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ducation 【爸媽營說】 本文是今天【教育專題】的第 2 篇 關(guān)注“爸媽營”,在主菜單回復“教育” 可查看156篇【教育專題】好文 “你的好朋友是誰?” 我在幫兒子填寫學校發(fā)的成長手冊。兒子一口氣說了5個人的名字。有男生有女生。 我好奇地問他:“為什么這幾個人是你的好朋友啊?” 兒子說,“他們要么學習好,要么體育好?!?/span> 我又問,“為什么你選擇學習好和體育好的同學做朋友?。俊?/span> “我也想成為他們那樣啊。我們班上只有丁某某的數(shù)學比我好,我問他怎么學的?他說除了上培訓班,他回家數(shù)學練習做得也多。還有趙某某的英語比我好,我也問他,他在某某輔導班了,和他一起上課的還有兩個同學。” 我趕緊網(wǎng)上搜索了一下那家培訓機構(gòu)。 下午我就帶兒子去了那家培訓機構(gòu)。交了2萬塊,報了名師班?;丶衣飞暇谷挥龅搅苏s去上課的兒子的同班同學。 兒子心滿意足地說,“我雖然報得晚,但這是最好的班,太幸運了!” 現(xiàn)在的娃都怎么了?主動要求家長給報班!我是看不懂了,不知道的還以為我逼他報的呢。 到目前為止,我家兒子報了:1個數(shù)學班,3個英語班(2個線上偏口語,一個線下)。一個足球班,一個機器人班。新學期學校還安排了一個吹小號的班。 晚上,張醫(yī)生在客廳的黑板上,列了孩子寒假課程安排,排得滿滿的。 我說,“這那是課表啊,分明是滿墻的鈔票嘛!” 我和兒子商量,你這課太多了,要么減少幾個?你看足球和小號會沖突,要么留一個?兒子不同意。小號是學校安排的,所以只好每周犧牲2節(jié)足球課。 機器人班是從幼兒園開始上的,3年快上完,結(jié)束后我們不打算續(xù)報了。 英語之所以3個班,是因為我選擇時習慣做比較。兩個口碑不錯就都報,哪個上下來感覺更適合,就保留續(xù)報。因此后面會淘汰一個,只剩一個網(wǎng)絡口語,一個線下班。 數(shù)學只報了一家,從入學時的提高班到現(xiàn)在考入尖子班。這是兒子最自豪的一門課,所以還會繼續(xù)保留。 幼兒園時,就被一個以足球為特色的小學教練挑了去,但糾結(jié)一番還是回到以學習為特色的公辦學校讀的。后來孩子實在喜歡,又外面報了足球課,教孩子的是申花隊的職業(yè)球員。 至于小號,是剛剛被學校樂隊選上。還沒開始練呢。昨天剛交了買樂器的錢。又是接近5千塊。 看到這兒,你可能覺得我家很“雞血”。 對不起,還真不是。 我老公的表妹家可比我家要“雞血”多了,小表哥在民辦小學讀四年級,除了我家這些輔導班,人家還有圍棋,已經(jīng)考到業(yè)余6段;把足球換成籃球,還有語文輔導班、唱歌輔導班......比我們大2歲,向我兒子這么大時,人家已經(jīng)讀英文原版書了。聽說,在他們班級里,小哥哥頂多算個中等...... 我有一個校友,上一屆的師兄,女兒幼兒園大班。師兄給娃報了10個班!10個班啊!大班語言力、表現(xiàn)力、名校班、記憶力班、難度提升班、大班綜合、數(shù)學、自然拼讀、面試沖刺、樂器是琵琶。 我問他,你為啥一口氣報這么多? 他說,因為大班才開始報的,所以起步晚了,只好沖了! 我問他,你這戰(zhàn)斗機,排得開?。?/span> 他回答,沒辦法,一天3個,幼兒園老師都有意見了。 和他們相比,我簡直是在“耽誤”孩子。好吧,我總是安慰自己,自己家是個普通娃,普通人有普通人的幸福。 很多人問我為啥不生二胎,一個養(yǎng)起來都這么“奢侈”了。兩個真養(yǎng)不起。就算錢不是問題,那精力呢?表妹嘴里的雞血父母,都是名校畢業(yè)的全職太太,有錢有時間還有能力。三者缺一不可。 家長去賺錢,就沒時間陪孩子。 花了時間陪孩子,就少了時間賺錢。 有錢有時間,你還得有能力,輔導孩子作業(yè)、學樂器。最好是十項全能。 “娃“,這個奢侈品,既花錢還花時間。問題是,你還不能等,必須跟著孩子成長的時間節(jié)奏來。 現(xiàn)在我們無論家庭聚會還是朋友聚會,甚至出差,大家都會問,幾號幾號,你家孩子有時間嘛?大家心照不宣。家里的日歷是孩子的日程表。(爸媽營微信號:bamaying) 好在我是個樂觀媽。默默中,依然會告訴自己,這叫“快樂教育”。 孩子可以學得辛苦,但不要讓孩子學得痛苦。這一點,是我一直奉行的教育準則。 