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人有慎終追遠的傳統(tǒng),過節(jié)總不會忘記祭拜死去的先人,春節(jié)也不例外。除清明節(jié)之外,最隆重的祭祖應(yīng)該就是春節(jié)了,為什么一定要跪拜祭祖呢? 其實這是有歷史淵源的。 按照民間的觀念,自己的祖先和天、地、神、佛一樣是應(yīng)該認真頂禮膜拜的。因為列祖列宗的“在天之靈”,時時刻刻的在關(guān)心和注視著后代的子孫們,塵世的人要通過祭祀來祈求和報答他們的庇護和保佑。 祭祖是基于很復(fù)雜的心理作用,其心態(tài)有以下三種: 一、由于對亡靈的懼怕,惟恐若沒有好好祭祀祖先,他們就會作祟并懲罰子孫。 二、為著向祖先求福,希望祖先蔭庇子孫,并為子孫解決難處。 三、受儒家影響,飲水思源,因孝敬而祭祖。 古時,這種禮俗很盛。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將祖先牌位依次擺在正廳,陳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長幼的順序上香跪拜。 漢人祭祖,多半做魚肉碗菜,盛以高碗,頗有鐘鳴鼎食之意。南方人流寓北京的,祭祖尤為隆重,大半是八碗大菜,中設(shè)火鍋,按靈位設(shè)杯箸,在除夕、元旦、元夜,都將火鍋扇開,隨時換菜。 祭獻禮儀包括上香、讀祝文、奉獻飯羹、奉茶、獻帛、獻酒、獻饌盒、獻胙肉、獻嘏辭(福辭)、焚祝文、辭神叩拜等。有的地方在焚帛燒錢紙時,主祭要在神前獻上一杯酒,然后由禮生送至焚帛處,將酒酹在上面,酹時將酒滴成一“心”字,以示祭者獻上錢帛之虔誠。在祭祀過程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還幾次鳴鑼擊鼓或弦樂伴奏,為祭禮增添熱烈。氣氛。祭禮結(jié)束后,將豬肉、羊肉等祭品分給參祭代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