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組成:生首烏15克、赤芍12克、丹皮10克、荊芥穗5克、白蒺藜12克、蟬衣5克、苡仁12克、晚蠶砂12克、土茯苓15克、藿香6克、苦參10克。 劑型:湯劑。 用法:每日一劑,先將藥物用冷水浸泡半小時(shí),浸透后煎煮三次。第一次煎沸后改文火煎10分鐘;第二次煎沸后改文火煎5分鐘;第三次煎沸后改文火煎5分鐘。分早、中、晚飯后20分鐘至30分鐘溫服,每次服200毫升。 適應(yīng)證:濕疹、剝脫性皮炎、蕁麻疹、皮膚瘙癢癥。 注意事項(xiàng):服藥期間,忌酒、魚蝦、筍子、雄雞等物。若初服此方一、二劑癢更甚,繼續(xù)堅(jiān)持服則瘙癢漸止而病愈。 隨證加減:皮膚干燥加生地15克、黃精15克;舌苔白膩者加白蔻3克、蒼術(shù)15克;頑固性瘙癢加皂角刺5克。 驗(yàn)案舉例:戴某某,男,35歲,患濕疹已10余年,四肢起紅色皮疹,下體部尤多,奇癢難忍,搔破后滲水結(jié)痂,夜臥加蓋被服,瘙癢更甚,雖影響睡眠,但食欲甚旺,舌質(zhì)帶紅,舌苔薄白微膩,脈弦稍數(shù)。予上方10劑,囑忌魚蝦發(fā)物,初服2劑,皮膚隱疹發(fā)出更多,因交代在先患者不疑,繼服8劑,癢疹已消,皮膚開始脫痂,效不更方,再服15劑,愈后未復(fù)發(f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