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梅關古驛道 梅關即梅嶺關。漢武帝時庾勝將軍在此筑關城鎮(zhèn)守,故梅嶺又稱大庾嶺。 唐代首創(chuàng)商道,僅寬5尺,為鵝卵石鋪筑。北宋時擴修驛道,并在嶺上設關樓,匾額“南粵雄關”、“嶺南第一關”。 清初于樓側立“梅嶺”碑,高2.75米。自古多題詠梅關詩作,如明代湯顯祖的《秋發(fā)庾嶺》、現(xiàn)代有陳毅的《梅嶺三章》等。 梅嶺上松梅成林,雄州六景中就有“庾嶺寒梅”、“官道虬松”,每年臘月的梅花節(jié),寒梅怒放,漫山遍野,令這里成了梅花世界,是我國自古以來踏雪尋梅勝地之一。 從山下鐘鼓巖起,沿古道而上,梅嶺景點有大唐開鑿大庾嶺路碑、來雁亭、夫人廟、玉皇殿、詩碑廊、掛角寺、放缽石、卓錫泉、六祖寺、梅關等。 古時,北雁南飛過梅嶺,成群暫息在亭上及周邊山崖而得名。清雍正九年,南海名士梁天來為了一玉佩,遭滅門。在來雁亭得梅嶺村民幫助脫險上京告御狀。使來雁亭名氣大增。 現(xiàn)亭柱有長聯(lián)曰:“梅香百里,花迎左遷客。表拒佛骨,屈降天庭,驛馬駐藍關,韓退之賦云橫雪擁。喜得湘子仙韻,帆抵潮汕,椽筆挽文風,逾千載,稚童尚讀驅鱷文。”“關鎖千崖,風吹失路人?;馃荩┏梁5?,孤身臥雁亭,梁天來泣官貪吏暗。幸仗農夫鐵肩,狀呈京都,銅鍘滌宦場,至今日,老翁猶講九命案。” 相傳,唐開元四年(716年),張九齡奉詔開鑿梅嶺官道,工程十分艱巨,及至梅嶺頂上,巖石堅硬,白天鑿開,晚上又合攏過來,一直干了七七四十九天,毫無進展。當從夫君張九齡口中得知要用孕婦之血祭祀時,在這天晚上,戚宜芬手提長劍,走到梅嶺巔巨石旁,遂舉劍剖腹而死。之后,終于把路開通了,后來,人們因崇敬戚宜芬的獻身精神建起了夫人廟。 陳毅梅嶺三章詩碑廊:1937年4月,國民黨46師策劃“梅山事件”,謊稱中央派人到了大余,企圖誘捕陳毅。陳毅冒險前往大余城,發(fā)現(xiàn)情況有變,立即返回梅山。5月蔣軍4個營包圍梅嶺,項英、陳毅等同志被困20多天,蔣軍日夜搜山一無所獲,最后放火燒山。危急關頭,突然下了一場暴雨,陳毅等特委領導得以脫險。著名的“梅嶺三章”就是在絕境中寫下的。 山靈水秀、郁郁蔥蔥的梅嶺,一定讓大家得到全身心的美的享受。 |
|
|
來自: 獵鷹個人圖書館 > 《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