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媽媽從來不是超人,她只是一個愿意為孩子傾盡所有的女人。” 文/鏘鏘匠 躺在病床上半個多月,沒追大IP,而是一集不落地看完了一部國產(chǎn)媽媽劇。 這部劇,關(guān)注度不算高、推廣力度不算大、演員平均年齡50+,本來是想打發(fā)時間看的,卻跟著偷偷地哭了十幾次鼻子—— 對,就是《親愛的她們》,講的是一群媽媽的故事。 這幾位生活在深圳的媽媽,小時候是同學(xué),長大了是朋友,年邁后成了親密無間的老閨蜜。她們遇到事情一起商量,有了難處互相幫忙,誰被欺負(fù)集體diss,一拍大腿,連遺照都能一起拍。 她們的故事如此真實,真實到你看著看著就笑了,看著看著又想哭。 因為笑容背后,媽媽們從沒讓兒女看到的那部分生活,才是她們最真實的生活,以至于讓你突然發(fā)現(xiàn),原來媽媽才是這世上最大的騙子。 她們默默苦撐,因為自己是母親 馬衛(wèi)華是個單親媽媽,開了家養(yǎng)生面館,女兒嘉一在雜志社上班,有個戀愛6年卻恐婚的男朋友。 衛(wèi)華看上去最灑脫樂觀,其實心里最苦。 外人眼里,她在嘉一年幼時突然趕走了丈夫,直到嘉一6歲時丈夫去世都沒有接納他,和自己親如姐妹的朋友也分崩離析。連嘉一也不理解,認(rèn)為一切都是媽媽的錯。在和男友分手痛苦不堪時,她遷怒于媽媽對自己干涉過多,指責(zé)媽媽當(dāng)年狠心趕走了父親,說她冷血,自私,“你為什么要生我!” 衛(wèi)華一巴掌打在女兒臉上,一句“你扎我心了”也扎了萬千網(wǎng)友的心。 后來嘉一才知道,爸爸在自己年幼時出軌了媽媽最好的朋友,給媽媽帶來巨大傷害,也讓原本完整的家不復(fù)存在。媽媽從此和那個朋友老死不相往來,帶著女兒相依為命,卻為了維護(hù)爸爸在女兒心目中的形象,將傷害藏在心里,從未對女兒吐露實情。 當(dāng)衛(wèi)華陪母親去醫(yī)院查體卻意外查出自己得了肺癌,她瞞著母親、女兒、朋友,一個人坐在面館里拿出手機問Siri:肺癌可以活多久。然后她關(guān)掉面館,默默為最糟糕的結(jié)果做著安排,假裝不在意地一件一件將家里的事情交待給嘉一,煤氣費怎么交,存折放在哪兒,出門在外要注意什么…… 已經(jīng)從醫(yī)生那里得知媽媽病情的嘉一,在和媽媽一起去泡溫泉時,看著強顏歡笑的媽媽,難過地躲進(jìn)酒店的衛(wèi)生間,想起自己之前對母親的傷害和忽略,一個又一個耳光狠狠地打著自己。 就像嘉一說的:“世上所有的子女都沒有流淚的資格,因為我們都太厚臉皮了?!?/strong> 事實就是這樣,有多少次媽媽已經(jīng)絕望崩潰卻仍然在沖你笑,因為她是媽媽,她要為了孩子撐住。 她們默默忍受,因為不想拖累孩子 讓我流了最多眼淚的是舜華阿姨。 她在所有朋友里家境最好,一輩子養(yǎng)尊處優(yōu),因為潔癖、矯情、十指不沾陽春水,她被觀眾戲稱為“小公主”,可她的遭遇卻最令人唏噓。 疼愛自己的丈夫意外發(fā)病死在了馬桶上。她不想打擾兒子兒媳的生活,一個人生活在空蕩蕩的大房子里。 她顧忌所有人的感受,年輕時不喜歡婆婆對自己的生活干涉過多,所以自己堅決不去打擾兒子媳婦,煲了一鍋好喝的湯,都不敢拿去送給媳婦。 她怕黑,夜里睡覺從來不關(guān)燈。她告訴嘉一自己很孤獨,覺得自己的生活一團糟。可到了晚上,又擔(dān)心地給嘉一打電話說要收回白天的話,一遍遍地說自己一點都不孤獨,她說,“你看我正在彈鋼琴呢”。 其實,她只是害怕讓兒子知道,自己過得沒有看上去那么好。 舜華得了阿茨海默綜合征,開始健忘、幻聽,嚴(yán)重到每天半夜起來去小區(qū)院子里跟大樹說話,醒來后卻一無所知。 直到她抱著一個枕頭離家出走,朋友們在她去世老伴的老家找到她時,她還在緊緊抱著枕頭一遍一遍地說:“我不是故意的,我沒有照顧好孩子?!?/span> 那是她曾經(jīng)夭折的一個兒子,她一直自責(zé)是自己的粗心和疏忽害死了孩子。 所有人都覺得她是個不食人間煙火的公主,卻不知她心里藏著多少說不出的苦。 在確診病情后,舜華哭著說“我要自己過,慧貞”。 她擔(dān)心的不是自己的病,而是會拖累孩子。 努力讓孩子覺得自己過得很好,是一個媽媽最心酸的良苦用心。 ![]() 那聲“媽媽”背后 有多少你不知道的事 劇中有個情節(jié),嘉一為了寫書把幾個兒女聚在一起進(jìn)行了一次“采訪”。她問出的每個問題,我們都無比熟悉—— 在你眼里,父母最大的缺點是什么?
