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icture from Internet 解析文章首發(fā)于唧唧堂網(wǎng)站www.jijitang.com 解析作者 | 唧唧堂心理學研究小組:V醬; 審校編輯 | Ernest 本文是針對《兒童期的同伴欺凌和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發(fā)展結(jié)果的預測:一個縱向的基于人群的研究(Childhood trajectories of peer victimization and prediction of mental health outcomes in midadolescence: a longitudinal population-based study)》的一篇論文解析,該論文于2018年1月發(fā)表在 《加拿大醫(yī)學協(xié)會雜志(CMAJ)》上,該研究作者為MC Geoffroy、M Boivin和L Arseneault 等人。 大量的研究表明,校園欺凌——作為一種在世界范圍內(nèi)都很普遍的現(xiàn)象,會給受害者帶來嚴重的心理適應問題,對兒童和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及幸福感都有重要的影響。然而,人們對同伴欺凌的發(fā)展歷程及其對后續(xù)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的影響卻知之甚少。本文追蹤和研究了學生從兒童期到青少年期同伴欺凌情況的發(fā)展軌跡,并預測了在兒童期受到的欺負是否會影響其青少年時期心理健康的發(fā)展。 研究過程及結(jié)果 1997年或1998年出生的2120名加拿大兒童參與了這項長達7年以上的縱向追蹤研究,最終有1363名被試報告了其從6歲到13歲期間受同伴欺負的情況,并在15歲時進行了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的測驗。 在6歲到13歲期間,被試通過自我評定量表(Self-Report Scale)對其同伴欺凌的情況進行評估,該量表是在每學年末對被試受到的身體欺負、語言欺負、關系欺負和網(wǎng)絡欺負的發(fā)生情況進行測量。除此之外,還用量表的方式測量了被試的家庭經(jīng)濟狀況(年度總收入、父母教育水平和父母職業(yè)聲望)、家庭結(jié)構(gòu)、家庭功能、母親生育年齡、父母教養(yǎng)方式、母親抑郁癥狀等干擾因素,這些因素可能會潛在的影響研究結(jié)果。 在15歲時,這些學生被試參與完成了心理健康測驗和社會適應不良的評估,測量了其在過去12個月里的抑郁、廣泛焦慮、社會焦慮、自殺傾向、飲食、品行障礙等方面的問題,并要求被試評估這些問題對其日常生活(家庭、學習、友誼或戀愛關系、日常工作等四個方面)帶來的不良影響程度。 表2 研究結(jié)果顯示(表2),隨著年齡的增長(除6歲外),男生和女生受到同伴欺凌的程度都有所下降,但男生報告的受害情況比女生報告的多。 圖1 根據(jù)兒童在6-13歲期間受欺負的總體程度,又可將被試劃分為:
從圖1中可以看出,大多數(shù)的兒童(1000/1685[59.3%]) 屬于中度受害組,441名兒童(26.2%)屬于無或低受害組,244名兒童(14.5%)屬于嚴重受害組。盡管隨著年齡的增長,所有群體的同伴欺凌程度都開始下降,但嚴重受害組的個體在青春期早期的受欺負程度仍然是最高的。 表3 結(jié)合被試在15歲時心理健康測驗和社會適應的測驗(表3),結(jié)果顯示青少年出現(xiàn)心理健康問題的比例會隨著同伴欺凌程度的增加而增加。也就是說,在兒童期受同伴欺負嚴重的青少年(14.5%),其出現(xiàn)某些心理健康問題(抑郁、焦慮、自殺傾向、飲食、品行障礙等)的風險會極大增強。而59.3%的兒童被試在小學一年級(6歲)時,已經(jīng)受到了中等程度的同伴欺負,但這對其青少年時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并沒有那么嚴重的影響。可以說,只有兒童時期受到嚴重的同伴欺凌才會對青少年期的心理健康問題有嚴重影響。 討論 本研究中發(fā)現(xiàn),在童年時期有超過一半的兒童都經(jīng)歷了中等程度的同伴欺負。也就是說,在小學時如果兒童被同學起外號或被小團體孤立和排斥是較為常見的現(xiàn)象,且這并不會對其青春期的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行為的發(fā)展有太嚴重的不良影響。但還是有一群人數(shù)較少的兒童(15%),他們從剛進入校園時就不斷的受到嚴重的同伴欺負,這也嚴重影響了他們青春期的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的發(fā)展。 與前人的研究一致,童年期受到同伴欺負的經(jīng)歷與青少年抑郁、焦慮、自殺傾向、品行障礙等問題存在很大的關聯(lián)。但以前研究主要關注同伴欺凌對中小學生等較小年齡群體的即時影響,本研究彌補了針對較大年齡青少年群體的童年期的同伴欺凌經(jīng)歷與現(xiàn)階段心理健康發(fā)展之間關聯(lián)研究的不足。 研究結(jié)果提示我們,童年期的同伴欺凌經(jīng)歷不僅對兒童造成即時影響,還會持續(xù)到青春期,與一系列健康相關危險行為存在著關聯(lián)。因此,反欺凌干預應該在小學一年級就開始進行,對童年期同伴欺負的干預和預防,可能會間接降低青少年在青春期的心理健康問題和社會適應不良的發(fā)生。 保護祖國的小花朵,讓孩子健康成長!向校園欺凌SAY NO! 參考文獻: Geoffroy, M. C., Boivin, M., Arseneault, L., Renaud, J., Perret, L. C., Turecki, G., ... & Tremblay, R. E. (2018). Childhood trajectories of peer victimization and prediction of mental health outcomes in midadolescence: a longitudinal population-based study. 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 190(2), E37-E43. |
|
|
來自: 咨詢師曹麗君 > 《兒童青少年心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