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 是偉大的林黛玉創(chuàng)作出偉大的《紅樓夢》----兼說曹雪芹、曹頫和《紅樓夢》的關系是偉大的林黛玉創(chuàng)作出偉大的《紅樓夢》 ----兼說曹雪芹、曹頫和《紅樓夢》的關系 廣東省羅定市 謝可江(農(nóng)民) 紅學研究領域里,誰是《紅樓夢》的作者是非常重要的問題。如果不知道此書的作者是誰,則無法了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和文學個性,不能很好地認識此書的價值?! ?br> 筆者始終認為把曹雪芹定為《紅樓夢》的作者,是無可原諒的特大錯誤!很多紅學家之所以認定曹雪芹是此書的作者,可能有意無意中認為《紅樓夢》之所以偉大是因為《紅樓夢》的作者是偉大的曹雪芹,如果它的作者不是曹雪芹,它就不那么偉大了。因此,他們便成為誓死保衛(wèi)曹雪芹的著作權的“保芹派”。這些“保芹派”大都認為脂硯和畸笏的評語(習慣上合稱為“脂批”)對考證此書的作者系誰最具權威??上У氖?,他們對某些涉及到此書作者系誰的評語時,對那些中學生也能讀懂但卻不利于自己“保芹”觀點的批語,往往回避不提。對那些狡猾含混的批語,他們讀不懂,又偏偏要裝懂,于是便強解、曲解,目的就是要把錯誤觀點堅持到底?! ?br> 筆者不是專家教授,也不是學者名流,而只是一個耕田種地的老農(nóng)民。1979年看了戴不凡發(fā)表于《北方論叢》的兩篇論證《紅樓夢》的原作者不是曹雪芹的文章,引起了我對紅學的興趣,參考了一些相關資料,于1980年寫了一篇《紅樓夢著作權辨》寄給《北方論叢》。不久,編者來了一封短信,說準備把有關方面的文章匯編成書,篇目未定,拙文會否收入,未定。后來他們出了一本《紅樓夢著作權辨》,不采用拙文,只采用了拙文的題目作書名。拙文會被他們的判官筆判了死刑,原因應該不是因為拙文的觀點,而是他們認為我這個默默無聞的人,沒有資格搞紅學。之后,因為要為生活掙扎,便離開了我深深愛著的紅學。我當時想:我雖然不是研究紅學的材料,但紅學家們學問大,資料豐富,不用多長時間,他們就可以弄清《紅樓夢》的作者確實不是曹雪芹。等啊等,等到2013年,曹雪芹仍然高高地坐在《紅樓夢》作者的寶座上,而且有永遠坐下去之勢。《紅樓夢》的真正作者,卻仍舊被“保芹派”的精英們所埋沒著,對《紅樓夢》的真正作者實在太不公平。筆者再也無法忍耐下去了,便又匆匆忙忙地寫了這篇拙文。拙文的主要觀點,基本還是筆者1980年寄給《北方論叢》的《紅樓夢著作權辨》的觀點,只作了必要的補充,加強了說服力。我不敢把拙文投寄給大報刊,因為大報刊看不起小人物的文章。我只好在網(wǎng)上把它發(fā)表出去?!?br> 閑話少說,現(xiàn)在先否定曹雪芹是《紅樓夢》的作者的說法。 甲戌本第十六回回前有批:“借省親事寫南巡,出脫心中多少憶昔感今?!薄 ?br> 批里的“南巡”,是指康熙四十六年(1707)的末次南巡。曹雪芹約生于1716年或稍后,康熙末次南巡時,他還沒有出生,不可能見到康熙末次南巡時的豪華風光的“昔”。他有什么“昔”可憶呢?因此,他不可能是《紅樓夢》的作者?! ?br> 此書的主線是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與黛玉相愛相戀的寶玉的原型是誰呢?很多紅學家都認為他的原型是此書作者曹雪芹??上У氖?,曹寅的入嗣子曹頫才是他的原型(詳后)。為了便于弄清事實的真相,有必要看看曹頫、林黛玉、曹雪芹三人的出生年和他們的年齡差距。