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PEG是什么?
PEG是指在對股票進行估值時,將其當前市盈率與其未來幾年盈利增長率作比較。 其計算公式相當很簡單:PEG=市盈率÷盈利增長率。 該指標最初由英國投資大師史萊特提出,后被傳奇的基金經理——彼得·林奇(Peter Lynch)發(fā)揮到極致。由于彼得·林奇輝煌的投資經歷,PEG也逐漸聲名遠播,成為一個被廣泛運用的重要指標。 該指標的最大的特點是將股票市盈率指標與公司未來三、五年的盈利增長率放在一起來考量,使股票的估值更加貼近實際,更加客觀、直觀和量化。 彼得·林奇曾經指出,最理想的投資對象,其PEG值應該低于0.5。PEG在0.5-1之間,是安全范圍。PEG大于1時,就要考慮該股有被高估的可能。 說到這兒,可能有人就要問了,這么重要的指標,我怎么很少聽周圍的股民朋友提起呢? 嗯,其實這個問題,暴露了你的“股齡”哦。 具有十年以上投資經驗的老股民應該記得,在2006年、2007年的A股大牛市中,PEG曾風行一時,很多高增長的股票借助PEG,成為分析師眼里的“最佳投資標的”、投資者眼中的大牛股。 但是,隨著牛熊轉換,加上后來咱們大A股的投資風格傾向于炒題材、炒概念;到了2017年又開始炒價值、炒龍頭,這些都不需要PEG。 彼得·林奇是成長投資的代表人物,那么他所偏愛的PEG指標,也就是著重體現(xiàn)上市公司的成長能力。也就是說,PEG指標,是專門為“成長投資”量身打造的指標,適用于尋找高成長公司中被低估的股票。 二、“簡單”的PEG并不簡單很多人剛剛接觸PEG的時候,都覺得:“哇,好簡單的,兩個數(shù)字比劃一下就好啦”。 有的投資者看到某家上市公司某個季度的業(yè)績增速是100%,而市盈率只有30倍,那PEG=30÷100=0.3。哇,超級低估,趕緊買買買! 結果呢,很可能被市場打臉…… 沒錯,PEG的計算公式是很簡單,但在實踐中,能把PEG運用得當還是比較難的。要不然,人人都是投資大師了。 那么,PEG的難點在哪兒呢?關鍵在于對盈利增速的判斷。 在使用PEG的時候,我們需要的不是過去的盈利增速,而是要預估未來三年至五年的盈利增速。 預測未來,那就難了。 如果有人告訴你:小兄弟,看你骨骼清奇,未來三年內,每年工資都能漲50%。你會不會以為這個人是騙子? 如果有人告訴你:哥們,我看好這家公司,它未來五年的業(yè)績每年都能增長30%,你會不會相信? 如果沒有什么說服力的理由,大部分人都會對預測未來的結論不屑一顧。 回到PEG上來,我們假設某股票現(xiàn)在的市盈率是30倍,如果說這支股票的估值是合理的,那么,該公司在未來幾年內盈利的復合增長率必須是30%,達不到30%時將是高估的,超過30%時即是低估的。 問題來了,怎么判斷它是否能夠達到30%的盈利增速呢?我們只能依靠過往的歷史數(shù)據(jù)和當下公司運行的狀況來綜合分析——我們稱之為“上市公司成長性分析”。從宏觀環(huán)境到行業(yè)周期再到企業(yè)自身的因素,林林總總,都需要十分細致的研究。 另外,在我們預估企業(yè)未來的成長速度時,還要記得打個折。 就像中國經濟的發(fā)展,當經濟剛剛起飛的時候,GDP增速在很長時間內保持在兩位數(shù)以上。而當我們把經濟總量推升到一定水平的時候,這種高速發(fā)展的勢頭就很難保持了,每年7%的增長都是來之不易的成果。 一個公司也是如此。剛開始可能增速很快,但越到后面增長越難。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把預估的增長速度打個折扣。比如前幾年增長50%,那我們給它打個折扣,預估它未來三年只能增長35%。所以你看,在運用PEG時,也是要考慮到上市公司的方方面面呢,并不是表面上看起來那么簡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