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些人出現(xiàn)足跟痛,會覺得是不是損傷了,而中老年人會覺得是不是生骨刺了。骨刺、跟腱勞損、外傷等都可導致足跟痛。而中醫(yī)不單從足跟局部看待這個問題,從整體上也有獨特的治療足跟痛的中醫(yī)方法。 外傷足跟痛 身痛逐瘀湯+傳統(tǒng)療法 一般外傷導致的足跟痛都會出現(xiàn)局部紅腫、拒按、行走時加重疼痛、以刺痛為主的情況。 一般以活血通絡止痛的療法為主,可以用身痛逐瘀湯,搭配針刺治療。另外,局部的按摩、刮痧都有很好的效果。 足跟痛中醫(yī)辨證及治療常見三型足跟痛,療法各不同 山東淄博古方中醫(yī)疑難病研究所中醫(yī)認為,“不通則痛”“不榮則痛”。虛則氣血虧虛與肝腎不足,則“不榮則痛”。實則為風寒濕三氣雜至,痹阻局部經(jīng)絡,氣血凝滯,則“不通則痛”。 氣血虧虛:多由于久病大病之后,或失血之后,氣血虧虛,血虛不榮所致。足跟疼痛歷時久,皮不紅腫,日間活動痛緩,入夜疼痛加重,神疲肢倦,面色蒼白,畏風自汗,舌質(zhì)淡。一般治療宜益氣養(yǎng)血,方用十全大補湯,也可艾灸。 肝腎虧虛:足跟疼痛不耐久立,房勞后加重,局部皮不紅腫,腰膝酸軟,頭暈耳鳴。一般治療宜滋補肝腎,偏陰虛者,用左歸丸;偏陽虛,用右歸丸,也可艾灸。 風寒濕阻:足跟痛同時伴足部或其他關(guān)節(jié)疼痛,局部腫脹,下肢困重,遇陰雨寒冷天加重。一般偏寒濕治療宜散寒化濕、祛風通絡,用烏頭湯;偏濕熱,治療宜清熱利濕、宣痹通絡,用宣痹湯。對于偏風寒濕的可艾灸或用祛風除濕散寒的中藥泡腳,偏風濕熱的可用清熱祛濕通絡的中藥泡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