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錢清,是紡織重鎮(zhèn),東接柯橋中國輕紡城,西鄰杭州市蕭山區(qū),占據(jù)杭紹平原重要的位置。北宋時設(shè)置建鎮(zhèn),建鎮(zhèn)歷史已有千年。 錢清||以錢而名,以清為德。 錢清,以民營經(jīng)濟發(fā)達(dá)著稱。錢清得名,也與錢密切相關(guān)。 東漢年間,劉寵任會稽太守,清廉不貪,愛民如子。劉寵離任時,五、六位居住若耶溪山谷中的老人,趕來向他道別,每人奉百錢相贈。劉太守再三推辭,盛情難卻之下,只得象征性地從每人的錢中挑了一枚。 到了西小江之后,他投錢于水中而去(干得漂亮)。后人感念其德,把此地改稱“錢清”,把這段江稱為“錢清江”。并建祠紀(jì)念,人稱“一錢太守廟”,又在臨江建一亭,取名“清水亭”,人稱“選錢亭”、“一錢亭”。 清乾隆帝南巡經(jīng)過錢清時,感嘆劉寵的清廉,當(dāng)場揮筆題七絕一首:“循吏當(dāng)年齊國劉,大錢留一話千秋。而今若問親民者,定道一錢不敢留?!弊詈笠痪浯笠馐牵谒蜗?,官員一毛錢都不會要。這牛吹得滿分! ![]() 牛頭山||一座小山迎送文人雅客 錢清的牛頭山,形狀活像牛頭,左右兩個山峰,好像牛角,因而得名。 ![]() 山上原有一延勝寺,寺內(nèi)太傅學(xué)堂,系陸游高祖陸軫讀書之地,陸游曾在《舍北望牛頭山》一詩中記敘:“太傅讀書處,秋風(fēng)右問途。江如青弋險,山自白鹽孤。路盡還登嶺,嶺開忽見湖。草堂無復(fù)識,流涕想規(guī)模。 ”追思祖先之情,溢于言表。 ![]() 山上以產(chǎn)“蜂窠石”而聞名,入水則浮,據(jù)說王守仁特意改其名為浮峰,山上因而建有浮峰寺。王陽明曾寫《游牛峰寺》一詩,后來一而再,再而三,一連寫了四首詩,可見感觸之深,游興之濃。元代王冕也曾登臨此山,留《臨江寺》:“海水浮來多怪石,云霄上接有高松。忘情淺淺溪中鳥,不雨深深洞底龍?!?/span> 楊江公路通了之后,在牛頭山,翻越山嶺的人漸漸少了。古樟古松遮天蔽日,荒草野藤肆意滋生,文人墨客足跡漫漶,反而讓牛頭山有了一種山陰道的古味。 九曲河||一條小河的壯闊前生 圍繞牛頭山有兩條江,山東的江注明為錢清江,即九曲河,并通往芝塘湖,山西為古浦陽江,即現(xiàn)在的西小江。 ![]() 九曲河現(xiàn)為夏履江支流,這條闊僅30~50米的小河,現(xiàn)在的人很難想象,它以前上引眾流,下注巨海,江水湍急,江面寬達(dá)500余米,從南宋上溯至漢達(dá)一千余年,翻滾著令人生畏的大潮。 王充的《論衡》和枚乘的《七發(fā)》中,描寫了“廣陵曲江之濤”,稱之為當(dāng)時的天下奇觀。王充寫到:“其發(fā)海中時,漾馳而已;入三江中,殆小淺狹,水激沸起,故騰為濤。廣陵曲江有濤,文人賦之。大江浩洋,曲江有濤,竟以隘狹也?!?/span> 明天順(1457年),新甸白馬山筑閘“以遏三江口之潮”, 九曲江亦同時絕潮,天下奇觀廣陵曲江潮就此走入歷史。隨后九曲江和西小江,江灘被墾為良田,水面大為縮小。唯有“浮廊下”、“江沿下”和“壕湖沿”等地名,記錄著這條大江的波瀾往事。 浮橋||一座橋見證詩意和悲愴 歷史記載,西小江水深江寬,流急浪大,旅客通行,只有一座隨水升降的浮橋。 南宋詩人陸游有詩《夜漏欲盡行度浮橋至錢清驛待舟》:“潮生抹沙岸,云薄漏月明。江頭曉色動,鴉起人未行。扶攜度長橋,仰視天宇清。遙憐系舟人,聽我高屐聲。水檻得小憩,一笑拄杖橫。澄漪弄孤影,微風(fēng)吹宿酲。湛然方寸間,不受塵事攖。寄語市朝人,此樂未易名。” 微風(fēng)吹散睡意,星辰漁火閃爍,最懂享受的陸游于是說,忙碌的人,唯有美景不可辜負(fù)。 浮橋上,有澄凈清新的曙光時分,更有劍弩拔張的危急時刻,元代至正十八年(1358年)張士誠將呂珍鎮(zhèn)守紹興,在錢清西小江上筑城,以控扼水道,防御明兵。那時錢清西小江是江闊波洶的水上要塞。 ![]() 至明弘治七年(1494年),浮橋改建為三孔石梁橋。錢清水城填土后,房屋和街巷漸漸多了。運河上造起了石拱壩橋,錢清堰也改建為多孔石梁橋,稱為堰橋。 除了牛頭山,浮峰寺、九曲江,西小江,風(fēng)光秀麗的錢清,還分布著獅林山、鳳凰山等山水名勝,散落著仙巖寺、越窯窯址、古炮臺等歷史遺址。 回溯歲月,錢清的驚心動魄和詩情畫意,卻都在那大江大潮回眸之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