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閱讀時時處處有好風景,即使不出門,你也能通過文字走進別人的時空,開闊對世界的認知,就像是去旅行了一趟回來~ emmm…那么,讀點什么好呢?你可能又會對著網(wǎng)上的各式書單犯難…… 今天,我們又找來了15位Lonely Planet作者,推薦他們最想和你分享的書。有的是出門旅行時一定會帶上的那本“旅伴”,有的可能是剛剛看完的一本精彩小說。 你一定在LP指南中讀過我們作者的文字,如果你還想知道他們筆下的靈感從哪而來?就來看看這份書單吧!當你看中某本,就與我們的作者建立了默契 ? 1 理查德·布勞提根 作品 @董馳迪 Lonely Planet 中文作者 《避孕藥與春山礦難》理查德·布勞提根;《請種下這本詩集》理查德·布勞提根;《臟老頭手記》《低俗》《樣樣干》布考斯基。今年收到的三個禮物:四瓶可以“服用”的“避孕藥”,一本可以種的詩集,和一套(我最愛的)布考斯基小說。 皆為聯(lián)邦走馬獨立出版,前兩者是美國垮掉派詩人理查德·布勞提根的作品。避孕藥可以隨身攜帶,每瓶十粒,你可以按時或按需服用,有效期“直至人類滅亡”;詩集的種子也不妨帶在身邊,撒在你旅途上某片不舍得離開的草原或者暗戀房東的后院;布考斯基小說集的翻譯得勁,酒精愛好者可替代酒壺隨身續(xù)命,翻上幾頁勝過一杯Scotch。 2 《游隼》 @沐昀 Lonely Planet 資深統(tǒng)籌編輯 [英國] 約翰·亞歷克·貝克 著 1月份的時候讀了一位英國作家約翰·亞歷克·貝克的日記體散文《游隼》,這本書大概會讓每個死宅都汗顏吧。貝克是一位英格蘭埃塞克斯郡的小鎮(zhèn)青年,在二戰(zhàn)之后的英格蘭,他在東南部沿海的沙灘、河谷和森林追逐游隼這種猛禽的身影,并且一追就是10年。 隨后他將自己的所見整理成觀測日記,寫成了這本小書。其中對英格蘭自然環(huán)境以及對這種鳥習性的描寫,語言精準到毫顛,比喻非常新奇,我從沒有看過哪個人能這樣用語言述說一片乏味的海濱,也在慚愧自己對身邊的自然太冷漠了。希望在新一年里能更加遠離那些無謂的紛爭和八卦,多認識幾種動植物,多記錄一些歲月枯榮。 3 《香港重慶大廈》 @盛洋 Lonely Planet 中文作者 [美國] 麥高登 著 《香港重慶大廈》(港版《世界中心的貧民窟》),重慶大廈在上世紀70年代就已存在于LP指南之中,不過即便到了今天,似乎也沒有多少人真正把它當作旅行目的地——多半也就是為了省錢的背包客和“圣地巡禮”的王家衛(wèi)影迷。 但如果你對這座位于尖沙咀繁華街中心的神奇孤島真的感興趣,并想了解更多,那么這份來自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教授的田野調(diào)查報告或許能充當你的“重慶大廈深度旅行指南”,你會發(fā)現(xiàn),“重慶大廈大致是一個文明、和平、甚至是有道德的地方?!?/span> 4 《北歐:冰與火之地的尋真之旅》 @郭瑤 Lonely Planet 兼職統(tǒng)籌編輯 [英國] 邁克爾·布斯 著 《北歐:冰與火之地的尋真之旅》 中文譯名讓人摸不著頭腦,其實英文標題The Almost Nearly Perfect People: The Truth About The Nordic Miracle非常直白明了。