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例的歷史起因概說:粵西至雷州半島所轄地域,古時大部分屬古交趾地區(qū)。由于地處偏遠的南方,離統(tǒng)治中心較遠,歷史上就出現了不少的地方民族造反起義。古時中國南方和西南方都是少數民族統(tǒng)領的地域,交趾國幾乎占據了廣東西南部和廣西的南部,夜郎國占據了貴州和湖南西南部、廣西的南部、交趾與夜郎交界。秦漢以來歷朝歷代的統(tǒng)治者都視交趾,夜郎和滇國這三個少數民族地為心腹之患,時時都派重兵征服占領。以史稱'交趾之亂'的記載,實際上是鎮(zhèn)壓南方少數民族的戰(zhàn)爭。在強大的軍事力量之下,屬交趾國的雷州半島的少數民族古文化早已在征戰(zhàn)之中湮滅。從秦開始'當時 守官兵及南遷漢人約五十余萬人,涌入嶺南,部份到了雷州半島。'僅秦時的這一屯軍守和南遷的人數,就當時的人口比例來講數字是驚人的。就是趙佗在南越'背漢稱帝',后又'重新稱臣奉貢',雷州半島是屬南越統(tǒng)占。以后的歷史,兩漢、三國、晉、南北朝、隋至唐宋元明清,歷朝歷代都有屯軍南遷的大行動。其中尤以明朝明太祖和明成祖兩代帝王的'調北填南'為規(guī)模最大,人數達近百萬。(其中以福建、江西籍人數最多)。 雷州半島的'屯軍''南遷'的漢人都有十分嚴格的制度,不得返回故里,古交趾文化從此同化湮滅。替而代之的是漢文化了。(上述均有歷史記載)。實際上今天雷州半島的人大部份是'屯軍'及'南遷'的后代。有一種說說法,雷州半島是歷代貶摘之地,是充軍人的后代,這一說法太牽強了。歷史上哪有這樣多的'犯官刁民'充軍到雷州半島,就有,也是少數了。以上闡述只是為了說明一種文化淵源而論,歷朝歷代的'屯軍'和'南遷'必然帶來當時當地各種內陸文化,來到雷州半島的人也必然會有思鄉(xiāng)情思。這種思情至少可以沿襲三代人,這三代人完全有時間和本地土著文化從溶和到同化的過程,以后就自然而然完全轉化為雷州半島的本土特色文化。(包括語言與風俗等)。 '年例'的一個主要內容是祭祀祖先,不拘什么村過'年例'、祭祀的都是'本地神明',其實大部分都是這個村古時的先祖。祭先祖的同時也祭祀曾對本地有過十分社會影響的人物、比如:冼夫人、伏波將軍、媽祖、雷王陳文玉等就說明了這一問題。 '年例'游神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戶戶平安。'中國是農業(yè)古國,農業(yè)人口在總人口中有極大的比例'.每個年成的豐欠關切到國家總體發(fā)展,自古以來為社會最為關切的大事。'民以食為天',歷來都是立國之本,盡管是農村的封建迷信陋習成份在其中,但總體意識仍是向上意識占上風。幾千年的習俗要在現實生活中,特別是農村,用現代的科學觀作標尺,似乎又是現實科學社會難以達到的目標,何況人類科學對人類自然社會的研究還遠不能作出科學的論斷。似乎可以這樣說在人類自然社會中的很多現實??茖W不能作出解釋,這決不是否認科學,而是希望科學在人類社會中慢慢地去解開自然社會之迷。比如湛江在'年例'活動中用鋼釬'穿腮游神、''過火海'、'走棘叢'、'上刀山'等。 |
|
|
來自: 湛藍明月 > 《湛江市區(qū)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