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剛才說《力命》這一段的點題,在古代作文的方法,點 出來這個題目的作用?,F(xiàn)在接著幾個故事來了。 條件相同際遇不同 北宮子謂西門子曰:“朕與子并世也,而人子達;并族 也,而人子敬;并貌也,而人子愛;并言也,而人子庸;并 行也,而人子誠;并仕也,而人子貴;并農也,而人子富; 并商也,而人子利。朕衣者則裎褐,食則粢糲,居則蓬室, 出則徒行。子衣則文錦,食則粱肉,居則連欐,出則結馬四。 在家熙然,有棄朕之心;在朝諤然,有敖朕之色;請謁不相 及,遨游不同行,固有年矣。子自以德過朕邪?!?/div> 這一段有很多同樣的文句,我們提要點,不需要一句一 句講。北宮子與西門子,兩個都是代號,在古代都是姓氏。 我們曉得中國的姓不止百家,有萬家之多,有姓西門、東 門、南門、北門的,有很多怪姓。我們現(xiàn)在所曉得的,在臺 灣統(tǒng)計下來——大陸來的同臺灣原有的,已經有幾千個不同 的姓氏,有些姓我們根本沒有看過。有些姓氏,宗族比較衰 一點,不過都還存在。 北宮子有一天對西門子講,我同你“并世也,而人子 達”,我跟你同一個時代的,而人以為你顯達;“并族也,而 人子敬”,我的家庭同你的家庭都是世家,都是大家族,而 別人當你是世家公子,態(tài)度恭敬;“并貌也,而人子愛”,我 們兩個相貌也差不多,而一般人卻敬愛你;“并言也,而人 子庸”,我們兩個人同樣說話,而人以為你有信用;“并行 也,而人子誠”,你我的德行都差不多,你也沒有比我高到 哪里去,而人以為你誠實;“并仕也,而人子貴”,至于階級 地位嘛,我們也差不多,而人以為你高貴;“并農也,而人 子富”,別人曉得我們家里都冇田產,古代是以農業(yè)立國, 耕地多,而人以為你很富有;“并商也,而人子利”,我們家 里都做生意,錢財多,而人以為你得利多?!半抟聞t梪褐, 食則粢糲,居則蓬室,出則徒行”,因為我喜歡保守一點, 穿粗布的衣服,吃嘛,也是粗飲食。拿北方來吃點窩窩 頭啊,鍋盔啊。我的家庭節(jié)省,住的房子也不太好,出門公 共汽車都舍不得坐,走路。你嘛! “衣則文錦”,穿的衣服都 是最講究的,“食則粱肉”,吃白米飯,雞鴨魚肉,“居則連 欐”,住的房子幾十層,兒十棟,“出則結馴”,出門有幾部 車子,前呼后擁,“在家熙然有棄朕之心”,你平常的時候, 冇看不起我的意思?!霸诔@然有敖朕之色”,一起在政府里 開會的時候,你看到我好像理都不理,很傲慢。“請謁不相 及”,請客啊,你從來沒有發(fā)過帖子請過我,有什么會議你 也不通知我。“遨游不同行”,到世界上環(huán)游,你也沒有約過 我,“固有年矣”,我們倆這種情形很多年了?!白幼砸詾榈?/div> 過朕矣”,你認為你的一切都超過我嗎?有什么了不起啊! 北宮子就質問西門子。他們兩個本是好朋友。 作風不同的結乘 西門子曰:“予無以知其實。汝造事而窮,予造事而達, 此厚薄之驗歟?而皆謂與予并,汝之顏厚矣。” 北宮子無以應,自失而歸。中途遇東郭先生,先生曰: “汝奚往而反,偶偶而步,有深愧之色邪? ”北宮子言其狀, 東郭先生曰:“吾將舍汝之愧,與汝更之西門氏而問之?!?曰.·“汝奚辱北宮子之深乎?固且言之?!?/div> 西門子曰:“北宮子言世族、年貌、言行與予并,而賤 貴貧富與予異。予語之曰:‘予無以知其實。汝造事而窮, 予造事而達,此將厚薄之驗歟?而皆謂與予并,汝之顏 厚矣〇”, “西門子曰”,西門子答話很簡單,他說你講了半天, “予無以知其實”,你問我什么理由,我也講不出一個理由, 實在很難說。但是有一點——這兩句青年同學統(tǒng)統(tǒng)要注意 了,“汝造事而窮,予造事而達”,這是一個要點。