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起司馬光,我們會想到小時上學(xué)時的一篇文章——司馬光砸缸,看完被小時候的他的聰明機(jī)智與沉著鎮(zhèn)定所深深折服。不過在這里要糾正一下,司馬光砸的不是缸,而是“甕”,兩者的區(qū)別是“甕”口小,而“缸”口大。司馬光不僅小時候聰明絕頂,長大為官也是步步高升,最后高居宰相之職。他雖一心為國,一心為民,不過這三事情做的卻是過分了點。 宋神宗時期,時任宰相王安石為了改變北宋建國以來積貧積弱局面(“冗兵”,“冗員”,“冗費”),決心發(fā)動一場自上而下的大規(guī)模社會改革運動,史稱熙寧變法。變法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充實了政府財政,提高了國防力量。但新法觸動了大地主階級的利益,遭到他們強(qiáng)烈的反對,元豐八年(公元1085年),變法隨宋神宗去世而告終。 而司馬光就是這個大地主階級之一,他和王安石原本是非常好的朋友,經(jīng)常有書信往來。后來由于政見不同,導(dǎo)致最后意氣之爭:你贊同的我就反對,你反對的我就贊同,你用的人我就攻擊,經(jīng)常掐架。王安石死后,司馬光當(dāng)政,為了泄恨,全面推翻變法,開始清算。于是一大批支持王安石新法的官員貶的貶,抓的抓,一網(wǎng)打盡,即使他們都沒什么過錯。 連曾經(jīng)站在司馬光那邊的蘇軾都當(dāng)面反對他,說:王荊公變法雖有些偏激,某些政策也不好,把不好的去掉就行,那些利國利民的政策不能推翻,對于支持新法的官員,他們沒犯錯的話不應(yīng)該隨意處置。司馬光不聽,還把蘇軾給貶了。所以,與其說司馬光反對變法,還不如說是全盤否定王安石,反對王安石的一切,也就是新舊黨派之爭。 司馬光后來還把宋神宗在位時,也就是元豐四、五兩年內(nèi)新黨(王安石)所攻占的西夏境內(nèi)的所有軍寨,包括西夏的蘭州、米脂、浮圖、葭蘆、安疆之地,一律主動地退還給西夏。他的理由很簡單:西夏若發(fā)兵來討要,宋軍未必守得住,勞師動眾會拖累北宋,且耗費巨大,得不償失,不如早點歸還西夏土地,可以平息西夏憤怒,換雙方數(shù)年無事。 于是神宗時期,新黨取得的巨大軍事成績,用北宋將士鮮血換來的得之不易的土地,被他幾句話就全部拱手讓人,可結(jié)果如何?西夏在得到北宋送還的失地后,氣勢更加囂張,經(jīng)常追著宋軍猛打,北宋并未因歸還了西夏失地而邊境安定,相反北宋將士死傷的倒是越來越多。 再說一件關(guān)于司馬光的事:宋神宗熙寧年間,十三歲登州女阿云在母親死后服喪期未滿時,由尊長作主,與一韋姓男子訂婚。但阿云嫌其長相丑陋,便趁其晚上獨自就寢于田舍之時帶刀去殺他。因阿云力氣小,十余刀未能將其砍死,只斷其一指。知府以母喪期間婚約無效,按普通案件判徒刑;審刑院、大理寺以違律為婚、謀殺親夫的罪判死刑。 官司打到神宗那里,皇帝讓王安石,司馬光論斷,王安石支持知府判罰,司馬光支持大理寺,朝中有1年多的爭論。后來宋神宗鑒于她年紀(jì)太小從輕處罰(當(dāng)時神宗又下詔規(guī)定一些從輕處罰條件),最后神宗下旨免除阿云的死刑,改判三十七年徒刑。沒過多久,朝廷大赦天下,阿云被釋放回家。十幾年后,神宗駕崩,該女子也已成家相夫教子,司馬光當(dāng)政,立馬派人抓回該女子,當(dāng)眾斬首。 反對變法,歸還西夏土地這兩點視乎還說的通,那十幾年后再殺阿云就太不近人情了,其思想之頑固,令人汗顏!一世好名聲也因這三件事而有所損毀(喜歡的話多多關(guān)注,多多點贊,多多收藏,轉(zhuǎn)發(fā)和評論,謝謝!本人其他文章也很精彩,歡迎品讀?。?/p>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