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這種“小天下”的氣度不是王者靠征服所能達到,而是通達自然之道的智者所獨享。
 ?    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保ā墩撜Z·雍也》)
 
 ?    孔子說:智慧的人喜歡水,仁愛的人喜歡山。智者是動態(tài)的,仁者是靜態(tài)的。智者是快樂的,仁者是長壽的。
 
 ?    我的家鄉(xiāng)四川有個地方叫“樂山”,樂山大佛天下聞名。樂山原來叫嘉州,嘉州改名“樂山”,就是取自孔子這句“仁者樂山”。
 
 ?    仁者為什么會樂山呢?
 
 ?    山是安定的。山是高大的。山是豐富的。山是無憂的。
 
 ?    山的這四大美德合于仁者,所以叫“仁者樂山”。物以類聚,像山一樣的仁者當(dāng)然喜歡像仁者一樣的山。
 
 ?    仁者愛人,愛心感化世界,因此是安定的。
 
 ?    仁者無敵于天下,因此是高大的。
 
 ?    仁者與天地相往來,因此是豐富的。
 
 ?    仁者快樂,因此是無憂的。
 
 ?    仁者愛天下,為何獨愛一山?這是因為人類生活在地球表面,山對人的視野有著重要的指引作用。
 
 ?    有時山起隔離作用,有時起連接作用,有時作界碑,有時作塔標(biāo),總的來說,當(dāng)一座大山巍峨聳立在我們眼前,人除了會有一種本能的對大自然偉力的贊美外,會同時想到另外一些偉大的象征,如上帝、國家、詩人、哲人、圣人等。
 
 ?    孔子曾把圣人比作山,贊嘆堯“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而當(dāng)他親自登上高山,更覺氣壯。
 
 ?    “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這種“小天下”的氣度不是王者靠征服所能達到,而是通達自然之道的智者所獨享
 
 ?    山即圣人。
 
 ?    當(dāng)圣人看見山,就是看到了自己的外化。自己的外化是如此瑰麗,因此“仁者樂山”,這是必然的。
 
 ?    我們要像山一樣無憂。
 
 ?    “智者樂水”,道理也相同。
 
 ?    水是流動不息的,即使是一潭死水,它也要上面蒸發(fā),下面滲透,依然遵循生生不息的自然規(guī)律。
 
 ?    智者如水一樣流動,生生不息,老子說“上善若水”,就是這個意思,請參考拙著《修身讀老子》中論“水”的一章。
 
 ?    智者除了像水一樣流動外,智者還像水一樣多情。圣人是有情的,智者是多情的,他的人生充滿喜樂歡欣,因此“智者樂水”是他成為智者后的必然狀態(tài)。
 
 ?    智者在喜樂自身的同時。亦悲憫世人。他身上肩負播種歡樂的使命。
 
 ?    有人問希臘智者歐里庇得斯:“普通人為什么缺乏智慧?”
 
 ?    歐里庇得斯答道:“智慧是由悲苦換來的,小悲苦換來小智慧,大悲苦換來大智慧,因此我們的智慧里總是充滿憐憫?!?/span>
 
 ?    儒家說“仁義”,佛家說“慈悲”,道家說“貴生”,墨家說“兼愛”,都充滿一種人性關(guān)懷。
 
 ?    水是生命之源。
 
 ?    水是平等的。
 
 ?    無論是奇花異常,還是普通草木,甚至是毒花毒草,水都一視同仁,都給予滋養(yǎng),成全它們走完生命全過程。
 
 ?    圣人不僅普施善者,同時也對惡者充滿憐憫。佛陀當(dāng)初舍身飼虎,就是此意。
 
 ?    當(dāng)我寫到這里時,一道金色的陽光從高空照射到了我的書桌上,我的心是如此喜悅與寧靜。
 
 ?    太陽也是平等而博愛的。
 
 ?    太陽必須是博愛的,才會成為太陽。
 
 ?    太陽與水,這一陰一陽都共同揭示了如此浩大的自然規(guī)律,作為一個忠誠于自然之道的自然之子,他也必是如此。
 
 ?    “智者樂水”,這種水無處不在,不分清濁,都是大地的乳汁?!皽胬酥遒猓梢藻依t;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
 