這不是一本旅游書,講的是文化。 作者以戲謔的英式幽默帶讀者橫掃霸占著“全球最幸福國家”前十名半壁江山的北歐五國,探討北歐人是否近乎完美。作者也曾撰寫Lonely Planet的“丹麥”和“哥本哈根Encounter”指南。 5 《鄰鎮(zhèn)戰(zhàn)爭》 @丁立松 Lonely Planet 生產(chǎn)與運營總監(jiān) [日本] 三崎亞記 著 三崎亞記的《鄰鎮(zhèn)戰(zhàn)爭》,上海譯文出版社,2014。幾年前讀過的一本小書,但是余味至今仍然不散。日文原作出版于2004年。某一天,你收到了一紙戰(zhàn)爭通知單,你所在的城鎮(zhèn)與鄰鎮(zhèn)進入了戰(zhàn)爭狀態(tài)。然而戰(zhàn)爭在哪兒?如果看不見,就不是戰(zhàn)爭嗎?這種銜尾式的追問讓人莫名覺得不安。 初讀過后不禁想起了少年時代第一次看日本電影《大逃殺》的感覺。不要被各路中日文學大咖與文化名流的推薦嚇到,這是一本可以一口氣讀完的小故事。若你想在旅行路上或宅在家的春節(jié)假期中,讓腦內(nèi)持續(xù)盤桓一個小小的念頭,試試這部奇想小說。如果你愛看日本漫畫,不妨在用漫畫式的分鏡來腦補書中敘述的畫面。 6 《撞車俱樂部》 @張世秋 Lonely Planet 中文作者 [美國] 恰克·帕拉尼克 著 恰克·帕拉尼克的《撞車俱樂部》。和旅行沒有太大的關系,單純因為這本書的故事可以翻來覆去讀。硬要解讀分析它和旅行的關系的話,大概就是這個故事傳遞了一個信息:對于未知的世界,所有人給出的所有信息都有主觀描抹臆斷,你直接去面對真實,也不一定是真實的——但這也是有趣所在。 7 《地理學與生活》 @朱林閣 Lonely Planet 中文作者 [美國] 阿瑟·格蒂斯 /朱迪絲·格蒂斯 /杰爾姆·D.費爾曼 著 《地理學與生活》,書很厚,共有500多頁,內(nèi)容非常充實,囊括了自然地理學、政治地理學、城市地理學、經(jīng)濟地理學及人類與環(huán)境的關系等方面的內(nèi)容。 相對于其他地理學書籍,這本書突出了地理學與生活的相關性,深度介于科普讀物和專業(yè)教科書之間,適合作為旅行的擴展知識閱讀。如果因為工作繁忙不能在路上,也可以翻開書卷,通過地理學,去“看看”那絢麗繽紛的世界。 8 《未開的臉與文明的臉》 @周伯源 Lonely Planet 中文作者 [日本] 中根千枝 著 這是一本人類學著作,從喜馬拉雅山地到文明的歐羅巴,日本人類學者中根千枝去思考有關“文明”的種種議題。當然,請放心,這本書讀起來絲毫沒有論文味兒,反而像是旅行文學,如同作者中根千枝在序言里說的那樣:這本書描述的是自己在旅途和田野中遇見的各種各樣的人。 9 《絲綢之路新史》 @樓學 Lonely Planet 中文作者 [美國] 芮樂偉·韓森 著 《絲綢之路新史》,厘清那些“亂七八糟”的西域小國是一個細致瑣碎又充滿成就感的紙上旅程。如果在莫高窟和龜茲的洞窟中有過逼視壁畫的經(jīng)歷,或者曾在懸泉置、玉門關乃至交河、高昌的故城里遙想過昔日絲路的盛況,這本書是一本最佳的故地重游指南: 絲路商道上并沒有想象中由長安直達羅馬的偉大干道,相反,那些綿細弱小的商旅更像毛細血管,而絲綢幾乎始終未曾成為貿(mào)易的主要商品。但正是綠洲與綠洲之間時斷時續(xù)的聯(lián)系,那些基于考古資料、歷史文獻抽絲剝繭而得的生活細節(jié),反而比想象更接近旅行者想要尋覓的浪漫氣息。 