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嗨,大家好,我是來自春秋時期,山西省太原市金勝村趙卿墓的趙卿銅鳥尊。 嗨,大家好,我是來自西周時期,山西省翼城縣大河口墓的鳥形盉。 哇,他們一樣! 哪里哪里? 哇哦,真的耶
我是一種盛酒器。形如昂首挺立的鷙鳥形,形體肥碩,頭頂有冠和雙角,雙目圓睜,頸細(xì)長,鉤喙。腹腔中空,與頸、喙相通,鋒銳的鉤喙為自動開合的流口,傾倒酒液時自動開啟,復(fù)位時自動閉合。 我自名為盉,雖然我的鉤喙是一體的,但是我的蓋內(nèi)有銘文8行51字,為商周時期青銅器增加了一種新器形。盉多與盤配套用于祭祀或宴飲活動上澆水洗手。 雖然我們很像但真的不一樣。 ![]() 我就靜靜地的看著,不說話 ![]() 我們就靜靜地的看著,不說話 ![]() 我們就靜靜地的看著,不說話 ![]() 哇,它倆也好像,連動作都一樣。 像嗎? ![]() ![]() 像嗎? 哈哈哈,你猜? ![]() 哈哈哈,你們快別說了,笑得我都快掉下來了。 ![]()
想知道這群可愛的小朋友來自那里嗎? 那就來山西博物院看展覽吧 爭鋒——晉楚文明特展 為期一月 過期不候
時間:2018.2.3—2018.3.11 地點:山西博物院一層臨展廳 開放時間:9:00—17:00,16:00停止入館。每周一、除夕、正月初一閉館。周一逢國家法定節(jié)假日正常開放。
參觀路線 黃河文明與長江文明一直以來雙峰并峙,至公元前1000年之后出現(xiàn)爭奪領(lǐng)導(dǎo)權(quán)的斗爭。西周初年,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唐國故地,后叔虞之子改唐為晉。同時,成王亦封熊繹于楚蠻之地,“封以子男之田,姓羋姓,居丹陽”。楚雖受封于周,然而對宗周的挑戰(zhàn)從未止息。春秋時楚莊王問鼎中原,則是這種斗爭的戲劇化表現(xiàn)形式。那時晉為中原頭號強國,所以晉楚爭霸就成為春秋時代最顯著的特點。遷延至戰(zhàn)國,余緒仍在。 晉楚交爭,是江、河兩大流域文明的全方位競爭,至今在器物的層面尚可窺見端倪。晉之文化,承繼宗周,糅雜戎狄;楚之文化,尊崇周制,浸淫蠻夷,兩者南北并立,各領(lǐng)風(fēng)騷。以晉文化為代表的黃河文明和以楚文化為代表的長江文明,各自在競爭中發(fā)展壯大,客觀上促成了先秦時代“多元一體”的文化格局。 此次展覽將山西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館、河南博物院、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宜昌博物館、襄陽市博物館6家單位收藏的331組660余件文物(其中一級文物102件),展品規(guī)格之高為山西博物院舉辦臨時展覽以來首次。展覽展期自2月3日至3月11日,觀眾可領(lǐng)取門票免費參觀。 (文章來源:“山西博物院”微信公眾號 原標(biāo)題: 爭鋒——晉楚文明特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