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錦鯉郵票原地首日封、極限片預訂 1、首日封款一:貼任一枚票,平信。5元/封。 2、首日封款二:貼任一枚票,掛號。8元/封。 3、首日封款三:全套票貼三封,掛號。35元/套。 4、首日封款四:全套票貼八封,5平信、2平刷、1掛號。38元/套。 5、首日封款五:全套票貼八封,掛號。60元/套。 6、極限片:38元/套,套寄費4元。 說明:首日封全部手寫地址,蓋郵政日戳,方便的話加蓋紀念戳,首發(fā)日(6月25日)從山東省高唐縣寄出。極限片可選擇銷高唐日戳或者紀念戳。 點擊本文左下角“閱讀原文”可進入微店預訂!也可加我微信預訂(微信號:zhangmeng1975weixin)。 魚!是美食?還是藝術? 魚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是美味佳肴;無魚不成宴,已經成為當今人們生活中公認的事! 中國人厲害啊,吃也能吃出文化來! 魚也是藝術,色彩艷麗,體態(tài)飄逸;如詩如畫,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源泉!
在我國從原始人類社會開始,人們就已經以魚為食,并開始把魚類作為獵取的對象;且制作魚鉤等捕魚的工具,之后演變成為魚鰾、弓箭,最后發(fā)明使用網具。 ▲ 原始社會時期半坡遺址中的陶器 ▲ 魚紋彩陶盆于20世紀50年代在陜西省西安市半坡村出土 彩陶中的魚紋,早期多為單獨紋樣,魚的形象刻畫得較具體、寫實,藝術夸張成分較少,一般飾于陶器外的上部。 中期,彩陶魚紋開始向寫意發(fā)展,魚頭和魚身由以前不規(guī)則的自然形,開始向有規(guī)則的幾何形轉變,增強了魚紋的裝飾性。 晚期時,魚紋圖案更為抽象,并形成了陰紋和陽紋雙關的圖案花紋,具有很強的裝飾效果。 我國是世界上池塘養(yǎng)魚最早的國家,殷商出土的甲骨文“貞其魚,在圃漁”、“在圃漁,十一月”。這里的“在圃漁”,即指園圃之內的魚,它證明我國殷商時代已開始池塘養(yǎng)魚了,至周朝,池塘養(yǎng)魚業(yè)更為流行昌盛。 公元前460年左右,范蠡的《養(yǎng)魚經》詳細地介紹了池塘養(yǎng)鯉的建池、選種、確定交配數目、制作魚巢等方法,它是世界上第一部養(yǎng)魚的專著,為世界所關注。漢代養(yǎng)鯉已形成規(guī)模生產,稻田養(yǎng)魚始于東漢,青魚、草魚、鰱魚、鳙魚養(yǎng)殖始于唐代,鯔魚養(yǎng)殖始于明代。明朝黃省曾的《魚經》、徐光啟的《農政全書》及清朝屈大均的《廣東新語》等古籍,對養(yǎng)魚的論述更為詳細。
▲ 相傳范蠡在太湖一帶隱跡養(yǎng)魚,還寫成了《養(yǎng)魚經》,是世界上第一部養(yǎng)魚專著,為世界所公認。 魚,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是富庶、繁榮的象征,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喜歡吃魚,逢年過節(jié)、喜慶筵席及親朋好友團聚,總少不了一道魚肴,透著喜慶氣,傳達著人們“年年有余”、“富貴有余”的美好愿望。 我國烹制魚類的方法很多,歷史也很悠久。在人們普遍喜愛的川、魯、粵及江浙四大菜系中,有不少的魚類名菜。 鮮、香、麻、辣、酸,你愛吃什么口味? 有些魚不是用來吃的,只能看喲!這和郵票一樣,是觀賞用的! 它就是觀賞魚, 艷麗體色、奇特的體態(tài)受到人們的喜愛。 二千多年前在安徽發(fā)現金鯽魚,南朝梁任昉撰《述異記》“晉桓公游廬山,見湖中有赤鱗魚,即此也”。自宋始有畜者,今則處處人家玩矣。上至皇宮,下至平民百姓都有養(yǎng)金魚的。老北京四合院中的金魚缸,專供皇宮和平民百姓的金魚池(古名:魚藻池),大街小巷叫賣小金魚兒的小販,都顯現著老北京的風情味。 我國郵電部門于1960年6月1日發(fā)行的由劉碩仁、孫傳哲設計的《金魚》郵票。這套郵票全12枚,是老紀特六珍之一,圖案精美,是極具時代特征的經典郵票?!督痿~》郵票表現了翻鰓絨球、黑背龍睛、水泡眼、紅虎頭、珍珠魚、藍龍睛、望天魚、紅帽子、紫帽子、紅頭、花龍睛、紅龍睛12種中國名貴的金魚品種。這套郵票以其大氣的設計和艷麗的用色贏得了中外集郵者的一致好評,曾獲得“建國三十周年最佳郵票”的榮譽,目前市面價值不菲。
錦鯉在中國已有1000余年的養(yǎng)殖歷史,其種類有100多個,錦鯉各個品種之間在體形上差別不大,主要是根據身體上的顏色和色斑的形狀來分類。 它具有紅白、黃、藍紫、黑金、銀等多種色彩,身上的斑塊幾乎沒有完全相同的。 此次將要發(fā)行的2017-13《錦鯉》特種郵票整體色彩濃郁飽滿,不同花紋品種的錦鯉融入在不同色彩環(huán)境中,增強了魚在水中的視覺體驗,并且在魚背處局部加亮,使得錦鯉體感得以凸顯,看上去生動逼真并且充滿靈性。 來源:中國集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