拒絕媽媽的方式是什么?
是不是很耳熟? 當(dāng)嘉一說“一直愛媽媽的舉手”時,所有人都舉起了手。當(dāng)她問“媽媽生病,每次都會第一時間出現(xiàn)在身旁的舉手”時,每個人都低下了頭。 這一刻的愧疚,很多人都曾體會吧。 朋友L 11歲時父母離婚,父親很快再娶,媽媽則帶著她搬出了父親的房子。 從此媽媽變得很嚴(yán)苛,尤其是對L的學(xué)習(xí),印象里她似乎很少再笑。 L想遠(yuǎn)離讓他感到壓抑的家,高考時選了離家很遠(yuǎn)的廈門,畢業(yè)后來到北京闖蕩。那是她覺得最自由的日子,經(jīng)濟自主,生活自在,隨便找個借口假期就可以不回家:加班、年會、參加同事的婚禮……再后來,就連借口都懶得找了。 直到那年中秋,又一次留在北京沒回家的L病了,肚子疼得爬起不來,合租的朋友都回家了,她一個人躺在床上死扛。 迷迷糊糊中聽到有人敲門,L沒理會,可是敲門聲一陣比一陣急,隱約竟是媽媽的聲音,叫著她的名字。 媽媽不會玩微信,是看到L發(fā)朋友圈說生病的小姨打電話給媽媽,媽媽又打不通L的電話,所以坐最早一班車來到北京,盡管之前只來過一次L的住處,卻硬是憑記憶打聽著找了來。 媽媽帶L去了醫(yī)院,是闌尾炎。 住院那段日子,媽媽每天輾轉(zhuǎn)于住所和醫(yī)院,一天三頓給L送去熱湯熱飯,L說可以叫外賣,媽媽堅決不同意,拎著保溫桶穿梭在偌大的北京城,學(xué)會了一個人坐地鐵。 不放心的小姨打來電話,跟L聊了很久,掛電話時,L才發(fā)現(xiàn)自己在哭。她想著小姨在電話里說的話。當(dāng)年爸爸在外面有了女人,提出給媽媽房產(chǎn)和存款,條件是要走L的撫養(yǎng)權(quán),“你媽媽什么都沒要,只要你,”小姨說,“她想讓你過上好日子,可她什么都給不了你,所以才對你的學(xué)習(xí)那么苛刻,只有考上了好大學(xué),你才能有出息?!?/p> 看著在病床邊忙碌的媽媽,L才發(fā)現(xiàn),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不到60歲的媽媽頭發(fā)幾乎全都白了。 我們會嫌棄媽媽嘮叨、嚴(yán)厲、管得太多;我們會對他脫口而出“我在忙”、“不方便”、“回頭再說”;我們不是她生病時第一個出現(xiàn)在他們身邊的人;甚至,我們給她的是長久的誤解和持續(xù)的冷漠…… 可媽媽呢? 無論你什么時候呼喚,她有求必應(yīng)。你可以半夜打去電話問她怎么做一盤番茄炒蛋;你可以遇到難事回家跟她哭一鼻子;你生病了,她是翻越千山萬水都要去照顧你的那個人。 媽媽是世上最大的騙子,她從來沒告訴過我們,那一聲“媽媽”背后,她也是一個害怕獨自生活的“小公主”,她也是一個愛喝黑啤渴望去旅行的老女孩,她也是一個生了病會恐懼死亡的普通人。 她從來沒告訴過我們,當(dāng)她知道自己終有一日將對世界和我們渾然不識時,是多么絕望;當(dāng)她知道自己生了病卻不想給我們添麻煩時,是多么無助;當(dāng)她一次次被我們扎心后仍然想把所有的愛都給我們,是多么無悔無怨。 媽媽不是超人,她只是一個愿意為孩子傾盡所有的女人。和媽媽給我們的愛相比,我們愛的分量比不上她們的萬分之一。 看過畢淑敏說的一段話:
用時間去陪伴,用心去了解,用力去愛媽媽吧。 因為或許有一天,你將看著她的背影漸漸遠(yuǎn)去,而她不再回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