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褒斜道上的是非成敗
本報記者 李波
發(fā)布日期:2017-12-14
![]() ![]()
古時,人們?yōu)榱四媳敝g交通的便利,在秦嶺之中先后開鑿了多條道路,成為連接南北的重要通道。這些道路中使用頻次最多者當(dāng)數(shù)褒斜道。褒斜道,南起漢中褒谷口,北至眉縣斜谷口,沿褒斜二水穿行,貫穿褒斜二谷因而得名,為古代巴蜀通秦川之主干道。這條古道,見證過武王伐商時的刀光劍影,領(lǐng)略過秦蜀間遠去的鼓角爭鳴,最終,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千古功名,盛唐的四方來朝文化繁榮,都淹沒在了這古道黃塵之中。 西周兩君王成敗褒斜道 《讀史方輿紀(jì)要》中記載:“褒斜之道,夏禹發(fā)之,漢始成之,南褒北斜,兩嶺高峻,中為褒水所經(jīng)。春秋開鑿,秦時已有棧道?!币痪湓捳f明白了褒斜道的開鑿和變遷。東晉常璩在《華陽國志·序志》中說:“《蜀紀(jì)》言三皇乘祗車出谷口,秦宓曰:‘今之斜谷也?!睆挠涊d看,炎帝神農(nóng)氏已經(jīng)在褒斜道留下了足跡,足以說明其歷史悠久。 開鑿之初,或許為了通南北,而西周第一位君王周武王利用褒斜道成就了一番事業(yè),但在西周最后一位君王周幽王手中,褒斜道帶給他的卻是傷痛,帶給西周的是滅亡。 話說周武王在公元前 11世紀(jì)聯(lián)合西北、西南各族,伐紂滅商建立了周王朝?!度A陽國志·蜀志》記載:“武王伐紂,蜀亦從行?!彼^的“從”,其實是武王伐紂時,主動前來助陣諸侯的一支,不過與其他諸侯不同,這支“從”周的武裝,有著非一般的戰(zhàn)斗力。因為該書中還記載:“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著于《尚書》,巴師勇銳,歌舞以凌殷人。”當(dāng)時的周王朝都城在岐山,很明顯,“巴蜀之師”應(yīng)該是從漢中由褒斜道入岐山的。 說完了西周的開創(chuàng),再看看西周的滅亡。 《國語》載:“周幽王伐有褒,褒人以褒姒女焉?!庇涗浀氖侵苡耐醴グ龂昧税?。歷史上另外一個記錄是,周幽王無道,大臣褒珦勸諫幽王卻被關(guān)押起來。族人為了能夠救出褒珦,便向周幽王獻上了褒姒,換回了褒珦。 不管真實情況如何,有一點是確定的,當(dāng)時西周的都城在今天西安市長安區(qū),褒國在褒斜道南口褒河鎮(zhèn)一帶。據(jù)《漢書·地理志》記載,當(dāng)時由鎬京到褒城,最便捷的道路就是褒斜道。 褒姒來了,一個我們耳熟能詳?shù)墓适掳l(fā)生了:烽火戲諸侯。 事情很簡單,幽王得褒姒后,十分寵幸,但褒姒雖然生得艷如桃李,卻冷若冰霜。幽王為了博得褒姒一笑,點燃了烽火,看到外地勤王部隊亂哄哄地跑來跑去,褒姒終于笑了。于是周幽王沒事就點烽火,褒姒就笑,等犬戎真的打過來,周幽王再點烽火,沒人來了。 故事可信嗎? 我們可以做一下推測。 一是太遠。西周末年,距離都城鎬京比較近的、有實力的諸侯,比如說鄭國,也得幾百公里,如果真的是點著了烽火,鄭國是不是能很快看到,真的不好說。此外,有記載稱 烽火臺出現(xiàn),應(yīng)該是在戰(zhàn)國時,周幽王時期還沒有這先進的玩意。 二是太快。電腦用久了會慢,手機用久了會卡,褒姒等久了會生氣。但烽火戲諸侯里描述的,是這頭周幽王剛點著了烽火,不久勤王的各路兵馬就從四面八方趕來。就算烽火點著了諸侯能看到,勤王也愿意以最快速度來,好歹他們也得有個戰(zhàn)前動員,也要準(zhǔn)備些糧草輜重;就算人人都騎千里馬,那第一支勤王部隊最快也得一天以后才能到達,褒姒愿意看著烽火臺的黑煙,傻傻地等一天? 秦時變棧道漢時戰(zhàn)事多 歷史上常見“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功成名就后怎么活下來,是很多功臣不得不想的問題。傳說與西施泛舟西湖的范蠡做到了,生殺大權(quán)操于一手,長平一役坑殺趙兵 40萬的白起沒做到;“臣奉白帽著王”的姚廣孝做到了,神出鬼沒多奇兵,教胡人 10年未敢南窺中原的李牧沒做到;功成不久處的范雎做到了,平山東四國于彈指,平吳楚亂軍于談笑間的周亞夫沒做到。 