據(jù)有關資料推斷,曹頫約生于1693年,黛玉約生于1694年,曹雪芹約生于1716年或稍后(見前)。曹頫即賈寶玉與林黛玉年齡相仿,他們相愛是合乎常情的。比林黛玉約小了二十二歲或二十二歲以上的曹雪芹與林黛玉談情說愛說得過去嗎?一個小孩會與一個年齡比自己母親還要大的女性發(fā)生愛情,有多大的可能性呢?賈寶玉與林黛玉進入愛情時,大約十五六歲,約生于1694年的林黛玉十五六歲時,曹雪芹還沒出生,還在閻羅王治下做鬼,還做著鬼的曹雪芹與林黛玉搞愛情,豈非人鬼戀!豈非一個典型的神話!說曹雪芹是《紅樓夢》的作者,太大膽了,也太危險了! 第一回,后因曹雪芹于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 甲戌本有批:“若云雪芹披閱增刪,然則開卷至此這一篇《楔子》又系誰撰?足見作者之筆狡猾之甚。后文如此處者不少?!薄 ?br> 這條批語雖然沒有紀年和署名,但也可以判斷它的作者是脂硯,即使它的作者不是脂硯,也不會改變這條批語的意思和作用?! ?br> 此批的意思是說:如果說曹雪芹是此書的增刪者,然則這篇其中說到曹雪芹是此書的增刪者的《楔子》又是誰作的呢?是“足見作者之筆狡猾之甚”的“作者”所作的呵。為什么會說“作者”之筆非常狡猾呢?因為曹雪芹不是此書的增刪者,而作者偏偏說他是此書的增刪者,所以說它是極之狡猾的假話?!昂笪娜绱颂幷卟簧佟?,是說“作者”不但在《楔子》里說了曹雪芹是此書的增刪者的假話,而且還在后文說了不少說曹雪芹是此書的作者的假話。這些假話就是后文不少附于正文的異常狡猾的批語,如“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甲戌本第一回)、“余謂雪芹撰此書”(甲戌本第一回)、“此等才情,自是雪芹平生所長”(甲戌本第二回)、“此回未補成而芹逝矣”(靖本第二十二回)……便是。 此批之作者揭發(fā)“作者之筆狡猾之甚”的“作者”說曹雪芹是此書的增刪者和說曹雪芹是此書的作者都是騙人的假話。有些紅學家認為“若云雪芹披閱增刪,然則……”的口氣是否定曹雪芹是此書的增刪者,既已否定了曹雪芹是此書的增刪者,那么,曹雪芹當然就是此書的作者。因此,他們便把此批當成國寶級寶貝,在自己的有關文章里常常引用此批以說明曹雪芹鐵定是此書的作者?! ?br> 還有些紅學家認為“后文如此處者不少”,是指后文那些被畸笏在批語中用“欲瞞看官”、“幾被瞞過”之類的話所指出的狡猾內(nèi)容而言。其實這些紅學家不知此批有著鮮明的針對性,是針對“雪芹披閱增刪”而非針對書中某些所謂狡猾的內(nèi)容。須知,任何一部文學作品都不可能字字句句都照搬生活,不能一點都不虛構,一點都不“狡猾”,這是非常常識的常識?! ?br> 據(jù)我所知,迄今還沒有哪個紅學家讀懂了這條批語。之所以不能讀懂,一是因為紅學家們可能心里有了“《紅樓夢》的作者是曹雪芹”的思維定勢在作怪。二是因為他們不明白此批中的“雪芹”是“雪芹”,“作者”是“作者”,“雪芹”和“作者”是兩個絕不相同的概念,而不是同一個人。不明白“雪芹披閱增刪”是被說者,“足見作者之筆狡猾之甚”的“作者”是說者。如果說批里的“作者”是“雪芹”,批者為何不說“足見雪芹之筆狡猾之甚”,而偏偏說“足見作者之筆狡猾之甚”呢?原因是批里的“雪芹”和“作者”確乎是兩個獨立的個體?! ?br> 總而言之,此批有力地證明了曹雪芹既不是《紅樓夢》的增刪者,更不是《紅樓夢》的作者。 我認為,曹雪芹與《紅樓夢》的成書基本上沒有什么關系。