他說你做 事啊不對,給自己両了一個范圍,自我約束得很厲害,又節(jié) 省又內向。而我呢?我對人對事很達觀,就這點差別。這就 是處世最重要的人生哲學。所以做事謹慎,處處小心,并沒 有錯。不過,處處小心,在太平盛世,社會安定,要想保持 祖宗留下來的財產,這樣做是對的。創(chuàng)業(yè)不行,創(chuàng)業(yè)是“造 事而達”,非常通達。他說就憑這一點,“厚薄之驗歟”,我 跟你兩個的差別、好壞就在這里?!岸灾^與予”,他說你樣 樣跟我一樣,家世一樣,財產什么都一樣,但是做人絕對的 南北極兩樣。結果你認為跟我還是一樣,“汝之顏厚矣”,你 這個人臉皮好厚??!他就罵北宮子,你大概是厚黑學李宗吾 的徒弟,臉皮太厚了。 “北宮子無以應,自失而歸”,北宮子聽了這個話,答不 出來了,實在如此嘛!這兩人個性不同,造成各自的命運不 同、遭遇不同。所以人生一切的遭遇,究竟有命運沒有命 運,一切是自己造的。北宮子聽了以后,自己覺得真的完蛋 了,低著頭回來了?!爸型居鰱|郭先生”,東郭先生大家常常 提到的。 “先生曰:汝奚往而反,偶偶而步,有深愧之色邪? ”他 說你啊,到哪里去了?偶偶是形容詞,兩條腿拖不動了,好 像風濕病一樣,一步一步拖著走。他說看你走路低著頭,好 像受了什么委屈,很慚愧的那個樣子,為什么? “北宮子言 其狀”,北宮子告訴他,剛才在西門子那里碰了釘子。 “東郭先生曰”,這位老前輩東郭先生年紀比較大一點, 他說“吾將舍汝之愧,與汝更之西門氏而問之”,他說你受 了氣,一臉難過的樣子,我為你打抱不平,你不要難過,我 陪你去,我們再到西門子家里去,我要給他講。他見到西門 子說,“汝奚辱北宮子之深乎”,他說你為什么侮辱北宮子 ???侮辱得那么尖刻,“固且言之”,你把道理再講一遍給我 聽聽。 西門子聽了,就把北宮子與他自己的對話向東郭先生重 復說一遍。注意“世族、年貌、言行”,一個人在社會上要 站起來,必須具備這些條件,古今中外一樣;尤其在美國更 是如此。你看出來競選總統(tǒng)的人,像肯尼迪的家族,一二百 年來形成的;汽車大王福特、洛克菲勒這些人,他們都是形 成一個世族,古今中外家世問題影響很大。一個人言不壓 眾,貌不驚人,他成功的幾率就差了,所以世族、年齡、相 貌、人品、言行一-說話同他的行為,都是一個人成功的條 件。特殊的人不靠這些條件可以闖出來,那是天下的英雄 了,普通人差不多都脫離不了這個范圍。西門子對東郭先生 說,北宮子認為樣樣跟我一樣,“而賤貴貧富與予異”,但是 他所遭遇的現(xiàn)實環(huán)境卻比較低了,而且只是保有祖宗留下來 的財產,現(xiàn)在財富也沒有增加,同我兩樣。所以我告訴他, 你要了解這個,就是前面說的這幾句話,所以我罵他臉 皮厚。 非作風也是命運也 東郭先生曰:“汝之言厚薄,不過言才德之差,吾之言 厚薄,異于是矣。夫北宮子厚于德,薄于命;汝厚于命,薄 于德。汝之達,非智得也;北宮子之窮,非愚失也。皆天 也,非人也。而汝以命厚自矜,北宮子以德厚自愧,皆不識 夫固然之理矣。” 西門子曰:“先生止矣!予不敢復言?!?/div> 北宮子既歸,衣其梪褐,有狐貉之溫;進其茂菽,有稻 粱之味;庇其蓬室,若廣廈之蔭;乘其蓽輅,若文軒之飾, 終身逋然,不知榮辱之在彼也,在我也。東郭先生聞之曰: “北宮子之寐久矣,一言而能寤,易怛也哉?!?/div> “東郭先生曰:汝之言厚薄,不過言才德之差,吾之言 厚薄,異于是矣”,這也同佛家唯識的道理完全一樣,妙不 可言,又如同陸象山說的,所謂“東方有圣人,西方有圣 人,此心同,此理同”。東郭先生怎么講呢?他說根據(jù)你剛 才的說法,你所講的厚與薄是兩個東西,本事、學問、知識 等等一切是才能;德是他的品性,個人的人品。