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靈鈍的話題已經(jīng)有過多次討論,常見的說法是調高為靈,調低為鈍;還有的老師理論則是調低為靈、調高為鈍。 我們把這兩種說法分別用到夏天和冬天的調漂上來就好理解多了,冬夏釣魚的很多技巧與方法是不同的,但不管怎么調、怎么釣,釣上魚就是靈、釣不上魚就是鈍。 很多釣魚人把夏天垂釣的技巧方法照搬到冬天去用,肯定是不合適的。 經(jīng)過觀察人工養(yǎng)魚,正常情況下,氣溫高時,魚一直在大開大合地做著吞吐的動作,嘴張的很圓,吃食時,往往是低一次頭連續(xù)吃好幾口食料才會抬起頭來;但在冬天,魚嘴似乎也凍僵了,好幾分鐘張一次嘴,開口度很小。 吃食的時候感覺很吃力,低頭啜一口就抬起頭,食料卻還沒吸進嘴。由養(yǎng)的魚的吃食行為動作聯(lián)想到冬夏釣魚時漂象的不同,釣目的設定就容易解釋了。 在冬天,由于魚的活動范圍小,動作遲緩開口很小,吃餌似乎只是魚的一種本能反應,釣魚時經(jīng)常遇到魚在窩子轉悠,撞線動作很多就是不開口; 反映到漂子上:調4目釣2目拉小餌,兩鉤在水底是一鉤懸空一鉤輕觸底,魚在吸餌時,在漂尾剩余浮力的阻止下,它微弱的口腔壓力是很難將釣餌吸進嘴里的,一吸漂尾向上一拉,漂上就會出現(xiàn)很模糊的上下顛動的信號,很難有進嘴的明顯動作。 如果改為調4目釣4目多一點,這時鉤在水底的狀態(tài)應該是一鉤觸底、子線彎曲,另一鉤輕觸底、甚至有點離底。在這種狀態(tài)下魚要吃下餌,它不需要克服剩余浮力,口腔的壓力只需要將鉤和餌吸進嘴就可以了,然后抬頭游走;浮漂上就出現(xiàn)了下頓或頂漂的動作。要是吃上餌,魚也需要克服大約一個鉤重的剩余浮力,再把鉤和餌吸進嘴。 正常情況下,只要中單尾,基本上都是下鉤中魚,如果連續(xù)上鉤中魚的話那就是釣的有點鈍了。 |
|
|
來自: zhangshengli86 > 《未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