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拳頭哥 首發(fā):微信公眾號 拳頭哥品拳 學習自行車前,看別人騎,很是好奇,這兩個輪子的東西既要不倒,還要能運動起來,覺得練習起來一定很難。 學習后才知道很是簡單,學習前,不用學習機械原理,也不用理解平衡理論。只要騎上車,旁邊的人扶一扶,告訴你,腰放松,不要扭到一邊;手放松,不要抓得太緊。歪歪扭扭地騎著騎著就學會了。 學會了什么呢?是身體對自行車平衡的一個感覺。在這個感覺的基礎上,你就可以利用自行車,快速騎行以及玩很多技巧了。沒有這個感覺,什么速度、技巧都是假的。 就象練習傳統(tǒng)武術,學站樁學盤拳,一堆理論,一堆絕招,不去練,永遠也學不會。 去練習了,先給你擺構架,糾動作,構架和動作的作用,不是好看,不是招式,是為了讓你更快更好地找到,你對身體的一種感覺,在全身放松的情況下,身體出來的那個感覺,在武術里,這叫“意”,叫“東西”。 跟學會自行車后的感覺一樣,只要這個感覺在,就不會摔跤。 站樁盤拳出來了的這個感覺,什么推手啊,技擊啊,就是技巧而已。 你要做的就是保持這個感覺不丟,由此產(chǎn)生的各種自我反應和動作,就是推手,就是技擊。 用另一種說法說,就是你練推手、練技擊前,先要找到“中”,這個“中”就是這個感覺。推手、技擊就是“守中用中”,“守中用中”的變化,就是招式。 所以,你就明白了,武術的關鍵是第一步,后面的步驟都是在第一步的基礎上的自行變化。 第一步也很簡單,跟學騎車一樣,只要你身邊有個學會了的人,幫你糾糾動作,扶一扶你,堅持練習,時間一到,自己就會了,自然而然。 由此可知,一個好老師的重要性了,你走偏了,好老師知道往哪給你用力啊。 至于后面的步驟,就是圍繞這個找到的感覺(即“中”)的變化,肢體的動作的變化,不能丟了這個感覺,一丟,人就被打出去了。 后面的步驟,就是在練習這個動作幅度的火候,試驗動作幅度的極限罷了。 看來學習武術也不難,學個自行車而已。 |
|
|
來自: 禪拳合一 > 《原創(chuàng)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