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斯特列生于英格蘭郊區(qū)的菲爾德海德農莊。他出身不高,年幼漂泊。但是由于學習刻苦勤奮,最終1764年,愛丁堡大學授予他博士學位。
約瑟夫·普利斯特列(Joseph Priestley 1733-1804)
他是一個愛炫的化學家,特別喜歡用自己的發(fā)現來表演“魔術”給朋友看。
每當朋友們來到他的實驗室里參觀時,他便拿出一個空瓶子,給大家看清楚——里面“空空如也”,什么都沒有哦。
可是,當他把瓶口移近蠟燭的火焰時,忽然發(fā)出“啪”的一聲巨響,還伴隨忽閃而過的火焰。朋友們嚇了一跳,有的甚至嚇得鉆到桌子下面。普利斯特列得意地哈哈大笑起來。
笑罷,他把秘密告訴朋友們:原來,瓶子里事先灌進氫氣。氫氣和空中的氧氣混合以后,點火會燃燒起來,發(fā)出巨響。
他多次公開表演這個“魔術”,然后就發(fā)現每次表演完了,瓶子里會有水珠出現。無論事先他怎么把瓶子干燥,表演過后都會有水。 ?
其實關于氫的實驗很早就有人做,也注意到它的特殊性質了。比如早在16世紀,瑞士著名醫(yī)生帕拉塞斯就表示鐵屑與醋酸作用時會產生一種氣體(就是氫氣);17世紀時,海爾蒙特和波義耳等都接觸過它,卡文迪什還做了系統(tǒng)實驗,包括前面說的普利斯特列。
但是這些人都相信燃素說,錯誤地認為氫氣就是燃素或燃素和水的化合物。
所謂燃素說大概就相當于你媽跟你說你是垃圾桶里撿來的一樣...
安托萬-洛朗·德·拉瓦錫(Antoine-Laurent de Lavoisier,1743年8月26日-1794年5月8日) 1782 年,法國化學家拉瓦錫(A.L.Lavoisier)重復了卡文迪什、普利斯特列里等人的實驗,明確提出正確的結論:水是氫和氧的化合物,并命名為hydrogen [?ha?dr?d??n] 。
希臘語中的 hydro、意為“水”,后綴—genes、意為“產生”,直接的意思就是“水之源”。
由于原子個數只有一個,所以氫是最輕的氣體——同等體積下,大約僅相當于空氣重量的7%。1780年,法國化學家布拉克將氫氣灌入豬的膀胱中,制得了世界上第一個原始的氫氣球,當然這個氫氣球味道可能不那么好...
隨著對氫的研究逐步深入,人們發(fā)現氫并非原子數都是1,而是有1、2、3三種原子數的同位素:原子數為1的氫也叫氕(piē),符號為“H”;原子數為2的叫氘(dāo),符號為“D”;原子數為3的叫“氚”(chuān),符號為“T”。
氘為氫的一種穩(wěn)定形態(tài)同位素,也被稱為重氫,與氧結合為重水。它的原子核由一顆質子和一顆中子組成,所以原子數為2。在大自然的含量約為一般氫的7000分之一,重水用于中子減速劑。
氚亦稱超重氫,是氫的放射性同位素,它在自然界含量更少,約為一般氫的萬萬億分之一。它的原子核由一個質子和兩個中子所組成,所以原子數為3。它會發(fā)生β衰變,半衰期為12.43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