他只是把此書前八十回公諸于世。正因為如此,加上畸笏老是在他作的某些批語里說曹雪芹是此書的作者,世人便誤以為曹雪芹是此書的作者?! ?br> “《紅樓夢》……又曰《石頭記》”,“是自譬石頭所記之事也”(甲戌本《凡例》)。這是明言石頭(石兄)是此書的作者?! ?br> 石頭在書中直說自己是此書的作者。第六回,“諸公若嫌瑣碎粗鄙呢,則快擲下此書,另覓好書去醒目;若謂聊可破悶時,待蠢物細細言來。”“待蠢物”三字下,甲戌本有批:“妙謙,是石頭口角?!钡谑呋?,“諸公不知,待蠢物將原委說明,大家方知?!备奖居信骸笆肿灾t,妙?!薄 ?br> 石兄是書中的賈寶玉。第二十回,寶玉給麝月篦頭,“二人在鏡內(nèi)相視”。庚辰本有批:“此系石兄得意處?!钡诙换?,襲人不理寶玉,反說寶玉生她氣。寶玉說:“這會子你又說我惱了?!备奖居信骸斑@是委屈了石兄?!薄 ?br> 寶玉是畸笏。第十七、十八回,“大觀園試才題對額”,寶玉……賈政一聲斷喝:“無知的孽障!”庚辰本有批:“愛之至,喜之至,故有此批。作者至此,寧勿笑煞!任伍春?!被擞谌晌缒隇榇藭髁撕芏鄺l有紀年和署名或只有紀年而沒有署名的批語。故此批的批者應是畸笏?;艘姼赣H用叱罵的口氣夸獎自己的文才,滿肚子興奮得意。小說中題對額的是寶玉,寶玉當然就是此批批者畸笏。同回,“那寶玉入學堂之先,三四歲時已得賈妃手引口傳,教授有幾本書、數(shù)千字在腹內(nèi)了?!备奖居信骸芭鷷祟I過此教,故批至此,竟放聲大哭。俺先姐仙逝太早,不然,余何得為廢人耶?”賈寶玉想起已去世的姐姐元春即賈妃(原型)對自己的關愛和教導,而自己現(xiàn)在卻成了個典型的悲劇人物,不禁痛哭流涕。此批雖無紀年和署名,但說它的批者是畸笏是不致有錯的。因為凡是因書中的某些人或事而會感傷不已的批語的批者,肯定都是畸笏。因此,批中的“俺”和“余”都是畸笏自謂;也因此可以斷言,賈寶玉就是畸笏?! ?br> 畸笏是曹頫。從有關資料得知,曹寅去世后,其子曹颙接任江寧織造。曹颙死后,康熙讓曹寅的入嗣子曹頫繼續(xù)任江寧織造。雍正五六年之交,曹家被抄沒,曹頫被革職拿問。據(jù)此書的有關批語,此書八十回后的佚稿,有賈家被抄沒和賈寶玉被關進獄神廟的情節(jié)??梢娦≌f中的賈寶玉的原型就是曹頫,也就是說化名畸笏的就是曹頫。 曹頫是不是“自譬石頭所記之事也”的《石頭記》的作者呢?也就是說,他是不是《紅樓夢》的真正意義上的作者呢?回答是否定的?! ?br> 原因是曹頫在為《紅樓夢》作批前,根本就沒有看到《紅樓夢》,對《紅樓夢》的內(nèi)容一無所知?,F(xiàn)在舉兩個例子以支持我這個看法?! ?br> 甲戌本第十三回回后總批:“‘秦可卿淫喪天香樓’,作者用史筆也。老朽因其有魂托鳳姐賈家后事二件,豈是安富尊榮坐享人能想得到處。其事雖未漏,其言其意則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即雪芹——引者)刪去。”(靖本此批為回前總批,文字略有出入)我看,如果“老朽”即曹頫是此書的作者,他一定會原諒秦氏的亂倫淫行,不會把“淫喪天香”的丑事寫進書里。從此批語看,曹頫起初并沒有見到此書,根本不知道有“淫喪天香”的情節(jié),直到看到了“作者用史筆也”的“作者”創(chuàng)作出來的《紅樓夢》,才獲知“淫喪天香”。這可以有力地證明曹頫不可能是此書的作者。 第二十七回,紅玉回答鳳姐一段?! ?br> 庚辰本有批:“奸邪婢豈是怡紅答應者,故即逐之。……己卯冬夜。”