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雖然冬天快過完了,但即使在夏天飛機在飛行過程中依然會有結冰的風險,由于平流層的大氣呈現(xiàn)出隨高度增加溫度遞減的規(guī)律,所以在高空溫度降到一定程度且有水汽的條件下,飛機表層會出現(xiàn)結冰現(xiàn)象,特別是機翼和尾翼前緣、發(fā)動機整流罩、風擋玻璃等直接與空氣接觸的部位在積冰條件下會迅速積累冰層。
機翼的積冰會直接破壞機翼流體,使氣體過早與機翼分離而破壞升力結構,升力減小阻力增加,使飛機在高速低迎角狀態(tài)下產(chǎn)生失速的風險,發(fā)動機整流罩的積冰則直接威脅到發(fā)動機的安全,因此飛機發(fā)動機和機翼的防冰除冰對于飛行機組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在各類飛機的手冊中對于結冰條件的描述大致如下:當OAT(地面上和起飛時)或TAT (飛行中)小于或等于10
那么問題來了,一,為什么地面用OAT,空中用TAT,低溫又用SAT了?二,為什么水結冰的溫度是0 要搞清楚這幾個問題,必須先名詞解釋一下: OAT, Out AirTemperature,外界溫度,指外界靜止空氣中的客觀環(huán)境溫度。
TAT,Total Air Temperature,大氣全溫(簡稱全溫),流動的空氣以絕熱過程完全靜止時,動能轉化為內能,壓力、溫度和密度隨之變化,此時的溫度即為全溫,在空中飛機和大氣形成高速相對狀態(tài),飛機上用以測量溫度的全溫探頭在測量溫度時讓高速氣流壓縮靜止,這部分進入探頭管道的空氣被壓縮而升溫,升溫幅度則與飛機的高度、速度、大氣溫度密度等相關(詳見熱力學第一定律),而飛機機翼、尾翼、發(fā)動機整流罩等部位直接接觸空氣同樣使空氣壓縮,所以雖然有少量偏差,但TAT仍可視為飛機的表面溫度而極具參考性。 SAT, Static AirTemperature,靜壓空氣溫度(簡稱靜溫),未受擾動的大氣溫度,因為高空無法直接測量OAT,所以SAT是理論上的OAT,是經(jīng)過TAT修正計算后的理論溫度,公式為: 由此可以推導出,在地面,因為幾乎沒有速度,TAT、SAT、OAT指示相同,而隨著速度(馬赫)增大,TAT與SAT分離,同時OAT已經(jīng)不能直接測量,只能使用理論值SAT,于是在高空高速狀態(tài)下,外界空氣溫度約等于SAT,客艙娛樂系統(tǒng)屏幕上顯示的“機外溫度”實際上是推算出來的SAT,而TAT因為空氣壓縮會高于SAT,三萬英尺以上M0.8左右時兩者差值經(jīng)常達到30 OK,了解了幾個溫度標準后就已經(jīng)解答了第一個問題,那問題二和問題三呢?我們繼續(xù)。
問題二,如上所述,我們用TAT=10 問題三,SAT=-40 雖然飛了很多年了,但是有些看似基本的理論有時卻并不一定完全清楚,這幾個問題其實已經(jīng)困擾我多年只是始終沒有去探究,現(xiàn)在分享給大家希望有所幫助,并歡迎指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