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有一條“大消息”刷爆網絡,引起不少網友的擔心…… 有媒體報道,手機指紋解鎖或存在漏洞,用橘子皮都能解鎖,還能買東西時進行手機支付。 嚇得小編趕緊去看了下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還好,總共一百多塊錢妥妥地完好無損,不過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指紋識別有沒有被破解的可能? 央視新聞近日對這則新聞進行了報道和驗證。 前不久,安徽的小許,由于手機摔到地上,導致指紋觸摸鍵出現了裂紋,令他詫異的是,之后其他人居然都可以用指紋解鎖他的手機。不僅如此,小許手機里的一些需要指紋識別才能使用的支付應用,陌生的指紋同樣可以通過驗證并使用。 前不久,安徽的小許,由于手機摔到地上,導致指紋觸摸鍵出現了裂紋,令他詫異的是,之后其他人居然都可以用指紋解鎖他的手機。不僅如此,小許手機里的一些需要指紋識別才能使用的支付應用,陌生的指紋同樣可以通過驗證并使用。 隨后,小許立即與手機廠商進行了聯(lián)系,商家為小許屏蔽了指紋功能。 蘇州一家科技公司的技術人員看到網上視頻,了解到此事后,在實驗室模擬出手機指紋觸摸鍵裂紋的圖案,經過多次試驗,他們發(fā)現即使手機在沒有任何損壞的情況下,經過一些處理后,仍然可以破解指紋鎖,哪怕是用一塊橘子皮也可以通過驗證。 點擊視頻,看試驗全過程↓↓↓ 這種情況是否是因為手機被摔受損,而導致了指紋驗證出現了誤判?而用一塊兒橘子皮就能通過指紋驗證解鎖開機,是否能說明指紋驗證系統(tǒng)存在著一定的安全漏洞呢? 記者聯(lián)系到了這條信息的發(fā)布者,在實驗室里,技術人員演示了這一破解過程。 發(fā)現,在經過一些處理后,之前并沒有錄入指紋的記者,竟然能夠解鎖開機。隨后,技術人員又將目前市面上一些主流品牌型號的手機逐一試驗,記者在沒有提前錄入指紋的情況下,都一一將這些手機用自己的指紋成功解鎖開機。 除了指紋開機,利用指紋驗證進行支付轉賬也是很多人目前經常使用的應用。記者拿出了自己的手機,打開了指紋支付這一功能。 之后技術人員對記者的手機進行一些操作,接下來除了記者本人能用指紋轉賬之外,用桂圓、橘子皮甚至餐巾紙等物品代替指紋也同樣能夠驗證通過。 技術人員說,他們根據網上視頻反映的手機指紋觸摸鍵裂紋這個線索,通過在實驗室里模擬裂紋圖案,并進行了多次試驗,發(fā)現破解指紋驗證的關鍵在于指紋觸摸鍵上的圖案。 于是技術人員拿一小塊兒膠布或市面上流行的指紋貼,背面用導電筆涂抹形成圖案,貼到手機指紋驗證的部位。只要機主的指紋觸碰到這塊膠布或者指紋貼,成功解鎖開機幾次后,別人便都可以隨意開機了。 技術人員 李揚淵:裂痕本身會在傳感器上形成一些圖案,而貼上的膜(膠布或指紋貼),膜上的導電介質,都會為傳感器形成一定的圖案,因為這個圖案是擋在手指前面的,它就會替代了指紋。這樣的話最后的軟件系統(tǒng),它收到的時候已經有了這些圖案成分的圖,它收了這個圖,它認證也是個圖,所以它也會過。 技術人員認為,指紋傳感器接收到的信息包含指紋貼上的導電涂層,并不完全是機主手指的指紋。而在進行指紋比對時,只要部分信息相同就能通過驗證。因此只要經過處理,其他人的指紋同樣能夠驗證通過。 清華大學自動化系副教授 馮建江:早期的指紋識別技術,像身份證用的,考勤用的,還有公安刑偵破案用的,原理是看手指上面的一些細節(jié)特征點,但這個技術現在不是手機上普遍采用的,主要是因為手機它傳感器面積特別的小,信息很少,所以說就這個行業(yè)界就開始采用一種新的方案,它是利用圖案本身。 如今,指紋驗證不僅在手機上使用,在一些型號的筆記本電腦,甚至防盜門的電子鎖上,都采用了指紋驗證的方式。那么在這些領域里,指紋驗證又是否存在這樣的漏洞呢? 技術人員按照同樣的方法,同樣能通過驗證并打開筆記本電腦。 隨后,技術人員又對某款門鎖進行了試驗,發(fā)現了類似的安全隱患。 專家提示,雖然這個漏洞涉及到了不同領域的不同產品,但如果您的指紋觸摸鍵沒有受損或貼指紋貼,就可以正常使用,不必過分擔心。同時,專家也提醒大家,如果對于安全性比較在意,盡量不要使用指紋貼。另外在使用指紋驗證前最好先檢查一下觸摸鍵上是否貼有其它異物或圖案。 清華大學自動化系副教授 馮建江:肯定是得檢查一下,這是不是真的是一陷阱,肯定得把那個貼膜撕掉。如果說手機不小心摔裂了,這個時候有一個簡單的辦法,就是你試一下你的別的手指是不是也能夠解鎖成功,如果也能解鎖成功,那說明是有這個漏洞的。據了解,目前工信部、質檢總局等相關部門已介入調查,記者將持續(xù)關注。 關于網傳的橘子皮解鎖手機,信息安全專家告訴記者:
據了解,目前手機上普遍采用的指紋識別技術,是利用傳感器捕捉指紋的圖像信息。這一方式的最大漏洞在于,部分指紋廠商采用圖像算法技術路線,所以不需要完整捕捉指紋的全部生物特征。因此,只要傳感器捕捉的指紋圖像與手機本地存儲的指紋圖像部分一致,手機即可完成解鎖。
如果不用膠帶,直接用導電介質在指紋按鍵上涂抹,能達到同樣的解鎖效果嗎? 專家表示,理論上是可以的,但是導電介質直接涂在按鍵上會比較容易被弄花,從而影響實際解鎖效果。 該專家說,這種指紋識別的漏洞其實以前并不存在,只不過應用指紋識別的手機越來越多,部分廠商采用了錯誤的技術路線,并且為了追求解鎖的便利性,又主動降低了安全性,使得其中的風險凸顯出來。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改進指紋識別的技術實現方式。圖像識別是漏洞最大的,目前業(yè)界其實有其他集安全性、便利性為一體的指紋技術路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