他說照你所 講,才德形成了厚薄,你跟北宮子兩個比較起來,現(xiàn)象有厚 薄,你認為是才德的原故,所以有厚薄。我現(xiàn)在告訴你啊, 這與現(xiàn)象的好壞沒有關系?!胺虮睂m子厚于德,薄于命”,北 宮子人品好,好人一個,規(guī)規(guī)矩矩的人,只是八字不好,運 氣不對?!叭旰裼诿?,薄于德”,你呢?命好,但做人很差, 你的品德很不對?!叭曛_,非智得也”,你今天的得意,并 不是你智慧的成功?!氨睂m子之窮,非愚失也”,北宮子一輩 子好像沒有什么出息,但并不是因為愚笨,“皆天也,非人 也”,是命運的原因。這里承認有個命,命運和遭遇不同。 他說結果啊,“而汝以命厚自矜”,因為命好,自己認為了不 起,驕傲;結果他被你罵得低著頭走路,他笨得要死。其實 你只是命好而已,而他的道德比你高,各有長處,但“北宮 子以德厚自愧”,結果他自己還慚愧得很。你們兩個都不對, “皆不識夫固然之理矣”,他說你們都不懂天地間有個真理, 真理是什么?不可知,佛學叫做“不可思議”。 常常有人問,什么是命?我經常講兩個笑話,古代的笑 話很多,《笑林廣記》啊,各方面記載的都有。以前有一個 地方官,坐在大辦公室里批公文,這個官位是錢買來的,他 不會寫“七”字,向另一邊彎;旁邊站的那個勤務兵,比他 認字還多一些,就說大老爺啊,你這個“七”字寫錯了。他 就把筆一丟說,格老子,我七字不好,八字好啊!你七字會 寫乂怎么樣?還不是給我當差。所以“七字不好,八字好” 就是命,一點辦法都沒有,命也。 第二個道理,這個命是什么?只能說四個人上牌桌,每 人都有輸錢的可能,個個沒有贏錢的把握,關鍵就是那一張 不可知的牌,不曉得哪個時候到了誰的手里,那個就是命。 到了他手里,他成功了,你本事再大,學問再好,也沒有 用。這一張牌上帝也做不了主,對于命誰都沒有辦法,所謂 “固然之理矣”,就是這個道理,佛家稱為定業(yè)。 “西門子曰:先生止矣,予不敢復言”,西門子被東郭先 生罵到這里,他就說先生啊,好了,好了,你不要說下去 了,我再也不敢罵他、不敢亂說話了。 “北宮子既歸”,東郭先生這一段話救了北宮子,所以他 一回來啊,非常高興,“衣其梪褐,有狐貉之溫”,雖然穿在 身上的是破衣服,覺得比穿皮襖都暖和;“進其茺菽,有稻 粱之味”,吃那個粗飲食,覺得比什么營養(yǎng)都好;“庇其蓬 室,若廣廈之蔭”,住那個矮房子啊,他覺得比高樓大廈都 舒服;“乘其蓽輅,若文軒之飾”,弄一部破的腳踏車,他覺 得比福特汽車還神氣。所以一輩子不管什么光榮,也不管別 人怎么想,人生過得很痛快,一句話,“終身通然,不知榮 辱之在彼也,在我也”,這就是人生哲學。人為什么要外面 人講你好,你才覺得自己好呢?外面跟我毫不相干,在我自 己,我認為好就好,愛笑就笑,愛哭就哭,跟別人毫不相 干,所以一切在于自我,因此他建立了自我的信心。 由于這件事情,他回家態(tài)度改變了?!皷|郭先生聞之曰: 北宮子之寐久矣”,他說這個家伙睡覺睡了很多年,“一言而 能寤”,聽了我這一句話就醒了,“易怛也哉”,好啊,這個 人,現(xiàn)在變得那么坦然。這個就是人生境界,不是禪宗的開 悟,不過也差不多;禪宗的開悟,許多都是言下頓悟,就是 這個味道。 真正的朋友 下面一段也是歷史上有名的故事,我先說一說,中國歷 史上講朋友之間的交情,都以管鮑之交做標榜,司馬遷在 《史記》里也寫過,可是《史記》在《列子》之后啊,所以 《史記》也可能是用《列子》這些材料做參考的。 第二點我們講中國的倫理學,倫理就是人類社會的一個 秩序、一個規(guī)范。我們中國講倫理有五倫,就是君臣、父 子、兄弟、夫婦、朋友。