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鳳縣,位于湖北省西南部,隸屬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東南與湖南龍山比鄰、西南接重慶酉陽,東北和西北分別與宣恩、咸豐交界,是湖北省的西大門,素有“一腳踏三?。ㄊ校敝Q。 來鳳,周為巴子國五溪地,春秋戰(zhàn)國屬楚國巫郡,秦時屬黔中郡,漢屬武陵郡。三國時,來鳳地屬吳國荊州武陵郡,西晉屬荊州武陵郡。南北朝時期,宋時屬建平郡,齊、粱時屬宜都郡,周時為烏飛縣地。隋朝時隸屬于清江郡,唐時屬施州。 五代時期,來鳳屬于羈縻感化州。宋時為羈縻富州地,后為柔遠州,宋仁宗時,置散毛司,以覃野毛為散毛宣撫使司司主。元初為柔遠州,后廢州為散毛洞,1294年,升為散毛府,屬四川行省。 到明代時期,來鳳縣地土司制度進一步發(fā)展,逐步完善,在來鳳境內先后建立散毛、大旺、東流、臘壁、卯峒、漫水、百戶等七土司,實行長達數百年,對土家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歸流,廢散毛等七土司,乾隆元年(1736年),建立來鳳縣,隸屬于湖北布政使司施南府。 相傳,清乾隆元年,正值乾隆皇帝登基之日,在散毛司轄地半邊城上出現“鳳凰翔集,聲鳴九天”現象,乾隆皇帝龍心大悅,以為新君登基,有鳳來儀,表明皇恩浩蕩,化及“蠻夷”,于是御賜當時散毛、大旺、東流、臘壁、卯洞、漫水、百戶七土司所居住之地為“來鳳”。 建國后,來鳳屬于恩施專區(qū),1979年成立來鳳土家族自治縣,為全國第一個土家族自治縣。1983年,恩施地區(qū)改為鄂西土家施苗族自治州,來鳳土家族自治縣撤銷,恢復來鳳縣建制。 來鳳縣,現在總面積1342.05平方公里,總人口33.11萬人,有土家族、苗族等17 個少數民族,下轄7鎮(zhèn)1鄉(xiāng),縣政府駐地為翔鳳鎮(zhèn)。 |
|
|
來自: 昵稱VChmUhmv > 《滄海桑田史海沉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