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干山:清涼世界
莫干山(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國家森林公園),為天目山之余脈,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境內,美麗富饒的滬、寧、杭金三角的中心。莫干山是中國四大避暑勝地之一,眾多的歷史名人,既為莫干山贏得了巨大的名人效應,更為莫干山留下了難以計數的詩文、石刻、事跡以及二百多幢式樣各異、形狀美觀的名人別墅。因春秋末年,吳王闔閭派干將、莫邪在此鑄成舉世無雙的雌雄雙劍而得名,是中國著名的休閑旅游及避暑勝地。莫干山山巒連綿起伏,風景秀麗多姿,景區(qū)面積達43平方公里,享有“江南第一山”之美譽。
括蒼山:海天一色
括蒼山脈地處浙東中南部,南呼雁蕩,北應天臺,西鄰仙都,東瞰大海,位于麗水、青田、縉云、仙居、永嘉、臨海、黃巖諸縣(市、區(qū))之間,為靈江水系與甌江水系的分水嶺,主峰米篩浪海拔1382.4米,系浙東南第一高峰,為21世紀中國大陸第一縷陽光首照地。括蒼山是浙江名山之一,史書載,登之見蒼海,以其色蒼蒼然接海,故名括蒼。歷史上,括蒼山又名真隱山、天鼻山、蒼山。括蒼山,以其博大、險峻、奇秀,吸引了眾多道者的駐足。南朝齊梁年間,著名道教思想家、藥物學家陶弘景,曾在隱居燈壇架、在大樓旗結爐煉丹,采藥著書,“燈壇架”遺址至今猶存。
四明山:國家森林公園
四明山,也稱金鐘山,位于浙江省寧波余姚境內。有著第二廬山之稱,林深茂密,青山碧水,各種鳥獸出沒其間,生態(tài)環(huán)境十分優(yōu)越,被譽為天然“氧吧”。四明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浙江省東部四明山腹地的余姚、鄞州、奉化、嵊州、上虞五市區(qū),呈東西向狹長形分布,總面積6665公頃,省道滸溪線穿境而過。主要在余姚市四明山鎮(zhèn)。多低山丘陵,山峰起伏,崗巒層疊,海拔在600-900米之間,主峰金鐘山海拔1018米。公園氣候微冷而濕潤,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冬夏季風交替明顯,夏季涼爽。
鳳陽山、百山祖自然保護區(qū):江浙之巔
浙江省鳳陽山和百山祖是位于龍泉、慶元兩縣而又相互毗連的兩個自然保護區(qū),屬于武夷山系分支。主峰黃茅尖為浙江第一高峰,海拔1929米;第二高峰百山祖海拔1856.7米,兩峰隔谷相望,距離僅20公里,為閩江和間有高山臺地和山谷平川。區(qū)內陸形復雜,森林茂密,植物資源豐富,植被垂直分布明顯,按海拔不同人靈七個類型。植物種類繁多,區(qū)系成分比較復雜,保存了大量的古老和珍稀的生物種群。
雁蕩山:東南第一山
雁蕩山以山水奇秀聞名,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絕勝”之譽,史稱中國“東南第一山” ,主體位于浙江省溫州市東北部海濱,小部在臺州市溫嶺南境。雁蕩山形成于一億二千萬年以前,是環(huán)太平洋大陸邊緣火山帶中一座日至紀流紋質破火地?!遁d敬堂集》載:“雁蕩山以甌江自然斷裂,分北雁蕩山和南雁蕩山。以景觀區(qū)位分有北雁蕩山、南雁蕩山、西雁蕩山、東雁蕩山、中雁蕩山之稱。”其開山鑿勝始于南北朝,興于唐,盛于宋。歷代文人墨客紛至沓來,謝靈運、沈括、徐霞客、張大千、郭沫若等都留下了詩篇和墨跡。
普陀山:南海圣境