這是曹頫即畸笏以怡紅院主子的口氣寫下的批語?! ?br> 庚辰本于“奸邪婢……”一批之后,又有一條解釋性的批語:“此系未見‘抄沒’、‘獄神廟’諸事,故有此批。丁亥夏,畸笏。” 庚辰本此回回后總批也說“且紅玉后有寶玉大得力處”?!?br> 從上面援引的批語看,畸笏即曹頫起初誤解了紅玉,說她是“奸邪婢”,當他后來看到此書中的紅玉,在賈府被抄沒、寶玉入獄后曾與襲人等人多次去獄神廟探望和安慰寶玉(佚稿中內(nèi)容),還為營救寶玉出獄下了大力氣,才知道紅玉是大恩人。如果曹頫是此書作者,哪里會不知道紅玉到底是壞人還是好人?! ?br> 其它還有好幾條足可證明曹頫在為此書作批之前完全不知道此書的內(nèi)容,他不可能是此書的作者的批語。這些批語沒有紀年和署名,為了不給某些紅學家有可乘之機,雞蛋找縫,大做文章,只好從略?! ?br> 可以說,上文提到的“待蠢物(曹頫自謙)……”和那些沒有提及的什么石兄(曹頫)的文筆如何如何、什么“作者”(曹頫)如何如何之類的批語,都是脂硯一手設置的騙局?! ?br> 我認為曹頫雖然不是此書作者,但他與此書有一定的關系,他為此書作了很多批語,為此書寫了一篇《楔子》,通行本《紅樓夢》后四十回也有些是他的手筆。 林黛玉是此書的作者?! ?br> 第一回,他(指寶玉)既下世為人,我(黛玉自謂)也去下世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淚還他,也償還得過他了。甲戌本有批:“知眼淚還債,大都作者一人耳?!辈挥枚嗾f,知道以眼淚還債的“作者”就是黛玉。第二十六回,黛玉去怡紅院找寶玉,晴雯等丫頭不知道是她,把她拒之門外,她感懷身世,傷心啼哭。甲戌本有批:“每閱此本,掩卷者十有八九,不忍下閱看完,想作者此時淚下如豆矣?!睍刑淇薜镊煊瘢置骶褪菧I下如豆的作者。第四十一回,寶玉便走了進來,笑道:“偏你們吃梯己茶?!倍硕夹Φ溃骸澳阌众s了來飺茶吃,這里并沒你的?!本副居信骸坝裥知氈粒M真無茶吃?作書人又弄狡猾,只瞞不過老朽。然不知落筆時作者作如何想。丁亥夏?!睍小岸恕笔趋煊窈蛯氣O,沒有其它任何證據(jù)證明寶釵是批中所說的“作書人”或者“作者”,因此批中所說的“作書人”或“作者”,應是林黛玉。 此書的作者是脂硯?! ?br> 第四十八回,然后寶釵和香菱才同回園中來一段。庚辰本有批:“細思香菱之為人也,根基不讓迎、探,容貌不讓鳳、秦,端雅不讓紈、釵,風流不讓湘、黛,賢惠不讓襲、平,所惜者青年罹禍,命運乖蹇,至為側室,且雖曾讀書,不能與林、湘輩并馳于海棠之社耳。然此一人,豈可不入園哉?故欲令入園,終無可入之隙?;I畫再四,欲令入園,必呆兄遠行方可。然阿呆兄又如何方可遠行?曰名不可,利不可,正事不可,必得萬人想不到,自己忽一發(fā)機之事方可。因此思及‘情’之一字,乃呆素所誤者,故借‘情誤’二字生出一事,使阿呆游藝之志已堅,則菱卿入園之隙方妥?;厮家蛴懔馊雸@,是寫阿呆情誤,因欲阿呆情誤,先寫一賴尚榮,實委婉嚴密之甚也。脂硯齋評?!迸锏摹凹毸肌薄ⅰ盎I畫再四”、“回思”的主語是誰呢?當然就是批者脂硯。她告訴我們她是如何構思“香菱入園”這一章節(jié)的。第四十四回,忽見李紈打發(fā)丫頭來喚他,才忙忙的去了。庚辰本有批:“忽使平兒在絳蕓軒中梳妝。非但世人想不到,寶玉亦想不到者也。作者費盡心機了。寫寶玉最善閨閣中事,諸如脂粉等類,不寫成別致文章,則寶玉不成寶玉矣。然要寫又不便特為此費一番筆墨,故思及借人發(fā)端。然借人又無人,若襲人輩則逐日皆如此,又何必揀一日細寫?似覺無味。若寶釵等又系姊妹,更不便來細搜襲人之妝奩,況也是自幼知道的了。