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里我簡單談一下書法中“囑書”與“雅正”的基本區(qū)別,它們都屬于書法章法的落款問題,區(qū)分它們比較簡單,但是具體使用時要多加注意。 兩者的基本區(qū)別“囑書”一般指應某人的囑托、要求而寫?!把耪眲t是一個敬詞,是將自己創(chuàng)作作品(詩書畫等)送給人時,表示恭敬請求指教的意思。兩者前面的對應體都是別人,如某某囑書,某某雅正。 在落款中與雅正相通的名詞有很多,如斧正、削正、督正、誨正、教正、儷正等,它們都屬于謙辭,如果對方是名家行家,則可以使用“法正”,如果是師長前輩則多用“教正、誨正”,雅正的使用最為廣泛,因為一般同輩的兄長、尊敬的老前輩等都可以加雅正二字,有時則直接寫“正”。 囑書多為朋友之間求作品,也可以使用“惠存,留念”等,“囑書”與“雅正”都可以作為落款的一部分,指向作品的歸處,有點類似備注的作用。 書法落款的一些常識既然講到了“囑書”與“雅正”,那么在這里再補充一些其他的落款常識,供書友們參考并指正: 其實有一個小常識,在唐代以前書家多不題款,對于考究書法創(chuàng)作時間等可能比較麻煩,但是也能讓我們通過這種普遍情況來辨認贗品。 那么常規(guī)的落款主要包括哪些呢?無外乎創(chuàng)作者姓名、年月、緣由、齋號及正文的出處、饋贈者姓名等,以示作品的完整性。同時落款有“單款”“雙款”等不同形式,其中雙款是分別寫在右上方和左下方兩個位置的,居上的為上款,主要是將書贈對象,有時也些作品的名稱或出處等加以說明,而下款則主要說明創(chuàng)作年月、作者姓名及地點等。一般來說上款的位置應比較高。 上面所示的一個是“正”一個為“屬”,分別出自曾國藩和他的學生李鴻章,希望回答能幫到你。 囑書和雅正不是一個概念,所以談不上區(qū)別。 雅正,意思就是善意的指出錯誤,多是謙詞。 意思就是:我哪寫的不好你告訴我,告訴我我也不改。
正給兩種人,第一種是水平比你好的人,只有給他們,才能叫正,斧正之意。 第二種是你尊敬的人,不管他懂不懂,你都讓他提意見,一定是很尊重的人。
囑書,顧名思義,囑,是叮囑,囑咐的意思。 所以囑書的意思可以這么寫。 有一天你在家練字,突然有一朋友來了,看了你寫的字,說“誒呀,書法寫的很好,龍飛鳳舞,龍蟠鳳翥,大江東去,浪淘盡啊” 隨后又說“誒呀,兄弟呀,昨天我這開了一個餐廳,需要一副字,我看別的餐廳都掛一副“婦女之寶”你能不能也給我寫一個?” 像這種求字,你給寫了,就可以落囑書。 就是這xx讓我寫的。
意思就是“請笑納” 送給別人的字就可以這么寫。 大多是身份跟你平等或者不如你的人,才可以用這詞。 如果給一個德高望重,很受尊敬的人。 用這詞就好像再說:這是送給xx的字
看見有的答案實在是撒開了一吹,故弄玄虛,鬧了半天沒有說清楚,忍不住答兩句。 《說文解字》、《辭海》都有,還有各種古書,但能夠信口答出,就不用翻書了吧? 我教學生,寫文章要先弄清楚文體,傳播知識應該寫說明文。說明說明,目的是明,語言以簡明扼要、通俗易懂為主。記敘文才從感情上打動人家,議論文從思想上說服或駁倒人家。 悟空問答除了探討知識,還為的好玩有趣,所以生動詼諧地解說知識也是可以的,但不能丟了西瓜撿了芝麻。一味炫耀,一味夸耀,說自己有文化,別人沒文化,要解說的文化反而沒說明白,這就不好了,越?jīng)]文化越賣弄。 始終牢牢記住,說明文的目的是明,不是攪混水。 言歸正傳: “囑書”,很簡單,叫(我)寫(的)。 “囑”,囑托;“書”,文言動詞,寫字,不是名詞書本。 也可以題:XXX雅囑——XXX您高雅地囑托我(為您寫這幅字)。 “囑”還可以不加口旁,寫成“屬”,因為在文言里這兩個字在這個義項上意義相同。 “雅正”: 雅正的“雅”,高尚、文雅,美好,不庸俗、不粗鄙,不丑惡。 雅正的“正”,正確、正統(tǒng),不外行,不旁門左道。 這里是動詞:指正,指教,指出錯誤,指出不足。 “雅正”,如果把“雅”看作形容詞,那就是高雅地指正,如果看作名詞,那就是高雅之人為我指正。 還有擴充的,“XXX大雅正之”、“XXX方家正之”。前者在“雅”前加一“大”,對對方更加尊敬,更加恭維,后者的“方家”約等于今天的專家。“之”可以看作語氣助詞,補足音節(jié),無實義,也可以看作代詞,代指自己。 還有刻意弄得古雅一些的,把“正”寫作“政”。你說是錯別字,人家會笑你。 我們悟空問答很少有提到書法創(chuàng)作應用問題。因為,悟空問答的讀者,大量來自于書法初學者。對于書法的創(chuàng)作還沒有走進這個階段。 其實,書法雖然是藝術,藝術也不是不應用的。