且來看看,秦相范雎,做了點什么! 范雎,字叔,戰(zhàn)國時魏人,雖然同為秦相,但他與革新者商鞅、連橫者張儀、守成者李斯不同,他的最主要貢獻,是創(chuàng)修褒斜棧道,發(fā)展了秦國同蜀地之間的經(jīng)濟往來,最終“使天下皆畏秦”。 對于秦朝時期的交通,《史記·貨殖列傳》中這樣記載:“然四塞,棧道千里,無所不通。唯褒斜綰轂其口。”當(dāng)時的秦國,東有函谷關(guān)、西有散關(guān)、南有武關(guān)、北有蕭關(guān),可以說通達四方,唯獨通往西南方的古道,通行需求量大但道路難行。 范雎成為秦國丞相后,耗時十余年,將褒斜道升級為褒斜棧道,以方便秦國同漢中、四川等地的經(jīng)濟貿(mào)易。范雎的功績,可以從一位游士口中略知一二。 此人名叫蔡澤,燕國人,在范雎犯錯誤之后告訴他:“棧道千里通于蜀漢,使天下皆畏秦,秦之欲得矣,君之功極矣?!睆倪@句話中就可以看出,褒斜道升級成為褒斜棧道確是范雎所為且是大功一件。 范雎之后,褒斜棧道上的故事,韓信是主角。 先說說一個浪漫的故事:蕭何月下追韓信。 位于漢中留壩縣馬道鎮(zhèn)北側(cè)的鳳凰山下,存有清嘉慶十年和咸豐五年兩通石碑,記載著公元前 206年“蕭何月夜追韓信”的典故。話說韓信當(dāng)時棄楚投漢,卻得不到重用,于是不辭而別獨騎北上,是夜寒溪夜?jié)q道路受阻,蕭何一人一馬星夜追趕,好歹將韓信勸了回來,便有了“若非寒溪一夜?jié)q,焉得漢室四百年”的說法。 韓信如果早知自己的結(jié)局,不知當(dāng)時會不會選擇強渡。 歷史沒有如果,且看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吧。《史記·留侯世家》載:“漢王之國,良送至褒中,遣良歸韓,良因說漢王曰‘王何不燒絕所過棧道,示天下無還心,以固項王意’。乃使良還。行,燒絕棧道?!惫?206年,韓信派樊噲帶領(lǐng)一支老弱病殘的軍隊和民工,來到褒斜棧道上宣稱要修通褒斜棧道,最終韓信卻帶精兵從今勉縣西進入留壩、鳳縣,越過秦嶺、出散關(guān)到達陳倉,之后關(guān)中地區(qū)全部被劉邦占領(lǐng)。 三國棧道事大唐盛轉(zhuǎn)衰 三國的歷史,總被人津津樂道。褒斜道最熱鬧的時候,正是三國時期。 熟悉三國歷史的人都知道,曹操第一次到達褒斜道,是在建安二十年西征張魯?shù)臅r候。當(dāng)時曹操從大散關(guān)入古陳倉道至沔縣古陽平關(guān)到達漢中,打敗了張魯。面對褒斜道的險峻和滔滔流水,曹操揮毫寫下“袞雪”二字,如今的石門十三品之摩崖石刻。 《三國志·魏書·劉放傳》中寫道:“昔武皇帝征南鄭張魯,數(shù)言‘南鄭為天獄’,斜谷道為‘五百里石穴耳’?!笨梢姲钡佬凶咧D辛和開鑿之不易。 除了這一次之外,曹操還在建安二十四年,為了替被劉備所殺的夏侯淵報仇,親自領(lǐng)兵自長安出斜谷,經(jīng)漢中,至陽平;結(jié)果劉備因險拒守,最后無奈引軍還長安。 褒斜道更為有名的軍事行動,當(dāng)數(shù)諸葛亮的北伐行動了。他第一次北伐時,派趙云在褒斜道故布疑兵,擺出從漢中出褒斜道進攻眉縣的戰(zhàn)略態(tài)勢,自己實則帶領(lǐng)蜀軍主力,經(jīng)由陳倉故道,向祁山方向進攻,經(jīng)過大迂回實現(xiàn)恢復(fù)漢室的意圖。最令人唏噓的,莫過于諸葛亮的第五次北伐。這一次諸葛亮率十萬大軍出斜谷口,在渭水南岸五丈原扎營。而他的老對頭司馬懿也帶兵過了渭河,同樣在渭河南岸臨水扎營,最終諸葛亮病逝五丈原,留下了“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感嘆。 和曹操的西征、諸葛亮的北伐不同,褒斜道對于唐玄宗來說,是一條逃跑的路。 唐玄宗時期,關(guān)中去漢中四川,翻越秦嶺多走大散關(guān)至鳳州再到褒谷口一線,“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用的也多是子午道,褒斜道的地位已經(jīng)逐漸沒落。直到唐天寶十五年,為了避開安史之亂,李隆基逃往四川,一說也是通過褒斜道入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