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念解釋」
盤前集合競價:指在股票每個交易日上午9:15-9:25,由投資者按照自己所能接受的心理價格自由地進(jìn)行買賣申請,集合競價所有交易在9:25以同一價格成交,這個價格就是開盤價。 一句話總結(jié):盤前集合競價是確定當(dāng)天開盤價的一個過程。
「階段劃分」 雖然盤前集合競價只有短短的10分鐘時間,但也分為兩個階段。
9:15-9:20
投資者可以掛單也可以撤單 9:20-9:25
投資者只能掛單而無法撤單

「虛假申報」
值得注意的是,9:15-9:20這五分鐘開放式集合競價委托買進(jìn)和賣出的單子,投資者看到的匹配成交量可能是虛假的。 因為這5分鐘是可以撤單的,有些別有用心的大鱷會在9:15-9:20期間掛大單買入,引誘散戶跟風(fēng)。然后在9點19分30秒左右撤單。既影響了開盤價,又沒有給散戶留下撤單的時間。 對于這種行為,交易所會認(rèn)定其屬于異常交易行為中的集合競價虛假申報。
「虛假申報案例」 上交所曾經(jīng)公布過多個案例,揭示了大鱷是如何利用資金優(yōu)勢和盤前集合競價階段的時間差來影響開盤價的,比如下面這個案例: 某日9時15分3秒,某股票虛擬參考開盤價下跌10%。經(jīng)查,某投資者在9時15分3秒,以跌停價7.05元申報賣出1筆50萬股,占集合競價階段低于前收盤價(7.83元)5%的全部賣出申報量的95%。9時18分35秒,該投資者撤銷全部賣出申報,并在9時23分24秒改以7.51元(低于前收盤價4.09%)的價格申報買入3萬股,以7.47元全部成交。該股當(dāng)日開盤價為7.47元。開盤后該投資者繼續(xù)以7.2元至7.87元的價格申報買入18筆合計97萬股,以7.41至7.87元的價格成交53.2萬股,金額超過300萬元。 該案中的投資者通過大量虛假申報來影響虛擬開盤參考價,目的是為低價買入證券。具體交易手法表現(xiàn)為集合競價階段先行大量低價申報賣出,導(dǎo)致股票虛擬開盤參考價跌停,此后在短時間內(nèi)撤銷賣出申報并改為大筆買入。 因此,投資者應(yīng)對盤前集合競價階段的買單和賣單加以甄別,不要盲目跟風(fēng)追漲停,避免落入大鱷們的套路之中。
「尾盤集合競價」
尾盤集合競價是指將收市前或者收市后一段時間的全部委托報價集中在一起,根據(jù)不高于買申報價格和不低于賣申報價、成交量最大等原則產(chǎn)生的一個成交價格,并將這個價格作為收盤價和這個時間段內(nèi)全部成交委托的交易價格。 深市的尾盤集合競價時間為14:57-15:00,撮合交易最大成交量的價格即是收盤價,注意:這3分鐘不能撤單哦。
另外,滬市沒有尾盤集合競價,其收盤價是最后一筆交易的前一分鐘所有交易的成交量加權(quán)平均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