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背景 1922年許地山先生在《小說月報》上發(fā)表了他的散文名篇《落花生》。十二年后,1935年老舍也寫了篇《落花生》載入同年1月2日的《漫畫生活》,(現(xiàn)收入《老舍文集》十四卷)。許地山是老舍最早結識的現(xiàn)代著名作家,同時也是第一個鼓起他創(chuàng)作自信心的作家。老舍在《敬悼許地山先生》一文中稱許地山“即是我的‘師’,又是我的‘友’”。他們相知甚密,性格相近,遲發(fā)表的老舍的作品不能不受許地山的作品的影響。仔細品味,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兩篇作品的創(chuàng)作意圖、寫作方法、題旨是非常相識的,而又不盡相同。 許地山的,《落花生》大家們都很熟悉;老舍的《落花生》可能有些朋友就不那么熟悉了。我個人認為老舍的《落花生》同樣出色,我想主要是許地山的《落花生》發(fā)表在先,又是那么好,它的光輝遮掩老舍的《落花生》的光芒。 兩篇散文寫作的共同特點是都運用了對比的手法。許地山的作品把蘋果、桃子、石榴與花生作比。前者“把它們底果實懸在枝頭,鮮紅嫩綠的顏色,令人一望而發(fā)生羨慕的心”。而后者“只把果實埋在地底”,等到成熟,才容人把它挖出來”,它“瑟縮地長在地上,不能立刻辨出它有沒有果實,非得等到你接觸它才能知道?!崩仙岬淖髌分饕前崖浠ㄉc瓜子比較。吃瓜子:夾舌頭,塞牙齒,不解餓,沒味道,勞民傷財,只會培養(yǎng)人的貴族氣。而落花生光滑,水靈,香噴噴。吃落花生,可以給人創(chuàng)作以靈感,可以給人孤寂時以慰藉。吃落花生還可以使人無憂無慮,隨隨便便,增強平民意識。這樣寫對比強烈,憎愛態(tài)度分明。 細心揣摩,我們就可以發(fā)現(xiàn)兩位作家的寫法和風格有所區(qū)別。 一、許地山的作品質樸無華、平實自然,又有童趣,寓深刻于樸素之中。老舍的作品任意而談,語言幽默而旋律優(yōu)美,描寫生動傳神,溶愛憎傾向于字里行間。 許地山的作品沒有華麗的辭藻、奇幻的比喻、用的幾乎是兒童的語言?!百I種的買種,動土的動土,灌園的灌園”。把兒童為了自己心愛的食物,積極主動的勞動熱情寫得十分生動。“我們都爭著回答:‘愛’。”“爭”字表現(xiàn)出了兒童急于表現(xiàn)的童真,符合兒童心理,貼切、自然?!斑^不了幾個月,居然收獲了?!薄熬尤弧倍职褍和捏@奇、喜歡的心情寫的活脫、真切。在收獲節(jié)上,大家紛紛發(fā)言指出花生的好處。在父親的啟發(fā)下 ,我領悟到“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偉大的、體面的人”這一真理。深刻的哲理就在平淡的、無奇的對話中點明。(可以說這句話就是這篇文章的主題思想) 老舍的作品任意而談,漫不經(jīng)心,另呈風采。它的語言幽默,又有音樂感,開篇十分風趣:“我是個謙卑的人......派四個大臣拿著兩塊錢的銅子,愛買多少花生吃就買多少!”其他諸如:“美國姑娘就這樣重看花生,可見它確是有價值;按照哥倫比亞的哲學博士的辯證法看,這當然沒有誤兒”這類句子隨處可拾。同時全文長短句相間,旋律優(yōu)美,頗有節(jié)奏感、音樂美?!胺N類還多呢,大花生、小花生、大花生米、小花生米,糖餞的、炒的、煮的、炸的,各有各的風味,都好吃。”節(jié)奏鮮明,頗有鼓詞、相聲風味。 尤其是這篇散文的描寫精細傳神,更使文章生輝。請看對花生外貌的描寫“大大方方,淺白麻子,細腰,曲線美?!薄芭_看:一胎兒兩個或三個粉紅的胖小子。脫去粉紅的衫兒,象牙色的白瓣一對對的抱著,一邊兒還結著吻?!薄凹氀薄ⅰ扒€美”、“胖小子”,想象奇特,把花生形體描寫的惟妙惟肖,像是給花生勾了一張速寫?!皽\白麻子”、“粉紅色”、“象牙色”感覺細膩,把落花生的色彩調配得巧奪天工,猶如給花生畫了一張水彩畫?!懊摗薄ⅰ氨А?、“吻”這幾個動詞,以人擬物,把落花生刻畫的鮮活絕妙,宛如一幕幕電影特寫鏡頭。 老舍的散文在平淡的敘述,細膩的描寫中包孕著情感的波濤,流動著內在的旋律,雖未點明題旨,讀者自會咀嚼出味兒來。 二、從結構上看,許地山的作品整齊勻稱又有波瀾,老舍的作品徐徐自在,信筆所至,而線索分明,形散神凝。 許文包括兩個場景。第一個場景寫種植花生的過程。以寫母親為主,用敘述方式,偏于物質收獲。第二場景寫收獲節(jié)。以寫父親為主,用對話的方式,重在思想收獲。由行動上升到思想,邏輯性強,兩部分緊密相連,前后又有變化。 老舍的作品以敘述者的角度侃侃而談,自古而今,從中國到外國,自天子而平民,從成人到小孩,海闊天空,縱橫捭闔。句首“我是個謙卑的人”是全文的中心句,談花生功用,道花生人緣,都圍繞著這個中心。文章有知識性、趣味性,形散而神不散。 從題旨上看,連篇作品都表現(xiàn)了作者的平民思想,而又不盡相同。如果說,許地山的散文通過普通的故事表現(xiàn)出深刻的哲理,表現(xiàn)了作家的人生觀和執(zhí)著的人生追求的話,那么老舍的作品主要是通過平實的敘述顯露出自己的愛憎傾向和人格力量。 許地山筆名“落花生”。它的這篇散文就是我們了解和認識作家的一把鑰匙。許地山受宗教思想影響極大,但愛國主義和平民主義是貫穿他終生的一條紅線。“五四”時期他就十分關心社會問題,在鄭振鐸等人主持的《新社會》旬刊上發(fā)表過《勞動的究竟》、《勞動的威儀》等論文??箲?zhàn)后,他在香港積極投身救亡運動,無聲無息地工作。但終因積勞過甚猝然病故?!叭艘鲇杏玫娜?,不要做偉大的、體面的人?!痹S地山由他短短的一生完成了他對人生的這種思索和追求。 落花生,生于泥土,長于泥土,用于民間。老舍正是這樣一顆:“謙卑”的落花生。由于謙卑,他才深情眷戀著泥土,熱愛中國土地上千千萬萬的勞動人民。由于謙卑,他才厭惡布爾喬亞式貴族氣,痛恨欺凌弱小,壓迫人民的邪惡勢力。他的含淚的幽默,溫婉的諷刺,給人以愉悅,給人以慰籍。他溫和友愛團結友好,以一個普通小卒的身份,團結廣大文藝工作者,為抗戰(zhàn)文藝,新中國文藝事業(yè)作出了杰出的貢獻。他的芬芳撲鼻的的民族化的珍品,贏得了世界人民的喜愛。他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人民的藝術事業(yè),是不朽的人民藝術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