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月菌發(fā)現(xiàn),胎記只要不是長在影響寶寶容貌的地方,多數(shù)不會引起媽媽的重視。 部分孕媽會覺得胎記就是寶寶身上的一種標記,特殊又各不相同,丟了好認。也有孕媽會聽一些迷信說法,像是菌菌聽說過的胎記是上輩子疤痕的說法,寓意著上輩子是怎么死的。聽著非?;恼Q了,我在網(wǎng)上看到有人身上的胎記長得像地圖,這要怎么死的啊。還有人說胎記是投胎時閻王爺蓋的印,不能動,得等它慢慢消失,這種說法好像流傳最廣,因為有些胎記確實會慢慢消失,好像聽著是有那么點道理。我很擔心媽媽們因為這些傳言而忽視胎記可能存在的隱患。 胎記其實是由皮膚色素異常或皮膚血管異常引起的胎兒體表印記。新生兒的胎記發(fā)生率非常普遍,有些胎記在出生時就有,也有些會在出生幾個月后慢慢浮現(xiàn)。多數(shù)胎記隨著寶寶的成長而漸漸消失,但也有部分胎記會伴隨終身。大多數(shù)的胎記只影響美觀,不需要特別處理。但是還有些胎記可能影響到寶寶健康,必須積極治療。 ◆ 菌菌首先介紹這幾類媽媽們完全不用擔心的胎記。 這種胎記一出生就有,常為淡藍色,藍灰色,藍黑色,看上去像是一片淤青,但是平坦、光滑,常見于臀部或腰部,通常在寶寶一歲到學齡前逐漸消失。 這類胎記是一種淡紅色的小斑塊,通常平鋪在面部和后頸皮膚上。又被稱為天使之吻或鮭魚斑。通常會在幾個月內(nèi)逐漸消失。 血管瘤是因為皮膚頂層中的血管生長過度形成。突起的斑點聚合起來就像草莓。通常在出生后數(shù)周形成,由小小的白色點點開始,之后中心會變紅。這種胎記在幾個月內(nèi)會逐漸變大,之后逐漸消失、留下疤痕。 ◆ 菌菌接下來講的這部分胎記媽媽們得警惕了,它們很可能是危險的信號。 這種胎記因顏色像葡萄酒漬也被稱為葡萄酒樣痣。多出現(xiàn)在后頸部、鼻梁、前額以及眼瞼上。隨著寶寶不斷長大,多數(shù)會逐漸消失。若出現(xiàn)在身體其他部位或是隨著年齡而變暗變大就需要找醫(yī)生診斷了。 這類胎記為棕褐色,就像是加了牛奶的咖啡,多為橢圓形。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變大、顏色變深,一般不會影響健康。如果同時有6個以上比硬幣還大的胎記或可能是神經(jīng)纖維瘤。 這是胎記中最容易被大家忽視一種,我們常叫它痣。當它比較小,長在臉上合適的位置時也會被叫做為美人痣。它沒有具體形狀,小的直徑可能數(shù)毫米,大的能布滿整個背部、頸部或整個肢體。有一定的傾向發(fā)展成黑素瘤,如果面積較大或是有長大傾向時去找醫(yī)生。 海綿樣血管瘤和草莓樣血管瘤的區(qū)別在于組成腫瘤的血管直徑。它就像一塊充滿血的淺藍色海綿組織。這類血管瘤會隨著年齡而增長,凸出表皮部分可能破損出血引發(fā)感染,要及時尋找醫(yī)治方法。 若是寶寶的胎記長在一些隱蔽部位,不會影響寶寶的健康,一般無需刻意去治療。可胎記要是影響到寶寶面容或是可能損害寶寶健康時,我們必須要盡快用醫(yī)療手段祛除它。否則,不止危害寶寶身體健康,也會對可能對寶寶心理健康產(chǎn)生影響。 在治療寶寶胎記的過程里,媽媽們也要記得告訴寶寶,別因胎記而自卑。教會寶寶喜歡自己,沒有天生完美,自信才是最美的模樣。 |
|
|
來自: 橄欖樹exg1ereh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