因左想右想須得一個又甚親、又甚疏、又可唐突、又不可唐突、又和襲人等極親、又和襲人等不大常處、又得襲人輩之美、又不得襲人輩之修飾一人來方可發(fā)端。故思及平兒一人方如此,故放手細寫絳蕓閨中之什物也?!贝伺m然沒有紀年和署名,但文字風格與上面所引“細思香菱……”一批如出一轍,毫無二致,說它的批者是脂硯,是絕無可疑的。脂硯此批主要是說她如何運用“借人發(fā)端”這一藝術手法。第四十八回,寶釵正告訴他們,說她(指香菱——引者)夢中作詩說夢話。庚辰本有批:“一部大書起是夢,寶玉情是夢,賈瑞淫又是夢,秦氏的家計長策又是夢,今作詩者也是夢,一并風月鑒亦從夢中所有,故《紅樓夢》也。余今批評亦在夢中,特為夢中之人,特作此一大《夢》也。脂硯齋?!薄耙徊看髸鹗菈簟敝痢耙徊L月鑒亦從夢中所有”,是解釋《紅樓夢》這一書名的由來。脂硯接著說她不但是在夢中評書,而且還為夢中之人創(chuàng)作了這部規(guī)模巨大的《紅樓夢》!好家伙,這個既狡猾又偉大的脂硯終于忍不住直接說出自己不但是《紅樓夢》的批評者,而且是《紅樓夢》的作者?! ?br> 上文已論證了林黛玉和脂硯都是此書的作者,那么此書是不是她們共同創(chuàng)作的呢?不是。因為林黛玉就是脂硯,脂硯就是林黛玉。 甲戌本《凡例》詩: 浮生著甚苦奔忙,盛席華筵終散場?! ?br> 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夢盡荒唐?! ?br> 漫言紅袖啼痕重,更有情癡抱恨長?! ?br> 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 ?br> 第二十一回,庚辰本回前總批:“有客題《紅樓夢》一律……”其詩是: 自執(zhí)金矛又執(zhí)戈,自相戕戮自張羅?! ?br> 茜紗公子情無限,脂硯先生恨幾多! 是幻是真空歷遍,閑風閑月枉吟哦?! ?br> 情機轉得情天破,“情不情”兮奈我何! 前詩頸聯(lián)的“紅袖”和“情癡”,分指黛玉和寶玉。后詩頷聯(lián)與寶玉這個“茜紗公子”為偶的“脂硯先生”無疑亦是黛玉。又,寶玉是小說中的男主角,能與之為偶的當然就是小說中的女主角黛玉?! ?br> 第二十六回,黛玉至怡紅院叫門,晴雯等不知是她,因此沒有開門。庚辰本有批:“想黛玉高聲,亦不過你我平常說話一樣耳,況晴雯素昔浮躁多氣之人,如何辨得出?此刻須得批書人唱‘大江東……’的喉嚨,嚷著‘是我林黛玉叫門’方可?!迸斜驹撜f“此刻須得林黛玉……”卻為什么說“此刻須得批書人……”呢?原因是批書人是林黛玉(即脂硯)。從她在批里說“是我林黛玉叫門”,可知她名叫林黛玉。 現(xiàn)在簡單地談談我們現(xiàn)在所看到的《紅樓夢》后四十回的作者是誰的問題?! ?br> 胡適等人說此書后四十回是高鶚續(xù)作。很多紅學家都說胡適等人的說法,不符合事實,不能成立,并用多個很有說服力的證據(jù)和理由推翻了高鶚續(xù)作之說,但卻不能指出它的作者是誰。筆者極之贊同此書后四十回不是高鶚續(xù)作的說法。林黛玉說 “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看來她已寫完了《紅樓夢》。不但寫完,而且八十回后的手稿還寫出了兩份。一份是所謂已“迷失”的佚稿(可能是三十回)。其內(nèi)容以寫實為主,虛構為次。主要內(nèi)容是:在封建家長的包辦代替下,寶玉不得不與寶釵(原型)結合,黛玉極度悲憤、痛苦、絕望,于是遁入空門,落發(fā)為尼。賈家被抄沒,寶玉入獄。