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扁平疣方 扁平疣為常見的損容性皮膚疾患,其皮損多發(fā)于面部及手足 前臂暴露部位,使面部皮膚呈現點狀褐色污跡,甚則面容呈現晦暗 色斑;皮損突起于皮膚表面,觸之失去光滑感;如伴瘙癢,則患者不 自覺以手搔抓。 現代醫(yī)學認為,扁平疣系一種常見的皮膚良性贅生物,由人類 乳頭瘤病毒所引起,可由外界直接傳染或間接傳染,亦可由患者搔 抓皮損而自體接種,故避免感染十分重要。多見于青年人,以女性 發(fā)病較多,亦可見于少年兒童。皮損初起如粟粒、芝麻粒樣丘疹, 漸增大如米粒狀或綠豆狀扁平丘疹,呈淺褐色或淺灰褐色,亦可見 淡紅色或皮色。多密集出現,也可因搔抓而呈帶狀排列。有輕度 瘙癢感,或無自覺癥狀。常驟然發(fā)現,迅速增多,呈慢性病程。能 自然痊愈,亦可復發(fā)。本病預后一般較好,部分患者未經特殊治療 有自愈傾向,多數呈慢性過程,或突然消退,但亦可持續(xù)多年不愈, 愈后一般不留瘢痕。如治療中出現皮損突然增大,或瘙癢,基底部 紅腫等情況,為皮損消退前兆,此時要堅持治療。 中醫(yī)學認為,本病由外感風熱濕毒,侵襲肌膚,客于體表,則氣 血蘊結,凝聚成疣;或因肝郁氣滯,血氣不和,氣滯血凝,阻于肌膚 而成;或肝虛血燥,內動肝火,復感毒邪,熱毒瘀結肌膚所致。治以 疏風清熱,利濕消疣;疏肝解郁,理氣活血;清熱解毒,益氣化瘀諸 法并辨證用藥,內外治結合,多有良效。下述諸方,可供臨床參考 選用。 (一)內服方 1.去疣湯 板藍根、牡蠣、代赭石、珍珠母各50g,黃芩、菊花、白芷、升麻 各15g,桑葉30g,生甘草10g。每日1劑,水煎取汁分次溫服。10 天為1療程。 本方有散風平肝,清熱解毒,止癢祛疣之功。有報道運用其治 療扁平疣20例,結果痊愈14例,有效4例,服藥1個療程后效果 不明顯2例。一般輕癥1個療程,重癥2個療程痊愈,不再復發(fā)。 |
|
|
來自: 學中醫(yī)書館 > 《176.中國皮膚病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