社成員一同拜訪各地名師專家,虛心求教,以此來來滋養(yǎng)他的竹雕刻藝術。 △圖為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雕塑系教授、碩士生導師李金仙(中間)與陳亞力老師(右1)來“尚承竹木”工作室指導 朋友眼中的王益賓好動,好學。他繼承著父親敦樸、善良、執(zhí)著的精神。八零后的他思維敏捷,走路速度快,笑聲更是毫無掩飾。他喜歡書畫,于是乎常常尋思著如何將書畫藝術融入傳統(tǒng)的竹雕藝術,“‘疏可走馬,密不透風’在書畫藝術中適用,在雕刻上也受用。”諸如此類,他總是能觸類旁通。 △王益賓習作擬古書畫冊頁 都說,一個人的內心有什么樣的種子,其作品定會呈現(xiàn)出那種氣質,對自我要求近乎苛刻的王益賓,他的作品也飽含著文人的格調與情趣?!八淖髌纷局胁匮?,張弛有度,縱橫承啟間又通透出一股書生意氣?!边@是朋友們對他作品的贊譽。 透過作品,我們也可看到王益賓創(chuàng)作時的心境變化?!暗窨淌侵R和技能展示的過程,也是內心與作品對話的過程,我非常陶醉這個類似修行的過程。我的人生一半是竹子,一半是自己?!蓖跻尜e如是說。“學習竹雕十分艱辛,我曾有過無數(shù)次放棄的念頭,但是父親堅持了,在收獲贊許聲中,我獲得了堅持下去的力量?!币苍S創(chuàng)作大體如此,艱辛、低效率、重負......可能任何一個從事藝術創(chuàng)作的人都曾有過這種矛盾:對每日重復的事情有諸多不滿,但又有更多的理由放不下。 有時候為了尋找到好的竹子,每年冬天王益賓都要和父親走入深山采竹,任憑寒風刺骨,野草齊身。砍下挖好的竹片、竹根進行細挑,好的便小心翼翼地分裝在幾麻袋里運回家,回到家再把材料進行清洗、蒸煮、暴曬再精挑細選。 談到雕刻,王益賓認為,所有功底盡在橫豎彎折中的方寸之間。作為雕刻者,創(chuàng)作不但需要深厚的技藝,更需要布局與構思。雕刻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這才是最真實的生活,“尚承竹木”作品的真實描繪,也正是打動觀賞者,探究與領悟雕刻藝術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藝術魅力。 王益賓作品 △書法菜根譚句2006年 △國畫山水,書法2007年 △國畫山水,2010年 △大寫意留青臂擱《雄視天下》2008年
△留青臂擱《無量壽佛》2010年
△留青臂擱《翠鳥》2011年
△竹根雕《童趣》2012年
△竹根雕《小沙彌》2014年
△竹根雕《菩提》2015年
△《竹雕文房雅器》
△《竹雕香具文房擺件》 來源:仙作學習交流平臺 / 整理:仙作網(wǎn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