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知錄 凡事只去看個是非。假如今日做得一件事,自心安而無疑,便是是處;一事自不信,便是非處。 ——《朱子語類》 世上的事,從來都不是非黑即白。 你總是想做對的事,卻總免不了陷入一個無解的困境——究竟什么才是對的,什么又是錯的? 人間的局,哪來那么多賞罰分明? 你耳聞目睹了太多“好人沒好報”的故事,不禁會困惑——一個人憑什么要比別人更善良、更自律? 電影《芳華》講述的是一個令人唏噓不已的故事。 陽光般的英雄楷模,卻無法擁有同樣溫暖明朗的人生;純粹而認(rèn)真的姑娘,卻沒能獲得與之相配的溫柔對待。 真誠磊落如劉峰,有情有義如何小萍,當(dāng)真誠遭遇惡意,最善良的人經(jīng)歷著最凄涼的結(jié)局,你是要熱熱鬧鬧地隨波逐流,還是要冷清寂寞地堅守內(nèi)心? 《芳華》的臺詞給出了這樣的答案:“善良從來都不是為了什么回報,善良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選擇?!?/span> 發(fā)自內(nèi)心,就是心安。 當(dāng)世事極其殘酷,善良的人卻能相擁取暖。這份暖,則源自心安。 正如影片末尾講到:“倒是劉峰和小萍顯得更為知足,話雖不多,卻待人溫和?!?/span> 當(dāng)芳華老去,有的人走得越遠,就越是陷入深不見底的焦慮;而有的人,卻越活越從容,越過越坦然。 知足而溫和,就是心安。
實實在在的人生況味,遠比劇本來得更犀利真切。 楊絳先生說:“在這個物欲橫流的人世間,人生一世實在是夠苦的。你存心做一個與世無爭的老實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擠你;你大度退讓,人家就侵犯你、損害你。” 人生實苦,多少人只是又操心、又苦惱地度過了一生。
朱子說:“心安處便是義?!?/span> 義者,宜也。不過是于尋常日用處,常反求諸心,看本心是否還安在那里,了然明白。 你做了一件事,不計較,不疑慮,心中坦然自足,歡喜充滿,不因付出的代價和外在的評價而減損分毫,這種“心安”,就是“是”,就是走“對”了路,做“對”了事; 相反,一件事雖然為你帶來了豐厚的好處,卻不足以彌補和平衡內(nèi)心深處如影隨形的焦慮不安,這種“不踏實”,就是“非”,就是走“錯”了路,做“錯”了事。
不幸福的人生,各有各的艱辛和苦澀;而覺知飽滿的人生,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心安。 若以心安為信念,任外界風(fēng)瀟雨晦、兵荒馬亂,我自云卷云舒、波瀾不驚,這樣的人,最強大,也最幸福。 版權(quán)聲明:本文為騰訊儒學(xué)獨家原創(chuàng)稿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