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 2018-1-13 1650人閱 2018年已經過了10天,那些2017年的詩詞人物,你還記得哪些?往下看,可能你想起的那些人,就在其中!將他們的故事用在作文中,也為作文增添一份詩意。 ?
★董卿
“原來你還是這樣的董卿!”看著《中國詩詞大會》(以下簡稱“詩詞大會”),很多觀眾發(fā)出驚嘆;連選手都引用詩句來夸贊,“美人當以玉為骨,雪為膚,芙蓉為面,楊柳為姿,更重要的是以詩詞為心”。
很多人佩服董卿對詩詞的信手拈來,和嘉賓、選手無縫對接。當談到毛澤東詩詞“天若有情天亦老”時,她念出石延年和元好問的另外兩個版本,“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無恨月長圓”和“天若有情天亦老,世間原只無情好”;當看到一位父親為了讓孩子更容易記憶而給古詩詞譜曲時,她又念起了俄羅斯詩人葉賽寧的名篇《我記得》,“……當你離開,我的心不會變涼,想起你,像讀到最心愛的文字那般歡暢”。
就在其中!有人質疑董卿在“背臺詞”,認為已經有人為她寫好了臺本,不過很快就被現場一起錄制的觀眾澄清:“所有和點評嘉賓、選手、百人團的詩詞互動全部都是張口即來”。
/短評速用/ 董卿對名言佳句的信手拈來,接梗救場時的從容不迫,正是來自她的海量閱讀。董卿作為一個“腹有詩書氣自華”的主持人,她的火,我始終認為是必然的事情。 ?
★楊奇涵
華學霸楊奇函在《我是演說家》節(jié)目中,用講中國古詩詞,引全場嘉賓膜拜。
◎演講節(jié)選
全世界不管我們走到哪兒,只要你是中國人,當你發(fā)現你浪費糧食的時候,你肯定會想起那句長輩的責備,什么,“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只要你是漂泊遠方的游子,你想念家鄉(xiāng)的媽媽了,你肯定能理解那句: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只要你背井離鄉(xiāng)到他鄉(xiāng)求學和打拼,當你累了你想家了,你望著天上的明月,你肯定會想起那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當你垂垂老矣,三十年后萬里歸來,你已不是那偏偏少年,你只是那垂垂老矣的一位老先生的時候,站在你家的門口,迎接你的肯定是…是什么?“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而你心里想的肯定是那句“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短評速用/ 正是因為有了中華文化,而不是任何其他的東西,才有了我們的民族大氣磅礴,我們的生活詩意盎然,它是我們每個人的骨氣和底氣,它也是我們每一個人文化自信源源不絕的動力。楊奇涵用熱愛詩詞之心向我們說明:傳統(tǒng)文化需要回歸!?
★張振國
在去年十九大開幕期間,全國各地的人們紛紛曬出自己觀看開幕直播的照片。而在首都北京的一家互聯網公司里,職員們的微信朋友圈被一個人和一首詩刷屏了。
細雨灑滿天,秋深日漸寒。 黨策為民意,再冷心也暖。
在十九大熱烈奮發(fā)的氣氛中,年輕的互聯網人發(fā)現這位每天見面的保安是位詩人。邯鄲人張振國,每天早上8點上班。他主要負責門崗工作,白班的訪客登記,巡邏、排查消防隱患及更換辦公區(qū)飲水桶等。“寫詩需要靈感,有的時候幾分鐘就能寫成一篇;有時候,幾個月都會反復推敲某個平仄關系中的詞句?!?/span>張振國喜歡有感而發(fā)。
2016年的一天,他在北京街頭巧遇小學老師張玉榮,激動之余寫下了一首《喜相逢》:
師生惜別今相逢,青絲染霜皺紋生。 言談舊事眉開笑,煮酒蒸茶謝啟蒙。
張振國經常在無人處朗誦自己的作品。這些年,他輾轉家鄉(xiāng)和北京,在不同的崗位工作,卻一直保持著這種熱情。這熱情,讓他自豪。
/短評速用/ 繼續(xù)北漂,繼續(xù)寫詩;繼續(xù)寫詩,繼續(xù)北漂……直至今天,張振國依然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堅守文學精神的家園,在一抹又一抹朝霞月光中,恪守一個門衛(wèi)的使命與職責,在一行又一行文字里,書寫一個詩人的抱負與情懷。 ?
★楊雪窗
楊雪窗,原名楊強,詩詞世界副主編。11月5日,浙江衛(wèi)視一檔大型文化類節(jié)目《向上吧!詩詞》決出總冠軍,來自湖北襄陽的楊強勇奪冠軍。
《向上吧!詩詞》可以算是繼央視《詩詞大會》后,最受矚目的詩詞類節(jié)目。楊強在比賽中表現出了深厚的詩詞功底,在預賽中便勇闖萌娃團、國際團、博士團、冠軍團四關,又從容擊敗由劉震云、紀連海、蔣方舟組成的導師團。
總決賽中,楊強先是通過“成語詩詞飛花令”在四名選手中脫穎而出,之后又在一對一PK中戰(zhàn)勝對手,最終奪得總冠軍。目前的詩詞類節(jié)目多是考察詩詞背誦和文學常識,但楊強可謂眾多選手中的“一股清流”,因為除了這些“硬知識”,他的詩詞創(chuàng)作功底也非同小可。
/短評速用/ 由一位創(chuàng)作型詩人奪得冠軍應該是一種好現象,這或許會引領此類節(jié)目向更專業(yè)、更務實的方向發(fā)展,進而少許扭轉一些我國古典文學重理論(其實很多時候是所謂“理論”)輕創(chuàng)作的囧境? ?
【拓展閱讀】 詩詞熱是時代的聲音 來源:北京晨報
一段時間以來,我們接受了時代多元多樣的概念。但在很多時候,我們卻做著南轅北轍的事。拿文化供給來說,很多人往往認準庸俗流行主義,認為粗淺的才是市場的??稍谑聦嵣?,“下里巴人”和“陽春白雪”永遠并存。如果說過去,我們有意忽視了“下里巴人”,那么現在則表現出輕視“陽春白雪”的傾向。體現在熒屏上,出現綜藝節(jié)目,基本都是“一笑二鬧三跳四唱”。但在事實上,公眾也有高層次的文化需求,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娛樂至死”。而這部分需求,卻被有意無意屏蔽。
“詩詞熱”的出現,有著深刻的時代背景。正如語文教育專家所說,這一熱點與當代國人強烈呼喚傳統(tǒng)文化回歸的時代背景緊密相連,是國人文化自信的體現。(有刪減) ? |
|
|
來自: 漂湘g4mxekwt1m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