比如,有人請你為他寫一個書法作品。那么你必須按照不同情況來處理。 比如是人家用于結婚的,除了喜慶婚姻的正文,落款也是書法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不能不引起重視。 囑書和雅正,就是我們長見的書法落款關鍵詞之一。 既然題主問的是這兩個詞的區(qū)別那么,我們就說說這事兒。 首先,囑書和雅正,都是書法家對書法接受者的敬辭。 書法家給別人書寫作品,不論是友情贈送,還是收取筆潤的,一般都是盡可能要對主人致敬。這個是中國文化的禮儀習俗,一定要遵守,因為,這也符號現(xiàn)代文明的禮貌待人的要求。中國古代就執(zhí)行這樣的禮儀習俗,我們應該繼承。
囑書,一般是書法家按照主人要求的內容來寫的,就叫“囑書”,含有“按照您的意思照辦”的美意,這是對主人的尊重。 書法家為別人書寫書法作品,一定要注意恰當?shù)膬热?。如果主人有具體要求,經(jīng)過審核沒有什么內容問題,書寫完成以后,一定要在落款部位寫上“囑書”二字,以示書法家對主人參與書法的重視,同時,也增加了主人對書法作品的珍惜,因為,書法作品的內容是主人親自選擇的。
有時,如果是主人的詩文作品,那就更加可貴了。 注意,“囑書”二字,一般是寫在“引首”,即書法作品的第一行之前最好,這樣更加突出對主人的敬重。 雅正與囑書不同是,書寫內容與主人沒有任何關系。特別是,書法家自己的詩文作品,更愿意寫上“含有雅正”二字的字樣,表示“希望您喜歡我的作品并批評指正”。注意,這是謙辭。 所以寫“雅正”二字一定要真心真意,不能瞎寫亂寫,給誰都是“雅正”。比如,給兒子寫作品一定不會用雅正二字的。
但是,在一個有文化層次的范圍,必須用“雅正”二字,這與你的地位、學識都沒有關系。比如,你是教授,主人是中學教師,或者,你是中學教師,主人是教授,都用“雅正”二字,表示請教。 徐悲鴻大師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好,大家可以多看看徐悲鴻先生的繪畫和書法作品,他的落款也是學習書法的典范。 我們不要小看落款中的一些傳統(tǒng)習慣用語,背后說滿腹的經(jīng)綸和情感。 1、兩個詞意思不同,囑書,顧名思義就是囑咐我寫,雅正大意是批評指正,都是表示謙虛。 2、現(xiàn)在流于形式,有時候是湊落款的字數(shù)的。
謝謝。書法是《題款》,作品結尾的結束語也稱《落款》的內容。不是《提款》,提款是到銀行提取存款,樓主厲害,出個問題,也別忘了提??錢,有錢哪!《題款》內容很多,書畫作品的結束語內涵極其豐富, ![]() 《囑書》,一般是《為XXX之囑書》,意思是認認真真地,莊重仔細地,一絲不茍地為你盯囑的要求,為你索求地書法寫好啦。
《雅正》,是如同《指教》《指正》《斧正》一類的《謙詞》,書法給你寫好了,請給予提出更高尚的,更友好的,更美麗的,更正確的意見。
都是《謙詞》,古時的中國人編造了些漢字,絮絮叨叨地,木完木了,寫個書法,結尾《題款》的格式,禮儀,時間,地點,人物,感受和內容,有時候比書法正文還長,還臭,還美。不說了,請各位《雅正》。
我大略說一下,(一)在書法題款里囑書是指別人囑咐作者本人所寫,雅正是一種謙詞,表示一種謙虛請教的態(tài)度。如寫某某某女士囑書、某某某先生雅正或斧正。(二)囑書和雅正的題款也都可在書法作品正題內容最前面進行題款。表示對對方的尊敬和自己謙虛的態(tài)度。特別是對方是德高望重,威望地位很高的人。如果是摘錄偉人領袖、德高望重之人的作品句子,如要寫敬錄誰誰誰的詩句,就應該寫在作品的起首一行。(三)所有題款的字大小都應該小于作品內容的字。(四)所有題款字上下不能高于和低于主題字行的高低。(五)所有題款字體不能是隸篆體,多以行書為主!總之題款要求講究不少,包括蓋印章,暫不多說,僅就所提問題說一下。共勉之!
囑書,就是別人來向你求字,或者是他喜歡某一段話,某一首詩,讓你給寫出來他作為座右銘??傊?,是受人囑托所寫的字。雅正的意思是,讓別人給自己指正,雅是對對方的尊稱,意思是對方是高雅之人,有高深素養(yǎng)之人,請你予以批評,指出自己書法作品的不足。囑書是個特指,只用于特定的環(huán)境。雅正則可以用于所有讓你寫字的人。再就是雅正前面必然有接受你你字的人的姓名。僅此,供參考。 ? 這個應該好理解,囑書就是根據(jù)別人的囑托寫的字,就是別人向你求字,一般人家有要求,寫哪方面的內容,或者是人家想好了字,讓你寫。 雅正就是自己寫好了送給親朋好友的字,請人家鑒賞。有時候用惠存。表示謙虛。
在書畫上署名、題跋和標識年月等稱為題款。有上、下款之分。囑書、雅正,屬謙詞。囑書是應對方之要求,而雅正則是書者本人納言表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