普陀山,與山西五臺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并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是觀世音菩薩教化眾生的道場。普陀山是舟山群島1390個島嶼中的一個小島,形似蒼龍臥海,面積近13平方公里,與舟山群島的沈家門隔海相望,素有“海天佛國”、“南海圣境”之稱,是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2007年(丁亥年)5月8日,舟山市普陀山風景名勝區(qū),經國家旅游局正式批準,為國家5A級旅游風景區(qū)?!昂I嫌邢缮?,山在虛無縹緲間”,普陀山以其神奇、神圣、神秘,成為馳譽中外的旅游勝地。
天目山:大樹王國
素有“大樹華蓋聞九州”之譽的天目山,地處浙江省西北部臨安市境內,浙皖兩省交界處,距杭州84公里,在杭州至黃山黃金旅游線中段。主峰仙人頂海拔1506米。古名浮玉山,“天目”之名始于漢,有東西兩峰,頂上各有一池,長年不枯,故名。是韋陀菩薩的道場。動植物種類繁多,珍稀物種薈萃,為國家教學科研重要基地。被國家授予''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天目山峰戀疊翠,古木蔥蘢,有奇巖怪石之險,有流泉飛瀑之勝,素負''大樹王國''盛名,為古今攬勝頤神勝地。
東白山:鐘靈毓秀
東白山位于浙江省中部,最高峰太白峰系會稽山脈主峰,海拔1194.6米,主峰太白尖位于浙江金華東陽市虎鹿鎮(zhèn)。自古以來為浙中名山之首,是浙中地理上的“屋脊”,也是古越文化濫觴于會稽的崇高象征。 東白山是著名的愛情圣地,仙姑殿聲名遠播,七夕廟會歷經數百年久盛不衰,周邊縣市成千上萬善男信女青年男女為了紀念牛郎織女堅貞不渝的愛情在七月七上山朝拜,乞求愛情幸福、婚姻美滿。自唐朝開始,東白山佛教、道教興起,禪林院、仙姑殿、尼姑庵、潦口寺、西柏寺、百總廟、孟婆廟等十多所寺廟遍布東白山麓,香火旺盛,歷來為宗教勝地。
大明山:明代之井崗
大明山距黃山70公里,地形高差達一千余米,因而山高谷深,層巒疊嶂,群峰聳立,氣勢十分壯觀。大明山距黃山70公里,地形高差達一千余米,因而山高谷深,層巒疊嶂,群聳立,氣勢十分壯觀。氣候條件及地質條件與黃山類似,山色黟然若黛,宛如國畫中的潑墨山水,奇松、怪石、云海、峰林層出不窮,稱之“浙江小黃山”,然而大明山又不同于黃山,南側幾座1400米以上高峰及三處1100米以上的高山盆地,均由變質砂頁巖及變質火山巖組成,山形平緩,林木蔥蔥,水草豐盛,流水清清,長年不斷。溪水在高山盆地中輕輕流淌,一旦進入花崗巖區(qū),便飛流直下,形成千姿百態(tài)的飛瀑。
天臺山:佛宗道源
天臺山位于中國浙江省天臺縣城北,西南連仙霞嶺,東北遙接舟山群島。為曹娥江與甬江的分水嶺。主峰華頂山在天臺縣東北,海拔1098米,由花崗巖構成。多懸?guī)r、峭壁、瀑布。天臺山位于浙江省中東部,地處寧波、紹興、金華、溫州四市的交接地帶。素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享譽海內外;1988年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主要景區(qū)有:國清寺、天下奇觀的石梁飛瀑、避暑勝地的華頂國家森林公園、濟公故里的赤城山、人間仙境的瓊臺仙谷、休閑天堂的天湖景區(qū)、樓臺亭閣的濟公故居、風韻獨特的龍穿峽。
以上圖片來源于網絡
括蒼山:海天一色

四明山:國家森林公園


雁蕩山:東南第一山
普陀山:南海圣境

天目山:大樹王國

東白山:鐘靈毓秀

大明山:明代之井崗

天臺山:佛宗道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