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功經》 內功真經,脈絡甚真。 前任后督,行氣滾滾。 井池雙穴,發(fā)勁循循。 千變萬化,不離其本; 得其奧妙,方嘆無垠。 龜尾升氣,丹田練神。 氣下于海,光聚天心。 既明脈絡,須觀格式。 頭正而起,肩平而順,胸出而閉。 足堅而穩(wěn),膝曲而伸; 襠深而藏,肋開而張。 氣調而勻,勁松而緊。 先吸后呼,一出一入; 先提后下,一升一伏; 內有丹田,氣之歸宿。 下收谷道,上提玉樓; 或立或坐,吸氣于喉; 以意送下,漸沉至底。 升有升路,脅骨齊舉; 降有降所,俞口氣路。 既明氣竅,再釋勁訣。 通、透、穿、貼,松、汗、合、堅。 曰通,勁之順也;曰透,勁之遞也; 曰穿,勁之連也;曰貼,勁之絡也。 曰松,勁之渙也;曰汗,勁之萃也; 曰合,勁之一也;曰堅,勁之能也。 按肩以練步,逼胯以堅膝; 圓襠以堅胯,提胸以下腰; 提頦以正頭,貼背以轉斗,松肩以出勁。 折天柱以下氣,視合谷以立門。 橫勁豎勁,辨之分明, 橫以濟豎,豎以橫用。 五氣朝元,周而復始; 四肢之首,收納甚妙。 天地交泰,水升火降; 頭足上下,交接如神。 靜升光芒,動則飛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