 ?    我在一首詩中寫道:
 
 ?    “良鄉(xiāng)的莊稼地銀光閃爍
 
 ?    晨霧浮走樹根
 
 ?    如牛奶澆灌大地”
 
 ?    在此我把晨霧比作牛奶,不只是形容其潔白,更意在指出它對大地的滋養(yǎng)。
 
 ?    牛奶是水。
 
 ?    人奶是水。
 
 ?    嬰兒吃奶時對水的溫柔、水的甜美必有極深感受,這種感受將指導(dǎo)她終身去尋找一種更大的溫柔與甜美。
 
 ?    我們作為成人,又怎能不去尋找另一種溫柔與甜美呢?
 
 ?    那就是人的真正性情,真性情造就真正的人。
 
 ?    我的朋友沙漠舟把他的自傳題名為《我在人間的日子》
 ?
 ?(即《親愛的苦難》),那么我想,只有真正的人才能活在真正的人間,否則與海市蜃樓何異?沙漠舟對人生的執(zhí)著追求屢次感化了我,我們成為了好朋友。
 
 ?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山水之間真正的人誕生了,他們將更加快樂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他們像水一樣多情,像山一樣無憂。
 
 ?    前一陣子我寫了一幅字“山水無恙,人可歸來”,就是此意。
 
 ?    智者樂水
 
 ?    老子說“上善若水”,孔子說“智者樂水”,都指出人應(yīng)該像水一樣流動而潔凈。智者的智慧是透明的、流動的、浩大的、能解渴的,因此“智者樂水”就是樂他自身,體悟以一種天地證我的快感。
 
 ?    仁者樂山
 
 ?    孔子愛山,孔子懂山,他“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一路越登越高,最后自己成為一座高峰。仁者心中的愛不會像山一樣積壓,但卻像山一樣充滿生機,又為世人指明方向。山是立起來的,“仁者立人”,人要像山一樣立起來,靠的就是志向。世間什么志向最大?愛的志向最大。讓人間充滿愛,這是每一位智者的使命?!叭收邩飞健保驗樗吹揭蛔忠蛔椒褰K于升起。
 ?感悟;《論語》是以記錄春秋時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和其弟子及再傳弟子言行為主的匯編,又被簡稱為論、語、傳、記,是儒家重要的經(jīng)典之一。內(nèi)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學(xué)、哲學(xué)以及立身處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朱熹將《大學(xué)》、《論語》、《孟子》、《中庸》合為“四書”,使之在儒家經(jīng)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此后一直到清朝末年推行洋務(wù)運動,廢除科舉之前,《論語》一直是學(xué)子士人推施奉行的金科玉律。
 ?
 ?    《論語》的精髓就在于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華融入于人的內(nèi)心,天地人就會成為一個完美的整體,人的力量就變的無比強大,即使在當(dāng)今社會中,我們中國人也常常會說,天時、地利、人和是國家興旺,事業(yè)成功的基礎(chǔ)?!墩撜Z》終極傳遞的是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tài)度。孔夫子正是以此來影響他的弟子以及后來人。孔夫子以他天地人合一的寬廣胸懷告訴他的學(xué)生們應(yīng)該如何去尋找生活中的快樂,而孔子的這種儒家思想傳承下來對歷史上許多著名的文人詩人都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
 ?
 ?    人人都希望過上快樂幸福的生活。幸??鞓分皇且环N感覺,與貧富無關(guān)與內(nèi)心相連。
 ?
 ?    《論語》告訴我們,為人處世不僅要拿的起放得下,還應(yīng)該盡自己的能力去幫助那些需要得到幫助的人。
 ?
 ?    予人玫瑰,手留余香,其實,給予比獲取更能使我們內(nèi)心充滿幸福感。
 ?
 ?文/單眼老表
 ?
 ?
 ?
 ?
 
 bg1bgb個人圖書館: http://bg1bgb.360doc.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