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極物生活家 格格鄔 冷眼旁觀的型格女子一枚 隱藏技能是解魅除惑 《歌手》的熱播,讓沉寂多年的張韶涵,再次回歸到我們的視野中。
《隱形的翅膀》、《夢里花》,這個女孩的大部分代表作都是勵志類的,但現(xiàn)實生活中卻有著眾叛親離的心酸,看到熱搜那么多篇關于她的報道,我忍不住心疼起這個女孩。 為了減輕家中負擔,張韶涵十五歲開始在打工,后來在06年出道,媽媽作為她的經紀人,幫她接活兒。 成為明星后,最大的打擊就是被自己的母親卷走所有存款,還索要巨額贍養(yǎng)費,甚至還被造謠吸毒。 在采訪中,記者問起現(xiàn)在如何看待被至親背叛,張韶涵說,等她想起來這件事的時候,可能已經原諒了。 這個采訪顯示一種闊達感,但看著視頻中,張韶涵回答時的停頓,和落寞的眼神,我仿佛覺得這句原諒,是一種無奈,是說給自己聽的。 不原諒,又能怎樣呢?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當某一個人犯了某些過錯時,總會有那么一個人,在合適的時機,說出這一句話。 而那個犯錯的人,則做出一副委屈十足的表情,到了最后,不原諒他的話,反而成了被傷害的那個人的過錯。 慶幸的是,張韶涵像她的《夢里花》歌詞一樣,“輕輕拭去滿布全身的傷,我總不再絕望?!苯洑v過黑暗的洗禮,我們現(xiàn)在看到重回舞臺的她,閃閃發(fā)亮。 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很多時候,我們都在被逼著去原諒誰?
聽閨蜜小小說過她初中時,被輿論傷害過的事。
班長保管的班費不見了,班主任在班里說,不管是誰拿的,希望能匿名交出來。然后故作隨意地問:“班長,小小是和你一個宿舍的吧?”
雖然不是肯定句,但這個句話無疑是將所有懷疑,都導向小小了。 當時所有人都看向小小,她嚇到臉紅到耳根,連忙否認說不是她,但班主任那句模棱兩可的話,怎么答也不是回事,瞬間尷尬到無地自容,淚流滿面。 后來班費在班長另一個書包夾層里找到了,一場鬧劇。
事后班主任有私下找小小談話,說了對不起,當時自己是沖動了些,也沒有別的意思,就是問一下而已。小小也沒吭聲,點了點頭就回班里了。 班主任見小小這個樣子,后來很多課業(yè)上的事情,也沒怎么搭理小小,對她的態(tài)度更不好了。 聽了之后,我其實有點生氣的,不太喜歡這種犯了錯還心安理得的態(tài)度,和靠道歉逃避責任和懲罰的心理。 道歉了,傷害就會不存在嗎?不會。 其實啊,很多人的道歉是想盡快得到原諒,不再被自己的良心譴責,而承擔后果和責任的,卻只有受害者自己。
小小說:“雖說別人看來是小事,但對我而言,是無法彌補的傷害。我沒法忘記因為老師的一句話被懷疑后,周圍的人看我的眼神,后來一說起有什么不見了,同學們第一個想到就是我偷的,就因為我成績不好,不會討人喜歡,但這就是我值得被懷疑的理由嗎?” 后來我想想,以前學校教會我們感恩,感恩生活、感恩所經歷的,但我覺得不需要感恩給你苦難的人。 所有我們獨自熬過的苦,走過的夜路,都是因為自己而變強大的。對方的語言行為,已經對自己明確造成了傷害,不原諒已是為自己保留的最大體面,憑什么還要給對方戴上感恩的高帽子? 《愛情公寓》里有一段很有意思的對話: 男生問自己的姐姐:“如果有一個人深深傷害過你,那你要多久才能原諒他?” 姐姐說:“原諒他?原諒他是上帝的事情,我的任務就是送他去見上帝。”
很是幽默,但也道出了一個道理,原諒是一種選擇,但不是唯一的選擇。 面對曾經傷害過自己的人,對自己的道歉,我還是喜歡岳云鵬那句話:“憑什么?” 被誤會得百口莫辯,只能收包袱走人;因為別人有關系想進來工作,而被無辜辭退后廚的職位;下餐單寫錯了單子,被客人用最臟的話辱罵3個小時…… 岳云鵬在出名前所受到的傷害,無法用幾句話來描述完其中的心酸。
主持人問:那你現(xiàn)在是不是原諒他了?