因為無論什么東西,學好都需要下功夫、都需要辛苦。但若是孩子自己要的,那就僅僅是辛苦,而不是痛苦。 若孩子自己不樂意學,家長強迫去學的。那孩子不但辛苦而且痛苦。這便是其中的根本差別。 至于家長的作用,我也在不斷平衡和總結(jié)經(jīng)驗。 從開始想搞定學區(qū)房,到最后還是選擇在家附近上了普通公立學校。好班級比好學校更實際,好老師比好班級對孩子影響更大。當然,如果確實是很牛的牛娃,那么能讀重點學校顯然更合適。總之,擇校方面,我的原則是一定要匹配孩子的天資和成長階段。我家兒子絕非早慧型,因此現(xiàn)在這所公辦學校,倒也匹配他的成長。 教育的大環(huán)境,作為家長能改變的并不多。在上海,現(xiàn)在就是這樣的環(huán)境。功課好不是目標,是門票。在此基礎(chǔ)上,才要比,體育要好、還要懂點樂器,會點畫畫,搞得了機器人,做的了PPT,上得了臺演講,做得了市場調(diào)查…… 未來的競爭在哪里?誰也說不清,所以就什么都要會。中產(chǎn)階級的焦慮就這么來的。 我突然想到當年嫌房價貴的例子來,20年前說房價天價,現(xiàn)在翻了10倍,反倒沒人說天價了。為什么?因為習慣了,內(nèi)心接受了這個事實。 教育也一樣,我讀書那會兒就說教育制度這不好那不好,要減負,減負減到現(xiàn)在,負擔是更重了還是更輕了?最后大家是不是還得接受這個事實。因為社會的競爭,已經(jīng)從原來單一為度的學習競爭,擴展到更多領(lǐng)域的競爭。 教育這事兒,誰也不敢拿自家孩子做“小白鼠“去試驗。尤其只有一個孩子的情況下。 在我們暫時無法改變教育大環(huán)境的前提下,營造相對好的小環(huán)境才是每個父母應該做的。 在這方面,我有三個心得和原則分享給大家: 1) 以身作則。這點不得不說家庭氛圍的重要性,平時回到家我和張醫(yī)生都是在學習,要么在工作。孩子也盡量在學校自己完成作業(yè),甚至課間別的同學玩,他也會自己做作業(yè)。因為他知道,放學后,要去踢球。這個時間需要他自己省下來。晚上回家吃完飯就是復習功課,爺爺陪他復習功課,有問題再來找我和張醫(yī)生輔導。算下來,奶奶是最不愛學習的,但奶奶有一點做得特別好,絕不在孩子面前看電視。想看電視就提早回家去自己家里看。 因為整個家里沒人玩,孩子就不會攀比,憑什么我學習你們玩??? 周末早上孩子起床后,吃完飯,就自己做作業(yè)去了。做完作業(yè),搬個小板凳,跑到我書房里來自己搭積木或者看課外書,也不會吵我。 所以,父母的以身作則,比強行要求孩子來得更有力量和影響力。 2)激發(fā)興趣。我自己是個興趣廣泛的人,當然這也可能是缺點,容易泛而不精。但好處是,我對任何新知都不排斥,并能發(fā)現(xiàn)不同知識的美妙之處。比如吹小號,我壓根沒接觸過,可我有信心啊。哪來的?因為我曾經(jīng)無數(shù)次從零開始學一門課,還可以學得還不錯。所以,如果家長“舉重若輕”的心態(tài),也會影響到孩子。 我不止一次聽到有的家長會在孩子面前說,“這個很難,這個很辛苦?!?/span> 孩子還沒開始學,就被家長的情緒給影響了。其實對孩子來說學什么都一樣。所以,知道為什么有的家長認為難的科目,孩子也往往學不好了嘛?因為孩子還沒學,就被家長的情緒給傳染了。 當遇到困難時,我會給兒子說,一定是我們沒找到竅門,一定是還有其它什么好方法我們還不知道。這樣的引導會讓孩子沒時間擔心,而是直接去探尋方式方法了。 另外,絕大部分知識都來自于生活,把知識變得有趣的做法就是和具體生活相聯(lián)系。孩子是天生的學習者,一但建立了這些聯(lián)系, 學習就是一件主動“探索”的過程。將充滿樂趣。 3)鼎力支持。無論從資源還是方式方法,甚至是情緒上,父母作為合作者、支持者、教練員,都要給到孩子安全的、堅定的、無條件的支持。這些支持除了時間、金錢、心理,還有允許孩子犯錯。這一點往往被忽視。成長的本質(zhì)就是在逐漸學會正確,找到適合的生活方式。 說完孩子,我自己也要列一個寒假工作表去了~來應對我家的“碎鈔機”。 作者:王語華,十年市場老刀,熬成資深品牌定位咨詢師,帶娃去考研,畢業(yè)為自由而生的創(chuàng)業(yè)者,經(jīng)歷過生死,而轉(zhuǎn)向探索人性的心理咨詢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