換句話說,就是人類社會中人際關 系的分類。君臣是古代的,就是長輩與后輩的關系。古代這 個君字不一定指皇帝哦,所以君字照篆字的寫法是個拐棍, 下面一個口,代表一個人年紀大了,拿個拐棍,年高德劭, 有資格,可以為君,可以做領導人,后來專門用于做皇帝 了。父子、兄弟、夫婦、朋友,大家都了解。曾經有一個哈 佛大學的教授跟我談過這個事,他說你們這個《大學》、《中 庸》,我非常佩服,可是缺乏一個社會問題。后來我告訴他, 所謂齊家就是社會,不是現(xiàn)在兩夫妻的小家。中國講家庭, 是幾代同堂、幾百人在一起的大家族,所謂齊家是齊那個 家,那就是社會,朋友也就是社會。 講朋友這個“朋”字,就是兩串錢,或者寶貝,掛在這 里,“有酒有肉皆朋友,患難何曾見一人”,所以朋友這一倫 非常重要。一個人啊,有時上不可以對父母、下不可以對妻 子講的話,只有朋友可談,兄弟姊妹都沒有辦法講,痛苦煩 惱的心事只有向朋友訴說。但是這種朋友哪里找???我說朋 友很多,朋友分類,有經濟上的朋友,可以借錢的;有些人 你跟他好得要死,但是不要問他借錢,你只要跟他借一毛 錢,交情就完了。有些是政治上的朋友,有些是點頭之交的 朋友,街上看見點個頭,也是朋友,多得很。 真正的朋友啊,只有兩人,一個死掉了,一個沒有生, 所以古人說“人生得一知己,死而無憾”。一個人得到一個 知己啊,死了都可以,可見知己難得。是好兄弟的,不一定 是知己的朋友,沒有辦法談心,兩夫妻也沒有辦法談心。人 家說夫妻意見不同是“同床異夢”,我說胡扯,世界上哪有 同床做一樣的夢!同床一定異夢的嘛!這也說明人與人之間 心性很難溝通。真正溝通了,夠得上是朋友,也很難。所以 歷史上只有管、鮑二人是知己的朋友,朋友一倫是十分貴重 的。很多青年同學有筆友,通信也是朋友,我說三年五年最 長了。通信時的好朋友,一見了面啊,不到三個月,完蛋 了,因為理想中的都是好的,現(xiàn)實都是壞的。所以我們就了 解,管仲跟鮑叔牙何以是千古朋友的榜樣!這一段也代表了 力與命的問題。 相知相友相合作 管夷吾、鮑叔牙二人相友甚戚,同處于齊。管夷吾事公 子糾,鮑叔牙事公子小白。齊公族多寵,嫡庶并行,國人懼 亂。管仲與召忽奉公子糾奔魯,鮑叔奉公子小白奔莒。既而 公孫無知作亂,齊無君,二公子爭入。管夷吾與小白戰(zhàn)于苔 道,射中小白帶鉤。小白既立,脅魯殺子糾,召忽死之,管 夷吾被囚。鮑叔牙謂桓公曰:“管夷吾能,可以治國?!被腹?曰:“我讎也,愿殺之?!滨U叔牙曰:吾聞賢君無私怨,且 人能為其主,亦必能為人。君如欲霸王,非夷吾其弗可。君 必舍之?!彼煺俟苤?。魯歸之齊,鮑叔牙郊迎,釋其囚?;?公禮之,而位于高國之上,鮑叔牙以身下之,任以國政,號 曰仲父?;腹彀?。 這一段故事翻譯成白話就很精彩了,如果穿插起來拍成 電視劇,可以演兩個月了。“管夷吾”,管仲單名仲,夷吾是 他的字,“鮑叔牙”,鮑叔的字叫叔牙?!岸讼嘤选保@一段 說管仲跟鮑叔牙兩人朋友“甚戚”,重點在這里,感情好得 很,“同處于齊”,兩人都在齊國。齊王的兒子,都有接王位 的希望,“管夷吾事公子糾”,管仲支持齊國公子糾,“鮑叔 牙事公子小白”,小白就是后來的齊桓公。這兩個人雖然是 好朋友,一個幫老大,一個幫老二?!褒R公族多寵”,就是齊 桓公的父親有很多妻妾,兒子也很多?!暗帐⑿?,國人懼 亂”,領導政治的這個君主,妻妾不分大小,這樣一個混亂 的家庭,所以全國的老百姓已經判斷齊國會有大亂。“管仲 與召忽奉公子糾奔魯”,管仲幫公子糾逃到魯國去,“鮑叔奉 公子小白奔莒”,莒是山東現(xiàn)在一個小縣。我們現(xiàn)在常說 “毋忘在莒”,就是這個莒。果然這個老王一死,政變起 來了。 “既而公孫無知作亂,齊無君”,過不了多久,一位大臣 公孫無知看齊王家庭沒有人接位,自己想來當王。公子糾和 小白都得到消息了,哪個先回來就接王位了。所以“二公子 爭入”,二人都搶著回來,在路上碰到了,兩兄弟就打起來。 管仲幫這個公子糾,“管夷吾與小白戰(zhàn)于莒道”,在莒縣路 上,管仲拿起弓來,一箭想把公子小白射死。問題在這里, 現(xiàn)在講到命,“射中小白帶鉤”,剛好射在皮帶的銅環(huán)上,打 不進去了,這不是命嗎?結果小白先進齊國,自己當王了, 就是齊桓公?!靶“准攘?,脅魯殺公子糾”,小白威脅魯國, 把他的哥哥公子糾殺掉。幫忙公子糾的是召忽、管仲兩人, 召忽當忠臣就拔劍自刎死了;管仲不肯死,被魯國抓去關起 來。齊桓公已經當了王,寫公文要引渡管仲到齊國來,非殺 掉他不可。 你看這兩個朋友,“鮑叔牙謂桓公曰”,管仲做了囚犯, 帶上了手銬,從魯國一回來,馬上就要殺頭了。鮑叔牙告訴 齊桓公說,“管夷吾能”,他說管夷吾的才能很大,“可以治 國”,可以幫忙你,做宰相治國家。這個齊桓公一聽,他說 你老兄怎么搞的,“我讎也”,他是我的仇人呀,一箭幾乎送 了我的命,“愿殺之”,我就想把他要回來殺掉的。 注意??!你們天天講什么企業(yè)管理啊,想當工商領袖、 政治領袖的要注意,“鮑叔牙曰:吾聞賢君無私怨”,他說一 個好領袖不計私仇,沒有私怨,但問是不是人才,看能不能 替國家做事。私怨算什么?你又沒有死,你已經當了王,還 記這件小事嗎?你要找一個人才多難啊!這是歷史上的名 言,“賢君無私怨”,做人也是一樣。我經常罵你們同學,尤 其女同學們,·一點小事都啰哩啰唆,還能做大事嗎?做大事 也是無私怨,你們年輕人要想成大功、立大業(yè),這個度量養(yǎng) 不成功,什么都不要談了,所以,多大的度量就成功多大的 事業(yè)。你看鮑叔牙這個時候多得意啊!齊桓公靠他保進來, 當了王,當然對鮑叔牙言聽計從。他第一句話就是“賢君無 私怨”,你不能殺他,你要想治國平天下,非找他不可\他 能幫你。 第二,注意哦!“且人能為其主,亦必能為人”,他說你 要知道,他當時保你哥哥的時候,當然為你哥哥盡忠,看你 是敵人;等于我?guī)湍阋粯樱耶敃r也想把你哥哥殺掉??!人 各為其主嘛,他既然能夠忠心幫助他老板,如果你把他收服 了,他也能幫助你,這個道理你不懂嗎? “君如欲霸王,非 夷吾其弗可”,鮑叔牙說,除了管仲以外,沒有第二個人可 以幫助你成霸主。“君必舍之”,你必須要放掉他,不能 殺他。 齊桓公后來能夠稱霸,就是因為用了管仲。齊桓公在歷 史上是窩囊君王,什么都不能,又好吃好玩,是一個花花公 子,就是用了管仲、鮑叔牙,他就成功了。實際上只用了一 個管仲,像他那么一個花花公子,能當領袖就是因為懂話、 聽話;只要是對的,他就聽了?!八煺俟苤佟?,馬上把管仲從 魯國引渡過來,“鮑叔牙郊迎,釋其囚”,聽到管仲回來,鮑 叔牙很了不起,雖當了部長以上,還跑到飛機場老遠在等 了,等到管仲來到,馬上把他手銬打開。齊桓公在辦公室門 口歡迎他,“桓公禮之”,給他行個禮,馬上發(fā)表官位,“而 位于高國之上”,高國是齊國權威最高的,也就是當宰相了。 “鮑叔牙以身下之”,你看看鮑叔牙這個朋友,管仲這一 條命都是他救的,管仲窮的時候,吃飯都是靠他的。這個時 候,管仲在他的推薦之下當了宰相,鮑叔牙則是“以身下 之”??吹剿托卸Y,看到管仲坐在上位,他絕不敢坐在旁 邊。這個你們做朋友的注意,要是你們一定在旁邊推他一 把,喂!老兄,再不然就是老管!鮑叔牙不是這樣,這個地 方就是值得你們學習了。像我有兩位朋友,當年一起都是少 將,一位升了中將,兩個人本來是好朋友,出去的時候,該 在一起嘛!卻一個走在前面,一個就站在旁邊。我說這就是 他的成功,你們懂吧?