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的記憶里,年的味道就是香。 小時候,年的味道就是“肉香”?!叭庀恪睆哪睦飦?,自然離不開豬,豬要變成肉,就離不開屠夫。前幾天,從老家傳來消息說,張屠夫的兒子出車禍去了,不由想起了張屠夫。張屠夫雖然個子矮,但殺豬是一絕,在我那小小的心靈里,滿是服氣和羨慕。服的是他用手試燙豬的滾水的技能真不是吹的,手在水里一掃就說加幾勺涼水,聽他的話燙出的豬既不會因為太熱燙出油把豬肉燙熟,也不會因為太涼豬毛拔不掉導致豬肉看起來不白不干凈,這手絕活讓他在殺年豬的市場紅火的不得了。羨的是他殺完豬后就有肉吃,把豬開膛破肚分解洗凈后,他會從豬頭割下后豬脖子的位置旋割一塊肉下來,稱為割項圈,甩給當家主婦。不一會就傳來撲鼻的香味,張屠夫會不慌不忙地擦干凈收拾好自己的殺豬刀、刮豬刀、通豬桿、掛肉鉤等家火,抽上一根主家遞過來的香煙,背著手去吃肉盤子,吃完飯數(shù)著主家遞過來的錢又去下一家。還有印象深刻的是他一閑下來就給我們一幫孩子講他走南闖北殺各種大豬的故事,有時還講他走夜路遇到的奇事怪事恐怖的事,經(jīng)常在大白天聽得我們頭皮發(fā)麻。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我們小時候的“英雄”,在40多歲得了怪病去世了。當時大家都說他殺生太多,多年以后才明白,他當年吃的那些肉都是血脖子,是淋巴最多的地方,而且當時農村養(yǎng)豬不注意,許多豬身上都有豬肉絳蟲等疾病。再往后更知道他當年在豬的嚎叫中捅刀子放血的方法不人道也不科學。近四十年過去了,現(xiàn)在的農村基本上不自己家里養(yǎng)豬了,已被規(guī)模養(yǎng)殖所取代,屠夫這個古老的職業(yè)也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被更加科學的機械屠宰所替代,張屠夫那精干的身影和其引以為傲的古老方法都被淹沒在時間的長河中,只留下點滴的記憶。 稍大一點,年的味道是“墨香”。不管家窮家富,過年時都要貼上紅彤彤的對聯(lián),以討個好彩頭。我們上學前,都是請隊里的一個老師寫,老師寫的都是照著歷書上抄的,無非“三羊開泰”“春到人間”等一些老調常談,沒有什么新意。等我們都上了二年級開始學“抹”毛筆字時,就有好多家庭開始讓自己的孩子寫對聯(lián),字不怎么樣,但貴在有新意。不知道那年開始,臘月二十九貼對聯(lián),三十上午一幫孩子大人挨家挨戶看對聯(lián)品對聯(lián)成了氣候。至今還記得83年藺家有一戶三兄弟寫的對聯(lián)被評為第一,全隊人爭相去看的情景。上聯(lián)是“年難過年難過年年難過年年過”,下聯(lián)大家都猜出來了,就是現(xiàn)在大家都知道的“事難成事難成事事難成事事成”。這首對聯(lián)不僅對仗工整,應了過年的景,而且立志高遠,催人上進,更難得的是三兄弟一家剛在過去的一年中在大家都不看好的亂石崗上用鐵鍬十字鎬挖出了一園新莊基地,靠在十幾里外的秦嶺擔柴賣錢蓋起了新房子,因而這幅對聯(lián)貼在他家特別有說服力。一晃幾十年過去了,兒時的夢想今天大都變成了現(xiàn)實:小時上學盼著不走泥巴路,現(xiàn)在水泥路修到了家門口;小時候上學整天吃不飽,現(xiàn)在有了蛋奶工程;上小學時教室里一到冬天凍的手和腳裂口子,上課過程中常常停下來靠跺腳取暖,現(xiàn)在也裝上了空調;就大人們經(jīng)常發(fā)愁的農業(yè)稅,現(xiàn)在都取消了,村干部當年動員大家交農業(yè)稅時象公理一樣講的“三皇五帝,哪朝那代不交皇糧國稅?”現(xiàn)在也成了歷史。 到懂事的年紀發(fā)現(xiàn)年的味道其實是“饃香” 。因為在關中農村,饃不僅要自己吃、待客,還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回禮”,這就有了不同人家蒸的饅頭匯聚一家進行比較的機會。這時饃不僅僅是吃一個功能,還成了展示家庭形象的窗口,饃不如人是要在親戚眼里丟分的。所以每到年關,為蒸好饃家家戶戶男女老少齊上陣,想盡一切辦法,動用一切力量,就是傳說中從不下廚的關中“懶漢”也會主動赤膊上陣,擔任和面、燒火等重任,大戶人家還要請離得近的親戚來幫忙,可以說饃蒸好了年就等于過好了一大半。而我至今還記得的卻是一次失敗的蒸饃史。那年冬天母親帶著我去給一個親戚家?guī)兔φ麴x,剛鋪開陣仗時,家里來了一個討“布施”的道人,大家都忙得團團轉,不知誰說了句“去去去,這么忙來添什么亂”,就把這個道人給打發(fā)了。說來也怪,這一年頭兩鍋連著蒸出“青蛋蛋”,檢查了一下說是不上汽,就把手拉的風箱換成鼓風機一陣猛吹,結果把鍋燒紅,把蒸籠燒著了,又忙著撲火,鍋燒紅了不敢直接用水撲,敢緊找來干沙倒進鍋里降溫,一折騰二折騰,本來一下午可以蒸好的饃蒸到了晚上12點,還沒有蒸出一籠像樣的饃。過了后大家一致的說法是討布施的道人念了邪法,我當年也信以為真。直到十幾年以后,自已當連長碰到連隊有一段時間饅頭老蒸不好,去炊事班跟進蒸饅頭的全過程,才發(fā)現(xiàn)更本不是什么外人念咒,而是內部出了問題。因為蒸饅頭分為選面、制酵母、和面對酵母,發(fā)面、和堿、揉面、醒面,蒸等諸多工序,年關蒸饃和平時小量蒸饃不同,需要近十個人分工合作,心往一處想勁向一處使,哪個環(huán)節(jié)出問題都會壞事。炊事班是因為老兵和班長鬧矛盾才出現(xiàn)的問題,我那親戚估計也是家庭有矛盾,細細想來過完那個丟面子的年,親戚家就分家了,分家時為老人贍養(yǎng)和家產(chǎn)分配鬧地不可開交。家和萬事興,蒸饅頭如此,萬事如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