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星濤 做芋頭脯要等到小雪過后。做早了,有太陽的天氣,還有蚊蠅,晾曬出來的芋頭脯就被它們大快朵頤,當成蛋糕品嘗了。做芋頭脯,要用湖南俗稱的芋頭仔,即小芋頭。小芋頭,可以小到如拇指大小,但個個汁水豐盈,肉里一根纖維絲也沒有。深秋時將這些小芋頭仔,收進陰涼的房中,冬天來了,小芋頭已出過了“汗”,完全沒有了剛從地里扒出的土腥味,一個個變得脆如秋梨,甜爽可口,這樣的芋頭仔最好做芋頭脯。 先將小芋頭洗干凈,再把它們用竹簽串成串兒。一串八九個,個體之間微微留點空隙,然后放在蒸籠里蒸熟,取出來用細繩拴住竹簽的兩頭,掛在屋檐下面,由著寒風吹干。之所以不放在水里煮熟,是因為怕芋頭的糖分丟失,影響芋頭脯的質(zhì)量。 小雪節(jié)氣過后,空中沒有了蚊蠅的喧鬧,陪伴芋頭脯的除了散淡的陽光外,只有嗖嗖的西北風。不出十天,芋頭脯就會變得皺巴巴的,用手一捏,沒有了稀稀的軟弱,漸漸變得硬實起來。此時的芋頭脯,尚處在醞釀過程,離成功還差一定的火候。只有等到芋頭脯捏在手里,說軟不軟,說硬不硬,有橡皮似的手感時,才算大功告成。 把芋頭脯從竹簽上一個個取下來,收進塑料袋里密封保鮮。偶爾掏出一個來,用牙一咬,韌韌的,扯勁十足。那脯肉只要一粘上牙板就死纏不放,非得你用口水一遍又一遍地反復(fù)勸解,它才會慢慢松開。芋頭脯比剛煮熟的芋頭不知要甜多少倍。那甜卻并不張揚,有點冷冽,內(nèi)斂得不動聲色,非得你細嚼慢品,甜味才會“滋滋滋”地滲出來,包圍住你的舌頭。 芋頭脯做得多的時候,往往就有一兩串被遺忘在屋檐下忘了取,一直到開春了才被眼尖的小孩發(fā)現(xiàn)。此時的芋頭脯,黑、瘦、干、硬??捎眯∽煲灰В瑓s又發(fā)現(xiàn)硬中富有彈性,比起現(xiàn)在的泡泡糖還要柔韌百倍。往往嚼了一大會兒了,才能嘗到潛藏在其中的醉人的芋香。一小塊芋頭脯,伴上一大口口水,“咕咚”一聲咽下去,嘴里也隨之彌漫起一縷醉人的甜香。 湖南鄉(xiāng)下,許多人在冬天常吃到的是生紅薯片,芋頭脯人們吃得不多,現(xiàn)在也有在做了。 |
|
|