朋友是朋友嘛,階級不同,代表國家 的職位,公事上他要這樣。如果到私人家里,罵架都可以, 但不能給人家看見的?。≡诠律?,鮑叔牙處處以屬下 自居。 “任以國政”,這位花花公子齊桓公什么都不管,一切交 給管仲,而且還不稱他宰相,也不叫先生,“號曰仲父”,這 個名位大了,這個名不是官位,仲是管仲的號,父是代表男 性,大丈夫,是對他的尊敬。像劉備對諸葛亮,是朋友相 處;齊桓公對管仲,不是朋友相處,是以老師對待,自己是 學生的姿態(tài)。 中國歷史上的名言“用師則王,用友則霸,用徒則亡”, 這三句名言什么人說的?孔子的學生曾子說的。“用師則 王”,能夠謙下于人,把人才當老師看待,則可以稱王?!坝?友則霸”,像劉備用諸葛亮以朋友相處,所以只能守一個小 小的局面稱霸。“用徒則亡”,用學生,不講了,下面文章 有。這三句名言,古今中外歷史,都沒有違反這個原則。因 此說“桓公遂霸”,齊桓公遂在當時國際上稱霸,領導一個 時代。 前無古人的管跑之交 管仲嘗嘆曰:“吾少窮困時,嘗與鮑叔賈,分財多自與, 鮑叔不以我為貪,知我貧也。吾嘗為鮑叔謀事,而大窮困, 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不利也。吾嘗三仕三見逐于君, 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遭時也。吾嘗三戰(zhàn)三北,鮑叔不 以我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糾敗,召忽死之,吾幽囚受 辱,鮑叔不以我為無恥,知我不羞小節(jié),而恥名不顯于天下 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也?!?/div> 這一段是有名的歷史上的文章,也是名言,你們仔細研 究研究看。“管仲嘗嘆曰”,這個嘗就是平常自己感嘆,跟朋 友們講,“吾少窮困時,嘗與鮑叔賈,分財多6與”,他說我 們合伙做生意,賺了一點錢,我就多拿,給他的少,“鮑叔 不以我為貪,知我貧也”,鮑叔并沒有怪我貪心,他曉得我 很窮。這一點我們就很難辦到了,你們做得到做不到?你們 大概一毛錢都要爭得臉紅了,兩毛錢就流鼻血了?!拔釃L為 鮑叔謀事,而大窮困,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不利也”, 鮑叔托我干的事,我沒有一樣給他做好,鮑叔沒有怪我笨, 他只說我運氣不好?!拔釃L三仕三見逐于君,鮑叔不以我為 不肖,知我不遭時也”,他說我三次當公務員,三次都被趕 掉,鮑叔不覺得我不對,曉得我運氣沒有來,時間沒有到。 當我做軍人去服兵役作戰(zhàn)時,“三戰(zhàn)三北,鮑叔不以我為怯, 知我有老母也”,每次都打敗仗逃回來,鮑叔沒冇認為我窩 囊,他曉得我還有一個老母在,我不敢在前方戰(zhàn)死,我死 了,我媽媽怎么辦?所以,打不過只好開溜逃回來。只有鮑 叔可以原諒我,別人都笑死我了,那么沒有勇氣。這一次政 變當中,公子糾失敗,跟我一齊共事的召忽自殺,但我沒有 自殺,為什么?我認為自殺對國家天下沒有貢獻,做個小忠 小孝而已;我要大忠于天下,不愿意死,只有鮑叔懂得我, 所以“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也”。這就叫管鮑之交,還 沒有完,這還不算數(shù)哦,精彩的還在下一次,且聽下文分 解吧。
|
|
|
來自: 太陽當空照917 > 《026-034力命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