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011年的瀚海春拍中,出現(xiàn)了一對寶河當五十,當百錢,據(jù)說是從海外回流的, 通過上手仔細查看,這對寶河錢書法精美,是典型的周書。鑄造精整,打磨精細,有明顯的冷加工痕跡,局部仍保持有銅光,保存良好,氣質(zhì)一望即可知不凡。應(yīng)該也是進呈樣錢無疑。



這種新出現(xiàn)的進呈樣和上面提到的那種進呈樣,版式上極為接近,但是無弧形鑄痕。
我將這種命名為II型樣錢。
這種II型樣錢是不是和I型樣錢一樣,也是從流通錢里面篩選出來,被送到北京,經(jīng)過了專門的打磨加工。本人還沒有來得及進行仔細比較。但可能性很大。
同時揭示了一個現(xiàn)象,即同一省局的進呈樣可能有多個版式,可能是不同母錢翻鑄出來的。
但不例外,它們的二次加工是用固定的加工工藝完成的。應(yīng)該不是地方錢局的工匠所完成,而是由京局的工匠所進行的。這些工匠估計還加工了一些特殊性質(zhì)的其他錢幣(如宮錢等),因為在部分宮錢身上也能找到這樣的加工方式。
這些現(xiàn)象和典籍里面記載的樣錢進呈制度是吻合的。
同時要補充說明下,目前能確認的河百呈樣錢極少。打算從普通流通錢中找進呈樣的希望估計比較渺茫。河百也有其他版式的極美品,但都不是進呈樣錢。最主要區(qū)別還是在加工工藝上。這也是進呈樣區(qū)別于普通流通錢的高貴血統(tǒng)。
補充:
一般認為:由地方錢局鑄造的,并且經(jīng)特殊加工,上呈待批的這種樣品叫做進呈樣錢。
如果說部頒樣錢經(jīng)特殊加工,很有可能。全國20多個地方錢局除了平常的鑄造工藝外,是不是還要在掌握另一種工藝?
我覺得那些資料以訛傳訛的可能性很大。
其實用平常心來想,就是頭爐做的規(guī)整些,標準些,夠尺寸,夠分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