10 《銀河系搭車客指南》 @李昕 Lonely Planet 中文作者 ![]() [英國] 道格拉斯·亞當斯 著 《銀河系搭車客指南》(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即便坐在家中,我的旅行野心也可以很大,比如去銀河……也許是文化隔閡或翻譯的原因,這本書可能不會讓你像看《三體》一樣有酣暢淋漓的感覺,甚至都不算一部典型的科幻小說,但腦洞和英式諷刺式幽默絕對是隨時奉送,我就是在“哇塞!”和“什么鬼?”中看完,然后覺得還得再看一遍…… “那家伙值得信任嗎?”“就我個人而言,我肯信任他,直到世界末日?!薄笆菃幔澜缒┤沼卸噙h?”“差不多還有十二分鐘?!比绻阌⑽暮芎玫脑?,那更推薦你看原文,這本書的續(xù)篇《宇宙盡頭的餐館》也很有意思。 11 《海明威短篇小說集》 @黎瑾 Lonely Planet 中文作者 ![]() [美國] 歐內(nèi)斯特·海明威 著 裝著一部《海明威短篇小說集》去了古巴,沒有網(wǎng)絡的夜晚正好去海明威喜歡的酒吧喝一杯他喜歡的雞尾酒,再回民宿讀一篇他的小說,在睡夢中補完他沒有講的故事。文字非??酥?,想象的空間卻非常大,和充滿了激情、甚至顯得浮躁的古巴旅游業(yè)剛好互補。 12 《浮生六記》 @王予西 Lonely Planet 中文作者 ![]() [清] 沈復 著 在家待產(chǎn)的日子里重讀了沈復的《浮生六記》,再次被沈三白與蕓娘的伉儷情深所感動。書中用清新真率的文字,記錄了作者與妻子陳蕓從初見時的情投意合到婚后的舉案齊眉,一起談詩論畫、賞月弄花,清貧的日子也被他們過得興趣盎然。而最終蕓娘早逝,“無人再與立黃昏,無人再問粥可溫”又叫人唏噓不已。 13 《在苦行僧斗篷中旅行》 @丁海笑 Lonely Planet 中文作者 ![]() [愛爾蘭] 伊桑巴德·威爾金森 著 《在苦行僧斗篷中旅行》, 愛德華·斯坦福旅行寫作獎提名,講的是愛爾蘭駐外記者伊桑巴德·威爾金森(Isambard Wilkinson),西方旅行作家往往會在寫作中袒露人性的一面,前往巴基斯坦對威爾金森來說還是很掙扎的,一方面他想成為一名“真正的”記者,過傳奇的、令人興奮的人生;另一方面他又懼怕死亡、擔心被恐怖分子綁架或斬首。我想這種顧慮每一個旅行者都會有。 14 《穿墻透壁》 @袁亮 Lonely Planet 中文作者 ![]() 李乾朗 著 山西調(diào)研后的功課之一,《穿墻透壁》,比較直觀地學習中國古典建筑的歷史演變和結(jié)構(gòu)特點。書中枚舉的古建筑涵蓋了各個朝代的經(jīng)典,并運用解剖彩圖將其內(nèi)部構(gòu)架清晰展現(xiàn),對古建小白來說能直觀了解古建筑的結(jié)構(gòu)和藝術價值。從建筑本身延伸出來的一些知識點,更是對中國古建的系統(tǒng)介紹,例如斗拱、藻井、風水等。就算是翻翻那些彩繪剖面圖,也對得起這本書的價格。 15 《酉陽雜俎》 @杜冬 Lonely Planet 中文作者 ![]() [唐] 段成式 撰 / 許逸民 校箋 《酉陽雜俎》,唐代志怪小說,在親戚朋友、春晚微信的圍堵之中,沒有什么比唐代的鬼故事更加有趣的夜間讀物,其實我大唐的煩惱和恐懼與今日頗有相通之處,只不過唐人更加愚直可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