岳云鵬說:不,即使我現(xiàn)在已經成功了,我還是不原諒那些人曾經給我?guī)淼膫?,我會記恨他們一輩子?/span> 不是每一句“對不起”后面,都應該接“沒關系”,這樣的道德綁架不應該發(fā)生,也更不應該發(fā)生在受害人身上。 現(xiàn)在社會上,很多人還有這樣的觀念:認為我犯錯了,我道歉了,那么我就應該得到原諒。我都道歉了,你為什么還不原諒我? 但無法感同身受的他們都忘記了,不報復,已是受害者最大的寬容。
傷害會隨著人的成長而發(fā)生,并且在我們心智未熟時,受到傷害的影響更大。
有的人會因為被傷害過,而導致性格變得更內向;有的人會因為兒時別人的一句嘲笑,而導致長大之后,就算怎么受歡迎也有抹不掉的自卑感,有的人可能會因為父母一句無心的責備,而耿耿于懷……
施暴者的一句對不起,可以自己減少良心的譴責,但無法抹去因此而受過的創(chuàng)傷。
以前看過一部韓國電影,叫做《密陽》。一個單身母親的兒子被綁匪撕票殺害,她在生死邊緣掙扎了很久,最后在基督教的指引下,找回了正常生活,教會的朋友們,都對她說,去寬恕罪犯,你才能得到真正的救贖。
但是當女主好不容易做好了心理準備,去寬恕罪犯時,卻發(fā)現(xiàn)罪犯在沒有向女主請求原諒的情況下,得到了上帝的寬恕,原諒了殺了人的自己,女主的信仰崩塌了。
女主因無法做什么,而選擇了走寬恕對方,放過自己,告別過去的道路。她無處發(fā)泄的怨恨、在痛失兒子之后無助的彷徨,所有的掙扎,都企圖用一種名為寬恕的“偉大情感”,來掩蓋掉自己的“仇恨”,因此而引來了新一輪的狂風暴雨。 如果原諒一個人不是出自于內心,那么對別人來說是欺騙,于自己而言是背叛。
所以這部電影雖說在強調宗教矛盾,但在我眼中于生活的啟示,不過是放過自己。
《奇葩說》中對于某件事“該不該原諒”的命題,蔡康永給出過這樣的觀點: “馬東剛剛講的東西不叫原諒,叫做算了。我們活久了的時候,會覺得累了,我們跟自己說算了。”
不原諒,也不是說每一件在心理耿耿于懷的事情,都要去和對方爭個對錯,我們只是累了,若對方抱著“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的態(tài)度,我們也不是圣人,沒有那么大度的襟懷去原諒,被傷害了,還和對方握手言和說“沒關系”。
事情過去了,是時間把它忘了,可是痛苦是我承受的,我的感官還記得,所以,我若不愿意,我為何要原諒? 而蔡康永的那句:“我們對自己說算了?!笔且驗橹?/span>,苦難帶來的二次傷害,會讓自己成為匕首的持有者,不是捅向對方,就是捅向自己,不如放下匕首,繼續(xù)過好自己的日子。
對于傷害過你的人,就算對方和你說“對不起”,你也不必強求說“沒關系”,人活一次不容易,有點真性情,未來的路會舒坦很多。 而對于一個連“對不起”都不懂得說的人,最好的報復是自己越過越好,讓對方成為抽屜角落里的一枚硬幣,再也不會影響你的生活。 今|日|互|撩 你是怎么看待傷害過你的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