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子,東周春秋末期戰(zhàn)國初期宋國人,是墨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也是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科學家及教育家。 墨子訓徒 春秋戰(zhàn)國時期,耕種子是一代宗師墨子的得意門生。不過,他老是挨墨子的責罵。徒弟心里很不服氣,于是終于有一天,耕種子問墨子:“你的學生那么多為什么總是訓斥我一個?” 墨子反問道:“如果我要去太行山,我使用良馬拉車還是用老牛?” 答曰:“當然是良馬。” “為什么呢?” “因為良馬能擔當重任,所以才驅使它!” 墨子說:“你說的一點沒錯,我之所以時常罵你,也是因為你能夠擔當重任,值得我一直教導你!” 這個故事后來被人們傳得沸沸揚揚,它也有著它的教導意義,也應了那樣一句話“玉不琢,不成器”,是這樣的,如果你非人才,那么不會有人對你孜孜不倦的教導你?如果有人總是批評你,教育你,請不要生氣也不要懊惱,因為那說明你值得別人對你教育;因為還有一句話叫做“嚴是愛,寬是害,不管不問壞的塊”。 還有句成語叫做“快馬加鞭”也是這個故事中誕生而來的,如果你已經很優(yōu)秀了,就應該讓自己更優(yōu)秀。 不過這個小故事還有另一個意義,就是在批評人之前,先將他的優(yōu)點提出來,因為就算再有內涵的人也不會滿意總是被人批評,先進行表揚是為了給過后的批評鋪上一條道路,這個墨子訓徒的故事現在也運用進了如今的溝通管理之道中。 墨子名言 墨子名言,即墨子語錄。墨子曾周游列國,在各地游學,在不斷的學習及領悟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學派,也留下了不少警示名言,被后世稱之為“墨子名言”。墨子弟子將墨子名言收錄整理,著為《墨子》流世。 墨子名言,無不體現著墨子的思想,即“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東”、“節(jié)葬”“節(jié)同”等觀點. 墨子名言,無不透露著墨子對生活和求學的所見所悟。墨子在看人染絲時,說了這樣一句名言: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意思是染織品時用什么顏色的染料染出來的就是什么顏色的織品。寓意每個人的思想和意識是會隨著環(huán)境的變化而改變,環(huán)境不僅影響人,更加造就人。 墨子也心系國家和人民,在周游列國期間,曾阻止國與國之間的戰(zhàn)爭,更言有:今天下無大小用,皆天之邑也。人無幼長貴賤,皆天之臣也。這句墨子名言,告訴世人的道理是國與國之間、人與人之間都是平等的,并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以此告誡世人“兼愛”之理。 “有游于子墨子之門者”的墨子名言,更說明了墨子是一位好老師,是墨子對人勸說學習的體現。 墨子名言,不僅向后世展現了墨家的思想,更讓后世從中領悟到不少警示名言,更是中華民族的傳世瑰寶。 |
|
|
來自: 信手摘 > 《修身養(yǎng)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