出獄后,萬念俱灰,出家為僧(這份手稿可能林黛玉已自行廢棄)。另一份手稿以虛構為主,寫實為次。除了曹頫增刪改動的部分,大部分文字都和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此書后四十回大體相同。 林黛玉于第十三回寫秦可卿與賈珍亂倫,被丫頭看見而自縊。后來畸笏嫁名曹雪芹刪去“自縊”,改為“病亡”。第一百十一回秦氏鬼魂以縊鬼形狀引誘鴛鴦自縊。足證這是林黛玉原稿上的文字。其他例證,不贅。最足以證明后四十回的大部分文字,是出自黛玉之手的證據(jù)是,黛玉寫黛玉年鬢輕輕便含恨而亡。黛玉是尼姑(詳后),她可能認為死是涅槃,不生不滅,常樂我凈不必忌諱。也可能認為她與曹頫的愛情已經(jīng)死亡,她的生命也隨之而“死亡”,因此讓自己在如花正開的年歲便成了北邙鄉(xiāng)女。這無疑是她用自己的血淚寫下的最沉痛的一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讓曹頫或曹頫們來寫,因為他們知道黛玉還活生生地做著尼姑,絕不會詛咒黛玉早死,讓她早早玉殞香消。因此,只有黛玉自己才敢寫自己早逝。 據(jù)我臆測,曹頫認為黛玉寫自己早早便珠沉玉碎,太不吉利,便一再要求黛玉刪去或改寫這部分文字。黛玉硬是不同意,認為釵玉成婚、黛玉歸天發(fā)生在同一時間,是鮮明的強烈的一喜一悲的戲劇性十足的手法,藝術效果超好,感染力特強。因此,她情愿自己“早死”。在曹頫的極力反對下,黛玉只好把這份手稿來個冷處理,珍而藏之,秘不示人。直到她行將圓寂,才鄭重地把這份手稿交給曹頫。曹頫按照自的意思把它作了一番增刪修改,加上一條沐皇恩、延世澤的暖色尾巴,才讓它走向社會?! ?br> 最后粗略地說說林黛玉的生平。林黛玉是姑蘇(蘇州)人。從小說中得知她自小父母雙亡,約十二三歲至十七八歲,都寄居賈家即曹寅家。這段時間的生活狀況,約如小說中的黛玉。她后來出家為尼。(第三回,黛玉三歲時,有個和尚要化她出家一段。甲戌本有批:“是作書者自注?!边@是她后來做尼姑的伏筆。又,戚本同一回回前有一首準小令:“我為你持戒,我為你吃齋;我為你百行百計不舒懷,我為你淚眼愁眉難解。無人處,自疑猜,生怕那慧性靈心偷改?!逼渖嫌峙骸氨仍u非詞非曲,或為作者自供亦未可知。”這“作者”應是黛玉。她為自己深深地愛著的曹頫“持戒”、“吃齋”,可見她是個尼姑。再,此書第五回《終身誤》中的“世外仙姝寂寞林”一句的意思是:黛玉是個棄絕軟紅十丈的世外之人,是個披緇念佛、與寂寞為伴的幽尼。)她為什么出家的呢?筆者推測,她大約十七八歲時,寶玉即曹頫在封建罪惡家庭的壓力下,與寶釵(原型)結了婚。黛玉受到了沉重的精神打擊,看破了愛情,看破了紅塵,看破了人生,便棲身佛門,過起了清磐紅魚、黃卷青燈的日子。她放下萬緣,一心向佛,很有修持。(第二回,遇龍鐘老僧一段。甲戌本有批:“雨村還是俗眼,只能識得阿鳳、寶玉、黛玉等未覺之先,卻不識得既證之后?!弊C者,開悟或得道的意思。)曹雪芹1764年去世,生于1694年的林黛玉即脂硯于曹雪芹去世后才圓寂,畸笏作于1767年的批語“不數(shù)年,芹溪、脂硯、杏齋諸子相繼別去”可以為證??梢娭幖戴煊窕畹搅似呤畾q或七十歲以上,絕非青春作古。 2013.4.28 <!--EndFragment--> [此貼子已經(jīng)被作者于2013-7-23 9:16:07編輯過] |
|
|
來自: 昵稱48615001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