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座城市的綠化,是城市對外展示生態(tài)綠色的重要窗口。“汕頭綠”,正是汕頭打造高顏值生態(tài)花園之城的一張名片。 經(jīng)過近年來的“綠變”,當前,汕頭城市建成區(qū)綠化覆蓋率44.2%,中心城區(qū)居民人均綠地面積已超過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生態(tài)園林城市標準,在省內(nèi)名列前茅?!八募境>G、季季有花”,在汕頭漸漸成為常態(tài)。 打造“汕頭綠”,也寫進了今年汕頭市政府工作報告:要提升城市園林綠化建設品位和管理水平,啟動實施中心城區(qū)綠化提升行動,繼續(xù)推進一批公園綠地改造,完成中心城區(qū)高速出入口綠化美化,提升城市花化、彩化水平。 而從單一綠化到花化彩化,汕頭城市綠化也走出了一條“以彩換綠”的“升級之路”。 以彩換綠 渠化島提檔“迷你小花園” 行車從礐石大橋進入汕頭城區(qū),駛入全長約5.4公里的海濱路,路中央灌木起起伏伏,沿線渠化島各種時花艷麗多彩;兩側濃密的行道樹猶如“穿行森林”,200個新型玻璃鋼藝術花盆造型獨特;海濱長廊花景亭臺一路相隨,令人心曠神怡;人民廣場新布置的盆花錯落有致,8000株醉蝶花已經(jīng)悄然綻放…… 實際上,海濱路綠化升級只是汕頭中心城區(qū)綠化提升行動的縮影。在提升城市花化、彩化水平上,汕頭動作頻頻。 近日,細心的市民會發(fā)現(xiàn),在中山路、海濱路、金砂路等重要道路,每個交叉路口的渠化島宛若一座座“迷你小花園”。 這一座座“迷你小花園”,就是“升級版”的渠化島。以往的渠化島多以綠色植物為主,造型單一。自2015年汕頭提出“一路一樹、一路一花、一路一景”的工作目標后,經(jīng)過專業(yè)、科學的規(guī)劃,采用“以彩換綠”的措施,在中心城區(qū)的中山路、海濱路、金砂路等沿線渠化島種植時花近4000平方米,并在城區(qū)重點路段、重要位置增設大型花箱、藝術花碟、角花柱等。 “原本單調(diào)、僵硬、低檔的渠化島搖身一變成為‘迷你小花園’,給來往車輛和行人舒服的視覺體驗?!鄙穷^市城管局城市綠化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說,下一步,汕頭將通過擺設藝術花碟、花柱、花境、造型樹、園林小品、園林雕塑等一系列專業(yè)措施,進一步提升海濱路、中山東路、金砂東路等路段沿線渠化島檔次和園林景觀效果。 變荒為綠 園林小品助力平臺升級 為追求造型藝術和空間組合上的美感,汕頭可謂下足功夫。 在市區(qū)中山東路,一座新打造的園林小品格外“吸睛”。據(jù)介紹,這座園林精品通過營造微地形,堆疊出自然的坡度,增加立體層次感,然后根據(jù)地形利用雕塑、蠟石組合造型簕杜鵑、紅繼木等大型盆景植物和開花地被進行布景,再點綴九鹿和五羊兩組玻璃鋼雕塑,營造出山林之色;最后在外緣線鋪設機制白石米,以石代水,界限分明,線條流暢,色彩對比強烈,植物層次豐富,前中后景分明,視覺效果顯著,達到步移景異的園林景觀效果。 對于綠化平臺建設,汕頭并不止步于打造園林小品。自從開啟“以綠養(yǎng)綠”的模式后,一個個綠化平臺崛地而起,通過植樹將道路兩側的荒地成功“變”綠,使之成為群眾休閑健身的廣場,如324國道旁的崇文公園、汕頭“創(chuàng)文林”、龍湖溝南墩平臺等,逐步實現(xiàn)城市園林綠化增綠添彩,生態(tài)自然,營造舒適宜人的環(huán)境。 “種”“修”兼得 布置特色植物群落景觀 記者注意到,黃花風鈴木、宮粉紫荊、美人樹、澳洲火焰樹……這些新種植的樹木,近期在中心城區(qū)中山東路、濱港路、韓江路、金砂東路、海濱路等重點道路、綠化平臺成片亮相。 這些行道樹對道路環(huán)境顏值提升的背后,是汕頭對“四季常綠、四時有花、四季有景”的堅持。以龍湖溝平臺為例,新種植的一大片紫玉蘭格外惹人注意,不少老人、小孩在該平臺駐足休閑。 布置特色植物群落景觀,不僅有“種”,還有“修”。汕頭還通過規(guī)范性的修剪來提高行道樹的抗風能力,消除潛在的道路安全隱患,促進數(shù)目的更新復壯,減少或避免對路燈燈光和交通信號燈的遮擋,提升行道樹的綠化景觀效果。 目前,珠江路和金湖路共有12316株高危行道樹已經(jīng)實現(xiàn)整形修剪,全市8萬余株行道樹修剪整齊,蔚然成“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